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堪輿文化

三僚堪輿文化是起源於唐僖宗年間於2008年通過認證的省級民俗文化。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三僚堪輿文化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起源時間:唐僖宗年間
  • 認證時間:2008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中國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三僚,古稱寮溪,是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梅窖鎮的一個行政村,因其獨樹一幟的風水文化,被海內外易學界譽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中國風水文化的發祥地”。三僚風水之文化起源於風水祖師楊筠松。相傳,楊筠松晚年,正值黃巢大亂,為避戰亂,偷攜宮廷堪輿秘籍,帶著曾文辿、廖瑀兩個徒弟,四處物色安身之處,以便將扶危濟困的風水奇術傳承下去。當師徒三人經過寮溪時,楊筠松環視四周,眼前不禁為之一亮,此地群山環抱,水口密閉,明堂開闊,正是風水術士理想的安居之所。他指點弟子說:這裡山環水抱,天圓地方,村前有羅經吸石,村後有包裹隨身,天生一個羅經形狀,果然是我們堪輿人的世居之地。安居於此,子孫世代必挾羅盤包裹行術天下。”
楊筠松和曾文辿、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間各搭茅棚住下,茅棚為“寮”,故稱“三寮”(現在為“三僚”)。從此,楊筠松就在這裡授徒著書,創立和傳播他的堪輿理論。三僚則因了楊筠松而成之為中國客家風水文化的發祥地。

歷史淵源

從唐僖宗年間,楊救貧及其兩大弟子曾文辿、廖金精在此開基立業以來,三僚即成為風水“聖地”,曾、廖兩姓子孫後代,世代家傳,綿延不絕,迄今己有一千多年歷史。據史書記載和民間流傳,唐僖宗年間,堪輿學界一代宗師、金紫光祿大夫楊筠松(號救貧仙師),因躲避戰亂,攜“宮庭密籍”,雲遊天下,被三僚村狀如太極陰陽魚圖形的獨特風水形勝所吸引,先後收曾文辿、廖金精兩人為徒,三人結茅為廬,在此開基立業,傳經布道,“三寮村”(後改稱三僚村)因此而得名。楊救貧及其兩大弟子建樹頗多,其傳世之作《疑龍經》、《撼龍經》、《葬法倒杖》、《八分歌》、《懷玉經》等,至今仍被堪輿學家奉為經典。其後,曾、廖兩姓弟子,白衣承詔,代不乏人,自唐以後,歷經宋、元、明、清,先後出了24位“國師”、72位“明師”,被授予欽天監靈台博士的就達36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勘擇明十三陵皇家陵園並督建長陵的廖均卿、擇址建獻陵、昭陵的廖文政,為嘉靖帝相造壽宮(定陵)的曾羅山,為清順治帝擇昌平州皇陵的曾永章,為明永樂皇帝修建十三陵並重修萬里長城擇地選址的曾從政等等。三僚也因之而成為中國風水地理的發祥地,聲名遠播,影響遍及贛閩粵、港澳台乃至南洋各地,每年來“朝聖”和拜謁“楊公祠”的風水弟子、易經研究專家學者絡繹不絕。三僚村曾、廖兩姓更是父而子,子而孫,代代相傳。

基本內容

堪輿學俗稱風水地理,它是古老“易經”中一個自成體系的獨特支派,集中反映了客家民系的一種文化信仰和人居生存環境、喪葬習俗。在堪輿學家看來,人一生的吉凶福禍、平安康健,子孫後代的繁衍興旺,都可以通過陰居、陽宅環境的調整、構建來加以培育或改變,趨利除弊。如勘測、或改變房屋、墓地的朝向、結構、位置,周邊山形水勢乃至家中物件的形狀、擺設等等。風水地理術士的任務,便是尋找一種陰陽平衡、人與自然協調和諧的最佳結合點,謂之“點穴”。客家人大凡建新居或建墓地,都要請風水地理術士來“尋龍覓穴”,尤其是家中出現某種不吉利或不順心的時候,首先想到的解決辦法,也是尋找高明的風水地理先生前來勘察一番。這其中,既反映出客家先民對山川土地神的一種敬畏、信仰和崇拜,更是對科學的一種探尋、總結。在農耕社會中,人們首先關注的一是生存,二是繁衍;而堪輿學,正是集中反映了人們對環境科學原始、古樸的認識以及通過改善生存環境,達到幸福安康、繁衍子孫後代的美好期盼,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相對固定成形的文化習俗。
從風水術藝來說,集中在三僚及周邊的店山、梅窖及寧都的賴村等地,但作為民間信仰和習俗來說,三僚村是客家堪輿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影響遍及大半箇中國,遠至港台海外。主要工具為羅盤;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為明十三陵和明長城的堪擇選址、贛州城的開基擇址等等。

基本特徵

三僚堪輿文化風水的主要特徵: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尤其與易經研究有密切關係,它以自成體系的堪輿學理論作為依據,而且包含有許多建築、環境、規劃、水文、地質等方面的科學元素,因而與一般的迷信巫術有明顯不同;有獨特而顯赫的歷史地位,被稱為中國風水文化發祥地;綿延不絕,名師輩出,三僚作為一個文化並不發達的偏遠山村,竟如此集中的誕生了24為“國師”、72位“明師”,36為欽天監靈台博士,而且千百年流傳至今,歷史不衰,實為世所罕見;影響範圍廣,三僚堪輿文化的影響力幾乎遍及海內外客家人聚居區域乃至整個漢民族,影響中華民族千餘年之久。

主要價值

三僚堪輿文化既是一種民間信仰,更是一種人居和喪葬習俗。它把人一生的平安健康、吉凶禍福,子孫後代的發達興旺,與人的陰居、陽宅建築環境密切聯繫在一起,透過這一民俗現象,人們將窺測到客家民系生息、遷徙、繁衍的生存基因和文化遺傳密碼,因而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此外,楊公學派把風水地理中的“形”和“氣”融為一體,強調陰陽平衡,注重山水、樹木、陽光、空氣等周邊環境的自然、和諧、協調,因而,在規劃學、建築學、環境學、水文氣象學乃至美學、社會學上都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瀕危狀況

由於年代久遠,村落的無序建設,作為風水聖地標誌和文化載體的楊公祠、七星池、四維八景等歷史遺存和人文、自然景觀遭到嚴重破壞,有的殘敗不堪,有的蕩然無存,體現堪輿文化這一客家名系獨特文化現象的環境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越來越惡化,對三僚作為風水發祥地的形象和地位,將產生破壞性影響。

保護措施

2007年,興國縣成立了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並將三僚堪輿文化列入縣級保護名錄,確定以“興國縣非物質文化中心”作為政府保護單位,對三僚堪輿文化加以重點保護。2008年9月20-21日,興國縣在三僚舉行了首屆全球華人易學名人峰會暨風水文化申遺推動儀式。2008年底,三僚堪輿文化作為民俗類別中的文化習俗和民間信仰項目,列入省級非遺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