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元至正八年(1348年),以此地距延長鎮七里,故名。
清代屬延長縣永和里、李城裡、人和里、安平里。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延長縣中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月,屬金沙區。
1949年2月,屬三區。
1956年4月,屬城關鎮、關子口鄉和岔兒鄉。
1958年9月,屬城關公社。
1961年5月,屬城關公社和關子口公社。
1964年10月,從城關公社分出,成立七里村公社,駐地寺河口員局想。
1965年5月,併入關子謎翻牛口公社。
1984年,改設七里村鄉。
2000年,改設鎮。
2000年,撤銷城關鎮併入七里村鎮。
行政區劃
截至端晚民犁2011年末,七里村街道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南4個社區,七里村、呼家川、孫家塬、趙家塬求民堡習、管村、老人倉、金放您盆、薛家芽塬、槐里坪、崖頭村、羅家川、白家川、董家芽塬、孫家河、羅子塬、舍利莊、關子口、張家窯科、吳家溝、天心掌、楊旗、楊寺坡、王懷子溝、寨塬頭、封家村、雷家村、劉古塬、佛古塬、羅家河、付家塬、郭家塬、茶壺塬、城關村33個行政村;下設95個居民小組、10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七里村街道下轄7個社區、18個行政村。辦事處駐縣城老石頭台。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七里村街道地處延長縣中西部,東與
張家灘鎮相接,南與
寶塔區臨鎮毗鄰陵射少,西與
黑家堡鎮相連,北與
交口鎮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3.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6.1千米,總面積334.2平方千米。其中陸地320平方千米,占95.7%;水域14.2平方千米,占5%。
地形地貌
七里村街道地處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西高東低。延河由西向東橫貫全境。地貌可分為河谷階地、黃土寬梁殘塬、黃土梁峁丘陵三大類型。主要山脈有嶗山山脈延支黑虎寺山、南山、九連山和橫山山脈延支的寨山駝府促。境內最高峰位於七里村鎮西南的黑虎寺山,海拔1310米;最低點位於封家村,海拔750米。
氣候特徵
七里村街道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2℃。無霜期年平均185天。年平均降水量為595.9毫米,月平均最大降水124毫米(7月),最平均少最降水12毫米(12月)。
水系水文
七里村街道境內河道屬
黃河流域,流域面積132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
延河,自黑家堡鎮胡家村入境,經七里村鎮7個村流入張家灘鎮料子塬村,境內流長36.3千米。長流水一級支流有關子口河、西河子溝河2條,境內總流長32千米,年徑流總量142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七里村街道境內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已經開發的有七里村採油廠、王家川採油廠,油區面積300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七里村街道轄區總人口5883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6688人,城鎮化率79.4%。另有流動人口5294人。總人口中,男性29751人,占50.6%;女性29081人,占49.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七里村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4594元。
第一產業
2011年,七里村街道農業總產值1.15億元,比上年增長4.6%,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3%。農業耕地面積4.13萬畝,林地面積3.74萬畝。糧食作物以穀物為主。2011年,七里村街道糧食生產5751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七里村街道蔬菜種植面積3085畝,產量6170噸。主要品種有黃瓜、西紅柿、茄子、白菜、蘿蔔、芹菜、菠菜、生菜、辣椒、蓮花白、芡蓮等,其中黃瓜508噸。
截至2011年末,七里村街道累計造林10.16萬畝,其中防護林4.7萬畝,經濟林1.07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5萬株,林木覆蓋率35%。2011年,七里村街道水果種植面積7.31萬畝,產量4.38萬噸,主要品種有蘋果、酥梨、桃、杏、西瓜、小瓜,其中蘋果3.95萬噸,酥梨4300噸,桃13噸,杏17噸,西瓜(含棚栽)32噸,小瓜(含棚栽)5噸。名優特農產品有大田及棚栽西瓜、小瓜;蘋果、酥梨、核桃等。
七里村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驢、家禽為主。2011年,七里村街道生豬飼養量5200頭,年末存欄3300頭;羊飼養量13000隻,年末存欄8000隻,牛飼養量2590頭,年未存欄1120頭。驢飼養量1120頭,年末存欄1200頭;家禽飼養量6萬羽,上市家禽3萬羽。2011年,七里村街道生產肉類350噸,其中豬肉130噸,羊肉75噸,牛肉98噸,驢肉12噸;禽蛋180噸,鮮奶40噸。漁業以庫壩淡水魚為主,可用於養殖的水域面積19平方千米。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七里村街道有商業網點2219個,從業人員4342人。2011年,七里村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73萬元,比上年增長15%。
交通運輸
七里村街道交通便利,210省道過境,境內長17千米;省道延馬公路過境7千米;有村級公路15條,總長119.5千米。砂石路12條,總長34千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七里村街道有文化站2個,農家書屋33個,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藏書17.5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6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4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曲頸琵琶、剪紙等。
1976年,七里村街道開通七里村放大站,32個村設有村廣播室。截至2011年末,七里村街道有線電視用戶12267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9267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5%。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七里村街道有幼稚園25所,在園幼兒3700人,專任教師85人;國小5所,在校生3524人,專任教師40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8%;國中1所,在校生1382人,專任教師16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96%,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七里村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221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772人,技能人才589人,農村實用人才451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七里村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0個,其中醫院7個,鄉鎮衛生院1個,農村衛生室32個;病床276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4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7張;專業衛生人員36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29人,註冊護士7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1人、執業(助理)醫師2.2人、註冊護士1.3人。2011年,七里村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042人次,出院病人1960人次。
2011年,七里村街道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6434人,參合率96.7%。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七里村街道有體育場地18個,體育指導員72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籃球、門球、拔河、象棋等。3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2%。
歷史文化
延一井舊址
延一井舊址是清代採油井舊址。位於陝西省延長縣城西門橋國小院內,是中國大陸地區最早的一口採油井。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開辦延長煤礦,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陝西巡撫曹鴻勛聘請日本技師佐藤彌四郎開鑿油井。同年九月三十日出油,日產原油1.5噸。該油井被命名為“延一井”,油井舊址現保存有抽油機等全套設備。
1996年11月20日,延一井舊址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