三十六計:書畫鑑定與藝術市場

《三十六計:書畫鑑定與藝術市場》主要內容簡介:進入新世紀以後,書畫藝術品市場空前紅火,而且,從它的發展趨勢來看,在10年的時間內,似乎還不會稍減。當然,在這樣的形勢下,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解決。

基本介紹

  • 書名:三十六計:書畫鑑定與藝術市場
  • 作者:徐建融
  • 出版日期:2005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6853170
  • 品牌: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 外文名:Identification and Market of Artworks
  • 出版社:上海畫報出版社
  • 頁數:190頁
  • 開本:16
  • 定價:38.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三十六計:書畫鑑定與藝術市場》由上海畫報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徐建融,1949年生,上海浦東人。1984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即今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現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

圖書目錄

三十六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附:印刷品就是印刷品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附:書畫題鑒的奧秘
第四計 以逸待勞
附:在學習中收藏,在收藏中學習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
第七計 無中生有
附:如何識別後加款
第八計 暗渡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
附:書畫鑑定的客觀難度
第十計 笑裡藏刀
附:鑑定當隨時代?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附一:以真為假的幾種情況
附二:鑑定眼界的嚴和寬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附:中小名頭的風格與行情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附一:關於“半卷
附二:宋人《蓮社圖》卷考鑒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附:大名家的鑑藏並不絕對可靠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附:小名頭的作品無真偽論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附:話說“特健藥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附:難以鑑定的筆墨風格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
附:藝術品的投資和收藏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附:作偽者的“良心”
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癲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附:收藏手卷的附加值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附:因為無知所以埋怨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
附:鑑定不是萬能的
藝術市場如戰場——書畫收藏入門四講
一、備戰和練兵
二、抓大和捉小
三、寓意和留意
四、近利和遠謀
從鑑定的要求認識“六法”
一、晉唐人物畫風和“六法”
二、宋元山水、花鳥畫風和“六法”
三、明清文入畫風和“六法”
結語
長風堂畫鑒
鑑定的局限和收藏的對策
書畫鑑定的鐵證
書畫鑑定本質依據的軟弱性
繪畫品鑑的標準
從造假行規看蘇州片
真假難辨的小篆書
藝術品市場的打假問題
再談藝術品市場的打假問題
畫以口傳
今不如昔和昔不如今
民國書法的市場前景
小大由之話博古
談中國畫的按尺論價
近30年字畫行情走勢分析
中外藝術品市場比較談
書畫是藝術市場的大宗
傳世“北宋中期之前”捲軸畫的鑑定問題
從《搗練圖》卷看北宋中期畫風之變
“湖州竹派”和吳鎮《墨竹》卷
20世紀的海派山水畫
20世紀的海派人物畫
新浙派繪畫與市場
後記

文摘

其二,舊上海有一個房產商程霖生,酷愛收藏石濤,曾大言要收全上海灘上最好的石濤作品。一次,張大幹到程家作客,見客廳有一大堵牆壁,沒有合適的畫可掛。回家後便依牆壁的大小,客廳的氛圍,畫了一張二丈四尺的石濤山水,裝裱後讓掮客給程送去,要價五千大洋。程見此畫與他的客廳簡直如天造地設,便留下此畫說要研究研究再定,無非是想殺價的意思。嗣後便請張大幹來幫助鑑定,張一見先是一驚,接著便說是假的,並問是什麼人送來的?程告知某掮客。幾天后掮客至程府,一見面便要求索回。程問其原因,說是張大幹願出六千大洋。程這才明白,原來張自己要這畫,所以說假。便當即拿出一萬大洋買下此畫。
在今天的市場上,也有“瞞天過海”的例證。1998年前後,市場上掀起了一股炒作在世中青年畫家“有限印刷品”的風氣,在多種媒體上大張旗鼓地宣傳,購藏“有限印刷品”可以達到升值、保值的目的,一時有不少不明真相的人紛紛跟進。而它的內幕,一件作品有限印刷編號500件,平均每件的成本20元左右,加上炒作的成本,最多50元,賣價卻在500元至2000元不等。而且,通過對該中青年畫家某一件作品的“有限印刷品”的炒作,又極大地提升了他的這件作品和其他作品的真跡原作之價格。這樣,有限的印刷品和源源不斷推出的無限的真跡原作,互為推波助瀾,“瞞天過海”,達到名利雙收,跟進的購買者,則必然吃藥無疑。這道理本來十分簡單,但在當時的輿論攻勢下,卻使人們頭腦發熱。於時,我先後在《新民晚報》、《美術報》等撰文分析此一現象,揭開了“瞞天過海”的真相,半年之後,“有限印刷品”的風氣便告收場。

後記

進入新世紀以後,書畫藝術品市場空前紅火,而且,從它的發展趨勢來看,在10年的時間內,似乎還不會稍減。當然,在這樣的形勢下,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解決。尤其是畫畫的水平“今不如昔”,造假的水平“昔不及今”更是突出的問題。正是基於推動市場發展、指出並解決市場運作中出現的問題的考慮,鄧明兄建議我以“三十六計”為題來談談書畫鑑定與藝術市場中的一些熱門話題。而我於20世紀9。代陸續撰寫、出版了《當代書畫鑑定與藝術市場》、《清代書畫鑑定與藝術市場》、《明代書畫鑑定與藝術市場》、《元代書畫藻鑒與藝術市場》、《宋代名畫藻鑒》、《書畫題款。題跋。鈐印》(均上海書店出版社)、《書畫形制與投資對象》(上海書畫出版社)和《鑑識小名家》(福建美術出版社)等專著後,在相關的報刊上又發表了一系列談鑑定和市場的文章,其中部分收入了上海畫報出版社的“中國畫”專題系列白皮書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國書畫真贗對比鑑定》(與趙寒成合著)一書中,絕大部分則並未蒐集整理到一起。不少讀者經常來信來電,希望我能把這部分文字也整理出來。現在,正好借鄧明兄的選題策劃,把它們都為一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