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圓斑病是由槭菌刺孢引起的、發生在三七的病害。該病可以危害三七植株的各個部位,葉片受害時,初期在葉片上產生黃色小點,遇天氣潮濕或連續陰雨時蔓延迅速,很快擴展形成病斑。病斑圓形,褐色,有明顯輪紋,病健交界處具黃色暈圈,直徑為5-20毫米。發病急時,病斑透明狀,輪紋不明顯。葉片上產生三個以上病斑時葉片從葉柄開始脫落。
三七圓斑病是三七的主要病害,因三七圓斑病造成的損失占整個三七生長過程中各種病害造成損失的30-40%。一般高海拔地區比底海拔的地區要發病嚴重。而且,該病的發生還與三七園的地理位置、溫濕度以及三七棚的遮光率有關。
三七圓斑病的放置方法主要有選擇背風向陽地塊建造七園,並加強對三七蔭棚的管理,以及科學施肥。此外,三七圓斑病主要靠雨水傳播病害,因此,掌握天氣動態很重要。應根據氣候變化情況,及時採取化學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發生蔓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七圓斑病
- 病原:槭菌刺孢
- 為害作物:三七
- 為害部位:葉片、莖稈、塊根 等
病原特徵
為害症狀
- 葉片感病時,初期在葉片上產生水浸狀小點,後擴大為圓形斑,病斑直徑5-10毫米。病斑中心灰白色,中間部位褐色,邊緣有黃色暈圈,整個病斑有明顯輪紋,俗稱“魚眼珠斑”,急性發病期病斑呈水浸狀淺褐色,輪紋不清晰,無黃色暈圈,此時葉片易脫落。空氣濕度大時,病斑上可見稀疏霉層。病斑較多時可連片形成不規則大斑。
- 莖稈受害時,感病部位呈褐色、凹陷。在潮濕條件下,病部組織上可看到稀疏霉狀物。發病後天氣晴朗時受病部位有裂痕,輕觸莖稈即從受病部位折斷。
- 芽部和幼苗莖基部受害時,發病部位表皮為褐色,莖基部發病部位凹陷,有時在病部中心可看到特有的玫紅色。
- 塊根受害時,受害部位表皮呈褐色,剖開發病組織在肉眼下可看到黑色小點或小塊,系病原的厚垣孢子。通常塊根受害後其他病原可從受病部位侵入,構成複合侵染而導致根褐腐。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加強田間管理:選擇背風向陽地塊建造七園,並加強對三七蔭棚的管理,注意蔭棚的透光率在適宜三七生長的範圍內。降雨季節注意清溝排水,打開園門,增加空氣的流動性,降低七園濕度。
- 科學施肥:因為三七是喜鉀作物,對氮肥需求不高,可增施磷鉀肥,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減輕病害有效。
化學防治
- 適時施藥防治:三七圓斑病主要靠雨水傳播病害,因此,掌握天氣動態很重要。應根據氣候變化情況,及時採取措施,控制病害的發生蔓延。
- 藥劑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用10%笨醚甲環唑5000-7000倍液、43%戊唑醇懸浮劑5000-7000倍液、40%氟矽唑乳油6000-8000倍液單獨或交替使用,隔7-10天噴1次。發生高峰期可選用以下藥劑中的一種進行噴霧防治:①40%氟矽唑乳油,每畝按有效成分2-2.5毫升,製劑用藥量5-6.3毫升,或8000-10000倍液;②25%腈菌唑水劑,每畝按有效成分3-4毫升,製劑用藥量12-16毫升,或3000-4500倍液;③25%丙環唑水劑,每畝按有效成分5-8毫升,製劑用藥量20-32毫升,或1500-2500倍液;④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每畝按有效成分60-80克,製劑用藥量84-120克,或500-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