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葷八素,原指傳統的15道菜餚,後認為是俗語,常常形容頭腦昏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葷八素
- 釋義:形容頭腦昏亂
- 出自:《禮記·內則》
- 類型:俗語
原含義,引申意義,
原含義
“七葷八素”是對“七葷,八素”這一中華傳統飲食規矩的顛覆。“八葷”也就是“八珍”的意思,代表宮廷的葷食體系。在《禮記·內則》中就記載說,“八珍”包括肉醬蓋澆大米飯、肉醬蓋澆黃米飯、烤豬、裡脊肉、 酒漬牛肉、烘烤牛肉、牛羊豬肉烙米飯、烤狗肝。至於“七素”之說,在古代文獻中並沒有明確記載。在民間,則一般是指青菜、蘿蔔、番薯、芋頭、南瓜、蘑菇、豆腐。
引申意義
在漢語語境中,“七與八”並列往往都意味著秩序亂了。“七葷八素”與“七拼八湊、七上八下、七手八腳、七零八落”等詞語一樣,都或多或少帶有亂套、不成規矩的意思。作為俗語的“七葷八素”,原意是說將素食與葷食的飲食禁忌打破,後來被引申為把事情弄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或者讓人頭昏腦脹,搞不清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