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侃電視

三侃電視

《三侃電視》是2008年9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海燕。

基本介紹

  • 書名:三侃電視
  • 作者:曾海燕
  • ISBN:9787504357205
  • 頁數:346
  • 定價:38.00元
  •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9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電視編導的專業思維與修養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三侃電視:》講述了:,從編導藝術到節目主持,到市場運作,到電視作品的感染力,再到視覺藝術理論曾海燕的“侃電視”系列著作涉及電視行業的方方面面的運用及各類電視作品的評論和批評,十分周全。再看內容,這個系列雖然名為“侃”,但決非“侃爺”之“侃”或“侃姐”之“侃”,海闊天空,亂“侃”一氣,而是“侃”到了點子上,既有思想性、可讀性,也有一定的學術性。從即將出版的《三侃電視——電視編導的專業思維與修養》來看,曾海燕將國內外學者關注的人文社會科學理論,如圖像理論、文學性理論、讀者反應批評理論、接受美學、外國文學批評理論等,靈活套用到她對電視行業一些實踐問題的看法上,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體現。在這部書稿中,無論是關於編導工作的專業思考,還是關於電視製作特色化的探索,或是從影視文學的通俗性中受到的啟發,抑或對強化編導藝術修養的人文素質的要求,都體現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給曾海燕在電視行業問題上的思考所帶來的深度和活力。《三侃電視》將會給予讀者這樣的啟示:電視的編導和製作是一門藝術,必須抓住電視的圖像性特點,以最佳化的流動性圖像和圖像語言提高電視的藝術型;特色化是電視節目的生命力,也是衡量電視藝術成就的重要標準之一;電視作為大眾傳媒必然要抓住廣大觀眾,也就是要有通俗性,但通俗性不等於“俗”性或“媚俗”,實際上是雅俗共賞,發掘共同的人性;人文素質對於電視工作者至關重要,不懂曹雪芹,不懂莎士比亞,是搞不好電視的,即使你搞的是有關財經或自然科學的電視節目,也不能不加強人文素質,思考一下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和故事,也許能使財經或自然科學節目搞得更好,因為任何電視節目都涉及到人或人對問題的看法,也是做給人看的。我想,曾海燕的這部書稿能夠給人帶來的啟示是有意思而意味深刻的。

作者簡介

曾海燕,女,杭州電視台資深編導、製片人、影視傳媒研究專家。親歷影視發展三十餘年,曾在三百多部電視文化傳媒片中擔任主創人員,代表作有《荷花節》系列、《走連春天》系列、《說西湖》系列、《美術作品欣賞》系列、《影視名片欣賞》系列、《京昆折子戲欣賞》系列、《江南水鄉歌舞欣賞》系列、《美國民間現代舞欣賞》系列、《雜技魔術審美情趣欣賞》系列、《杭州人物》系列。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文論四十多篇,曾多次獲得省級、國家級論文獎,代表作有《從<還珠格格>對比手法運用談起》、《電視藝術與社會媒體的發展趨勢》、《開拓自我的老闆思維》、《<說不盡的西湖>製作談》。學術著作有《侃電視——電視傳媒系列話題》、《再侃電視:新傳媒編導製作》、《三侃電視——電視編導的專業思維與修養》,其中《侃電視——電視傳媒系列話題》獲第五屆中國廣電視學術著作(套用理論)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電視編導的專業思維
第一節 專業思維在編導心目中的地位
一、你的專業依賴於畫面的形式
(一)自我面對的世界很精彩
(二)你選擇了用畫面來思維
(三)你是“作家”,更是編導
二、要習慣於專業的流動性
(一)進入電視台的大門
(二)在編導的工作室里
(三)採訪回來了
三、它在你的職業意識里
(一)我們怎樣舒展想像
(二)自由創作的空間
(三)面對普通你總能察覺
第二節 畫面文學思維在創作中的作用
一、捕捉聲畫印象
(一)觀察生活的欣欣然感覺
(二)採擷素材的一步到位
(三)工作稿製作進入初創
二、描述個性認識
(一)構架是一個象徵
(二)充裕意味著智慧
(三)掩飾你的興奮點
三、再現那個形象
(一)實現畫龍點睛
(二)組合成一個美妙體
(三)關注整體格調
第三節 畫面語言的靈活運用
一、畫面語言概述
(一)我們從電視上獲得的印象
(二)電視職業家們向電影學習
(三)電視工作者有了自己的語言
二、畫面語言的立體表達
(一)我們從構圖開始“啟齒”
(二)畫面聲音從何而來
(三)畫面里充滿了豐饒的韻致
三、蒙太奇的大千世界
(一)初識蒙太奇
(二)運用蒙太奇
(三)創新蒙太奇
第二章 電視製作特色化探索
第一節 電視製作的綠樹百花
一、國腕們的第一時間體驗
(一)對現場照片進行即興串說
(二)記者現場講述採到的故事
(三)將現場錄像組合綜述
二、抗擊“羅莎”颱風典型報導
(一)運用多種直播手段,實現新聞傳播與觀眾的“同時空”
(二)直播與市民多項互動,讓市民充分參與直播節目
(三)直播資訊時時刷新,直播懸念貫穿始末
三、聲音在專題片中的套用——《傾聽亞洲》編導訪談
四、《我和你說》地域文化主持人的妙趣
五、真實的力量:讀仁青侃卓推薦的《暖冬》
六、《家有喜客來》創作談
(一)《家有喜客來》樣態
(二)讓故事走進談話
(三)《家有喜客來》特點
七、《舞林門》成功實踐啟示
(一)整合集團內部資源
(二)整合外來節目資源
(三)整合客群資源
(四)整合廣告資源
(五)整合傳播渠道資源
(六)整合社會資源
八、《百年留學》:帶著歷史的體溫
(一)明確節目定位
(二)眼中無史,心中有史
(三)影像敘史,講故事,講觀點,講趣味
(四)講故事,講得有趣,讓老百姓感興趣
(五)影像證史,口述、文獻、遺蹟三管齊下
第二節 江南有個明珠頻道
一、“阿六頭”五大利器
(一)播報語言地方化
(二)新聞選材軟性化
(三)新聞編輯故事化
(四)欄目主持角色化
(五)欄目包裝娛樂化
二、明珠新聞故事二則
(一)老宅的命運
(二)關於李翔的報導
三、明珠文藝是觀眾的開心果
四、怎樣做好《開心茶館》的現場導演
五、《濟公說故事》推新
(一)乘“台慶”春風,說古裝故事
(二)借公眾智慧,提節目質量
六、以地域文化品牌占領市場
(一)本體性、地域性、獨特性
(二)特色品牌,特色製作
(三)開心風格,開心行銷
第三章 影視文學通俗性的啟發
第一節 影視文學通俗效果的多側面
一、《紅樓夢》的名氣,誰也比不過
二、《霸王別姬》如一聲炸雷
三、女性世界裡的張藝謀、陳凱歌、陳道明
四、中國老百姓家家戶戶的寵女
五、《大宅門》弘揚中藥界的創業精神
六、百年電影風起雲湧,電視劇又七彩紛呈
第二節 從經典看影視藝術的通俗魅力
一、《安娜卡列尼娜》的小說與影視片
二、《紅與黑》的小說與電影
三、《簡愛》的小說與電影
四、《圍城》被電視通俗化後
五、畫面文學的機巧抓牢了眼球
六、水到渠成的影視藝術
第三節 影視形象的雅俗效應
一、葛優印象的變形
二、陳道明的《無間道》
三、蔣雯麗的初識
四、李成儒的男性風騷
五、李幼斌的雙重演技
六、張國立在《金婚》里的“笑”
第四節 影視作品欣賞文本製作
一、《中國式離婚》欣賞系列文本
(一)你以什麼樣的心情來觀賞
(二)觀賞之後你發現了什麼
(三)編劇的人物心理結構
(四)導演的人物動作線
(五)表演上的無痕狀態與細節
二、美國影片《教父》欣賞系列文本
(一)小說《教父》的譯者說《教父》
(二)普通人眼裡的《教父》
(三)文藝家眼裡的《教父》
(四)大學生從《教父》中得到的啟示
(五)傳媒者眼裡的《教父》
三、《活著》欣賞系列文本
(一)苦難的比較,反錯的證明
(二)再讀小說掂量感動
(三)以傳媒家的眼光看《活著》
(四)文藝家們談《活著》的編導處理
(五)看《活著》讀書與讀圖的區別
第四章 莎士比亞經典強化編導的藝術修養
第一節 時尚電視傳媒的戲劇概念與莎士比亞
第二節 學習莎士比亞經典
一、《羅密歐與朱麗葉》
(一)初讀《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時候
(二)《羅密歐與朱麗葉》從分到合的結構理解
(三)人物的情態語言特徵
(四)戲劇故事與素材故事的起點傾向
(五)愛情的永恆主題引發的時尚思考
(六)讀該劇多年後尋思的見解
(七)結合電視創作從愛情戲的構成議毛病
二、《哈姆萊特》
(一)人們心目中的哈姆萊特
(二)情節曲折,節奏變化有致
(三)人物的鋪墊與結構上的情勢
(四)《哈姆萊特》語言富於想像和哲理
(五)《哈姆萊特》充滿人文理想
(六)從傳媒角度研究《哈姆萊特》的客群心理
三、《李爾王》
(一)文藝家印象中的《李爾王》
(二)用世俗的觀念看《李爾王》
(三)《李爾王》整體結構的魅力
(四)《李爾王》核心人物的塑造
(五)《李爾王》給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六)《李爾王》重場戲銜接的妙趣
四、《奧賽羅》
(一)年輕的時候讀《奧賽羅》
(二)幾十年以後重讀《奧賽羅》
(三)《奧賽羅》的人物內心刻畫
(四)苔絲德蒙娜的悲劇描述
(五)《奧賽羅》陪襯人物的比照
(六)《奧賽羅》以濃重的悲劇色彩警世
附錄:特色節目製作文本
一、專題類
(一)歷史紀錄片《百年留學》第十集拍攝提綱
(二)《暖冬》拍攝信息文本
(三)《虎跑夢泉》拍攝提綱
(四)《傾聽亞洲》(中日韓三國合拍)節選
二、娛樂·晚會類
(一)CCTV-2《傾國傾城——最憶是杭州》文本
(二)《家有喜客來》系列節目節選
(三)從《舞林門》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運營規律
三、新聞類
(一)明珠新聞故事:阿里木,我們送你回家
(二)《明珠新聞》節選:孩兒巷98號老宅的命運
(三)《阿六頭說新聞》節選:丁雲川獲全國文保大獎
(四)《我和你說》串聯單和文本
(五)《大雨襲杭州——抗擊“羅莎”特別報導》文本節選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