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丹,中藥名。為蘿藦科蘿藦科植物三分丹Tylophora atrofolliculata Metc.的根。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祛風,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痛,跌打腫痛。
基本介紹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微辛,性平。
功效
祛風,活血,止痛。
主治
用於風濕痛,跌打腫痛。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風濕痛:三分丹根曬乾為末,每服0.9g,煎蛋沖酒服。或取根,每30g浸酒500ml,每服10-15ml,每日1次,並外擦患處。孕婦慎用。(《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小兒口腔炎:三分丹搗爛敷“囟門”,並取藥掛於胸前;或取葉與豬瘦肉煎服。(《廣西民族藥簡編》)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每服0.9g;或浸酒。外用:適量,浸酒擦患處。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採集加工
冬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鬚根叢生;全株被銹黃色糙硬毛,莖纏繞。葉對生,堅紙質;葉柄長1-2cm;葉片卵狀長圓形,長4.5-10.5cm,寬2.5-6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至圓形,側脈5-6對。聚傘花序腋生或腋外生,著花10餘朵;花蕾圓球狀;花小黃綠色;花萼5深裂,外面被糙硬毛;花冠近鐘狀,外面被長柔毛,裂片長圓形,基部向右覆蓋;副花冠裂片5,卵形,貼生於合蕊冠上,背面隆腫;花粉塊每室1個,近圓球狀,直立;花葯先端有圓形膜質,內彎向柱頭;心皮離生;柱頭五角狀,先端突起。蓇葖果雙生,叉開成一直線,短披針形,長4.5cm,直徑1.5cm,密被銹黃色短柔毛。種子長6mm,有薄邊,先端具長約1.5cm的白色絹質種毛。花期3-8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山地疏密林中及曠野、平原的灌木叢中。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藥理作用
1、抗癌;
2、興奮橫紋肌、平滑肌、抑制心肌;
3、有吐根樣作用。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痛。”
2、《廣西民族藥簡編》:“根,水煎服治驚風,消化不良,哮喘,木薯中毒,毒蕈中毒,藥物中毒,胃痛,支氣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