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因轄區內有漕渠“丈八溝”而得名。漕渠系唐天寶元年(742年)韋堅開鑿的人工河,因河道深一丈、寬八尺,故名。
建置沿革
1949年,屬西安市第十二區四鄉,鄉政府駐南窯頭西村。
1954年12月,為阿房區南窯頭鄉,並將長安縣河池地區1鄉8村和斗門區3鄉8村劃入。
1958年,成立南窯頭公社,同年將長安縣郭杜公社的付村、里花水村和雁塔區山門口公社的甘家寨、木塔寨等5生產大隊劃入,同時將河東村、柯家莊、盛家莊、胡家莊等5生產大隊劃歸魚化寨公社,後南窯頭公社更名為丈八溝公社。
1960年5月,併入魚化寨公社。
1961年12月,復設丈八溝公社。
1965年10月,屬西安市郊區。
1966年,改名衛東公社。
1972年10月,復名丈八溝公社。
1980年4月,復屬雁塔區。
1984年5月,改設鄉。
2002年,撤銷丈八溝鄉,改設丈八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丈八街道轄丈八東、丈八南、丈八西、丈八北、閘口、袁旗寨、里花水、余家莊、鋪尚、東付、西付11個社區,曹里、紅廟、陳林、茶張、雙水磨、丁家橋、木塔寨南、木塔寨北、甘家寨、趙家坡、東灘、西灘、響塘、東辛莊、陳家莊、西辛莊、南窯頭1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丈八街道下轄39個村(居)委會,其中:33個社區、6個行政村。辦事處駐科技五路19號。
地理環境
丈八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西部。東鄰
電子城街道,南接長安區
郭杜街道,西連
魚化寨街道,北以南二環路為界與蓮湖區
土門街道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3千米,總面積28.4平方千米。距區人民政府10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丈八街道轄區總人口37173人,其中城鎮人口31225人,城鎮化率84%。另有流動6.5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8717人,占50.4%;女性18456人,占49.6%;14歲以下7137人,占19.2%;15—64歲22080人,占59.4%;65歲以上7956人,占21.4%。2011年,丈八街道人口出生率10.9‰,人口死亡率2.7‰,人口自然增長率8.2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09人。
經濟
第二產業
2011年,丈八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4億元,比上年增長4.2%。2011年,丈八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250人。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
第三產業
2011年,丈八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7億元,比上年增長32%。
交通
丈八街道境內G30從南部穿過,主幹道有錦業路、亞迪路、唐延路、高新路、高新二路、科技二路、丈八北路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丈八街道幼稚園4所,在園幼兒840人,專任教師96人;國小9所,在校生4947人,專任教師19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1所,在校生613人,專任教師79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丈八街道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29個,藏書18000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1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鑼鼓隊、秧歌隊,其中鑼鼓隊28個、秧歌隊28個。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丈八街道體育場地28個。100%的城市社區和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9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丈八街道各級各類衛生醫療機構40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30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0張,固定資產總值0.8億元。專業衛生人員350人,其中執業醫師89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24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2人、執業(助理)醫師3.3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萬人次。2011年,丈八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丈八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2戶,人數409人,支出201.3萬元,月人均410元。
風景名勝
唐城牆遺址公園
唐長安牆遺址公園位於西安高新區唐延路與灃惠南路間的帶形綠地內,南北全長3.7千米,東西寬約120米。歷史上,這一段唐城牆內有一座城門——延平門,由北向南經過7個裡坊,分別是崇化、豐邑、待賢、永和、常安、和平和永陽。公園2006年6月向市民免費開放。
公園以城牆遺址為界,充分利用現有樹種,通過不同的綠化、鋪砌等技術手法將公園劃分為“城內”和“城外”不同區域,強調“城內”的規整秩序和“城外”的自然野趣,從外至內,依次是當年的護城河、城牆、順城路、里坊、坊牆、城市街道等要素,為市民提供健身休閒的場所,同時藉助雕塑,圖文並茂地展示出唐朝在科技、文化、貿易、國際交流、城市建設等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使市民對唐朝的城市建設以及科技發展加以了解,進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功能。
木塔寺公園
木塔寺是隋唐長安城內著名寺院。始建於隋仁壽三年(603年),是
隋文帝楊堅為獨孤獻皇后所立,初名禪定寺,高約百米。隋大業十四年(618年),改名為大莊嚴寺。進入唐朝後,木塔寺開始鼎盛,位於長安城西南隅永陽坊東半部,與該坊西半部的大總持寺左右比鄰。兩寺建制相同,規模宏大,各建有一座規制相同的七層木塔,高三百三十尺(約97米),周長120步(約176米),氣勢宏偉。由於兩寺在長安城的諸多佛寺中一直處於十分突出的地位,香火隆重,所以在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滅佛運動中,被明令保護,免遭焚毀。唐大中六年(852年),大莊嚴寺改稱聖壽寺。唐末和長安城同時遭到嚴重破壞。後經宋、元、明時期多次修葺,但到明朝末年,又遭廢毀,只有木塔僅存。清朝康熙年間,又進行過兩次修復,並改名木塔寺。
2009年9月,西安高新區管委會決定在原木塔寺遺址的基礎上建設木塔寺遺址公園,公園北臨科技六路,南靠科技八路,西接唐延路,東依太白南路,公園一期占地6.78萬平方米,其中綠化5.5萬平方米,硬質鋪裝1.3萬平方米,水面積502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