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宗

三元宗

三元宗是修持三元法學的法脈宗門,由元明祖師所立三元,基於道法,變於佛法,用於塵世,即佛法與道法合融,用於塵法引渡的法脈宗門。據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該宗佛道融合,宗風開放,學修嚴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元宗 
  • 外文名:Three yuan cases
  • 典籍:《道德經》《金剛經》《指玄篇》
  • 開宗祖師:元明祖師 
  • 開宗年份:唐末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開宗祖師,三元淵源,大禪悟真,禪語故事,哪是自己,水可有性,修行洞府,結語,

開宗祖師

三元宗
創始人嚴鵬,號元明,即元明祖師,就是第一個承受坎坷和災難的人。祖師生於名門官宦之家,少兒之時生活優越,不久家門變故,被父母送入終南山學道,以避凶家追殺。十幾歲離開終南山,居於華山三元洞修持,歷三十幾年之久。中間有煩惱,有苦厄,有家庭變故,有離亂紛爭的世事,令其醒覺紅塵,專心於道法。時有黃龍禪師也避難華山,二人成為道友。佛法與道法合融,又用於塵法引渡,從而有了自己的修為體系。於機緣相合之時,創立三元宗,確立三元法脈。

三元淵源

三元宗,始於唐末,成於五代。時世亂紛雲,僧道共居華山。有祖師元明受教於正陽、純陽道師,交會於黃龍、智海佛友。以在世修真法門成就命體,由出世自性法門得就性功。性命合一,智慧光明,終得大成,創立殊勝適世法門,時佛子,道者,俗儒等三十餘下從學,歷經三十載,有佛子悟真尊者盡得所授,承繼衣缽。
自從上善法門,傳習於佛剎,歷千年之久,經十八代宗主完善,終可造福三界,成就真實修真者了,其以三元命名,當知三元大意。
三元者,上元者為乾,為天,為性,為心,為龍,為陽,乃是佛道修真樞要;下元者為坤,為腎,為命,為虎,為陰,乃是黃老道修真樞要;中元者為人,為藥,為器,為種,為交,為合,乃是共為修真樞要,綜合三元之用,可證大道,為求廣興,大道法雨澤被蒼生,重揭千餘年不傳秘旨,再現世間。
佛道生五代,法脈傳三元。延承達九州,真諦逾千年。
時過末法地,眾生實堪憐。重機天機妙,要訣對眾宣。
勿生疑慮妄,當存智慧見。出世法專宏,佛子心地看。
在世亦可成,全貌眾生前。無上真菩提,綻放九層蓮。

大禪悟真

悟真祖師生於五代時期,戰火連年中家人失散,獨自一人避難於華山。期間結識了開宗祖師元明,得三元法脈傳承。後入釋門為弟子,法名悟真,將三元法與佛法相融為一,成就了獨有的禪風。後華山也遭戰火,祖師轉到山東,後至湖南湖北遊學。於道吾山西興寺落腳,傳播禪法。其禪鋒鋼猛,氣象凜冽,轟動於一時,為禪者所重視。因其特點,名為大禪師。在其門下弟子多有才俊,求學交流禪法也頗眾。臨濟之石霜楚圓為其道友,龍慧學出座下。
有史記載,悟真祖師在道吾山傳的期間,有臨濟的石霖楚圓也在那裡住了一段時日。兩個人都是禪中高手,師中之師。悟真祖師教化每每有重錘出擊之勢,楚圓則機巧靈動,兩人相應成趣。傳道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沒有相適應的時代的手法,是不能勝任“傳道師”之稱的。在當時,悟真祖師做為傳道師當之無愧,在他的教誨之下時人多有醒悟。根據祖師傳道特點,總結為大禪風範,法用三絕。這三絕的內容:就是重如紫金、快如龍淵,勢如雷霆。
第一節重如紫金
紫金代表珍貴,形容其法的尊貴。在過去,金是難得之物,價值遠在白銀之上,現在也是這樣。紫是富貴中的極品象徵,紫金可解釋為金中的精品,也可以說是金中之金。看過西遊記的人應該知道,大唐皇帝李世民御賜給三藏的寶物就是紫金缽盂。用紫金形容悟真祖師的傳法,是在說其貴重難得。
時有學僧慧安,少年出家,神思飄逸,頗有慧根。於會之時,經常當下穎悟,引深經意,得到眾僧敬重。
有釋迦牟尼佛誕日,群僧早晨起來進行規定的功課。慧安若有所思,念行未能合協。課後到祖師面前,面有難色:“弟子在今天念起,思及家人,所以心神不專有所恍惚。佛祖也有生身之所,思了緣之事,何況弟子凡夫。如今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你頭上可有發?”祖師且視遠方,平和詢問。
“塵絲已經落盡。”慧安如實回答。
“塵絲已經落盡,何來親人煩憂?出家不在家,在家不出家,亦出亦不出,不出亦出,兩邊不落實處害人害己!”祖師面色一正,語出擲地有聲“放下住寺,念起回家,切莫在誤。”
慧安面色大變,引退回室。半日後離寺,回家中兩年有餘。父母壽盡後,安頓妥當。然後,重回寺中受戒。
慧安回寺以後,要求再次受戒。主持戒律的僧值不允許慧安受戒,讓他回去。慧安心中生悲,在大雄寶殿上拜佛號哭,哭聲驚動寺中人,紛紛過來觀看。悟真祖師上堂,詢問:“因何號哭?”
“師兄不允弟子歸寺,故而悲哭。”
“佛祖沒拒絕你,不應有悲。在此號哭擾境,去面壁三日。”悟真祖師說罷下堂,慧安破泣為笑隨執法僧去面壁。
遇到主持戒律僧值,祖師道“慧安堂上擾境,面壁去了。”
“此等雜僧,該去面壁。”僧值說罷,隨在祖師後面,講迷了慧安再受戒律事情。“破戒受戒,其罪業深重,故而不可以答應。”
“是僧非凡爾,何需再戒。歸家復面,悔自何來,業從那住?”佛祖言語意切,令僧人心下震撼。瞬息之間,已經頗有所覺了。
第二節:快如龍淵。
龍淵是寶劍的名字,此劍是上古奇人鑄而成的。傳說鑄劍時所選擇的東西、地點、爐灶都是極品。臨機之時青龍為之司火,白虎為之司水,風婆為之助力,雷神為之觀機,天王為之護持。即使這樣,還要有奇人祭劍,使寶劍具備靈魂。其成就之時,驚名過世,天地為之色變。什麼斬金斷玉、吹毛斷髮是普通,臨機化龍飛騰才是神髓。在大唐朝以前,一直稱為龍淵,與太阿齊名。後來,為了避免高祖李淵之名改為龍泉了。在這裡,比喻祖師禪鋒仍用龍淵二字,可見對其重視。要表達的內容,就是一個快字。
例子一:學僧悟聖為人老誠,學佛三十餘年,堅心立志不衰。偶染大病,肢體麻木不能起床。臥病數月,遂心生悲切。有相好的同門憐憫悟聖,請悟真祖師為之開解。祖師應允,代沙彌送飯給悟聖說“你為飽腹而入寺,用飯吧。”
“不才學修佛三十餘年,雖然沒有大收穫,也無貪嗔之處。首座言語相辱,豈不是欺人”悟蒸心中正自鬱悶,聞言下自然不快。
“即說自己學修,俗物俗事等塵嗎?”祖師問。
“等塵。”悟聖頗有不懈。
“俗物等塵,因體用不可以少,至今仍用。俗事等塵,有擾於心,仍然在懷,與世人為飽腹何異?”
“我心中無有俗事!”悟聖變色不快。
“為何鬱悶?”祖師詢問。
“時日不多,佛法未成……”
“死念在前,憾念在後,不是俗事?”
“這……首座沒有沒嗎?”悟聖自然不服。
“有則除之,無則定之。佛法在佛不在法,佛入心中如米入腹,三十年過豈能復出?”祖師正言直指。
“我佛……”悟聖恍然。
“何在?”祖師正容喝問。
“這……”悟聖心驚,以手扶胸。祖師當下道“當安!”然後離去。悟聖半晌無語,隨後全力吃下了面前的米飯。
第三節:勢如雷霆
悟真祖師生於亂世,傳法於太平。太平也不太平,多有門戶之爭,個人之見。在當時紛紜的現狀時,其所向之處無不懾服,說其為雷霆一點也不過分。
道吾山中多寺院,傳法多有不同。學修僧尼鉛華還在,不能盡解佛之真義。故而因思有見,因見成識,有了不同的見解。為此常有交流,論證真偽。開始之時還算公道,後來便生爭鬥之心,終成水火之勢。
一日,因“應無所住”一義起了爭端。一方認為佛法非法,不應以佛法留住;一方認為法無定法,不應有所留住。討論多時,面紅氣粗,就要鬧了起來。有個小沙彌尋到祖師,為雙方開解。
悟真祖師以杖擊鐘三下,眾人驚駭靜了下來。祖師停杖面向眾人:“鐘聲一響歸依佛,你們心中可有佛?鐘聲二響皈依法,你們是否認為佛法是正?鐘聲三響皈依僧,你們還是不是佛弟子?“
看到眾人不再出聲,祖師轉向一邊,對其中一邊僧:“法無定法不應留住,你們回去將佛祖毀去,廟宇拆除就是了。”然後又向另一邊道“佛法非法,要你們何用。回去留髮,還俗去吧。”
說完掄起禪杖再擊鐘一次,昂然離去。從此,僧人們雖然還有交流辯論,終就不再過於爭執了。
第四節:不辭法脈
悟真祖師是北宋初期的禪修名家,以大禪統治名震懾一時。但是,其後他的事跡和禪法逐漸被淹沒了。歷經千年之久,時至今日,對他的記載少之又少了。
悟真祖師道受傳於元明祖師,佛受黃龍禪師。黃龍禪師不是黃龍慧南,而是長安出家的黃龍禪師。法脈上的延續是三元宗,不同於當時的禪脈主流的。所以,任憑他禪修再好,也是不被宣傳的。事實上,不僅祖師遇到這種情況,自慧能六祖以後的五宗七派,雖說都自認為正宗。可是,隨著歷史變遷,許多也都淹沒了。
其三是最主要的一點,悟真祖師學修之時沒有劃分什麼佛法,道法,凡有用之法即為正法。當其成就以後,接續了三元法脈,成為了二代宗主,隨著祖師的傳法,三元法在釋門傳播,延續了很久。
雖然已經是佛法中的一份子,終究是草民隱遁的傳承。正因為這一點,祖師生平事跡少見於禪師。尤其在黃龍盛行之後,三元宗傳入民間,在布衣手中過久,就越加顯的無人知曉了。悟真祖師曾與霖楚圓同修,因其出任首席受到僧團尊重。如果祖師不傳法脈,皈依當時的宗派,或者假託其他宗派,情況就會大不一樣了。可是,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人能勸動祖師。就在禪林之中,祖師以宗主身份不辭三元法脈。

禪語故事

哪是自己

靈慧尊者和慧南尊者一起下山購物,看到農人在田間勞作,形狀十分辛苦艱難。靈慧尊者感慨農人艱辛,又思及有因緣如此,便不再留住。
慧南尊者也心中有動,問道:“這些農人面朝黃土背朝天,前面是陰,後面是陽,陰的是自己,還是陽的是自己?”
靈慧尊者道:“陰的是塵,陽的是念;陰的不是自己,陽的也不是自己。如若要真的要知自己,身前的是自己還是身後的是自己?”
慧南尊者道:“前的已經迷失,後的還沒有開始,前的與後的都不是自己。依我慧南見識,當下的也不是自己。”
靈慧尊者道:“那么怎么才是自己?”
慧南尊者道:“看那個農人,面朝黃土背朝天,便宜了一個自己在中間。”
靈慧尊者道:“不問他忙,也不問他閒,無事人在心田,終須能相見。”

水可有性

靈慧尊者和慧南尊者外出,看的一個婦人正在用水洗刷木桌的污垢。慧南心中一動,對靈慧尊者說,水可有性
靈慧尊者看著婦人幹活,思定之下道:有性。
慧南尊者繼續詢問,木可有性?
靈慧尊者二次作答:有。
慧南尊者又問道:水有水性,木有木性,水入木中是什麼性?
靈慧尊者一指婦人做事,說道,水有水性,垢有垢性,垢入水中是什麼性,慧南尊者合掌誦號,然後兩個相視而笑。
解析:性的概念和認識,是佛法學修中的核心內容,從古至今,人們在認識上就存在了分歧和不同,從而有了許多爭議。如果單獨的說一性,基本上還可以形成統一的見地。一量有了變化以後,就容易執理不能應變。從而形成混淆。

修行洞府

華山三元洞
三元洞在華山日月岩南,為人工開鑿的石洞。
洞依登山路西崖面東而開,高約兩米,面積約十餘平方米。
華山三元洞華山三元洞

結語

三元宗是人類學修的宗門之一,也在紅塵之中,也要經受紅塵、浮世的洗禮。也只有這樣,才有了三元宗,才有了實在而可用的三元宗法脈。不可否認,在千年之久的歷程中,三元宗也曾經興衰,也經歷過災難,甚至是浩劫。正是災難和浩劫洗禮了三元宗,令其成長壯大,得以成為一個嚴謹而實用的法脈。在這個過程中,許許多多的祖師和前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三元宗的成立,三元宗流傳千年,三元宗屹立不倒等等,都離不開三元宗祖師和弟子們的辛勤耕耘,甚至於心血拚搏。
祖師所立三元,基於道法,變於佛法,用於塵世,從根本上做到了打破宗教觀念。後傳於弟子悟真,立為宗主。悟真曾經問祖師以後傳什麼法,祖師允其三元傳於佛門。由於祖師的心胸豁達,悟真的厚德辛勤,三元宗得以傳世,其不但使三元宗法用再一次經歷佛法洗禮,演變佛法化,而且使之壯大,成為民間流傳的三元禪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