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篇大論

七篇大論是指中醫著作《黃帝內經》中的七篇關於運氣學說的文章。

基本介紹

內容,價值,

內容

包括“天元記大論篇”、“五運行大論篇”、“六微旨大論篇”、“氣交變大論篇”、“五常政大論篇”、“六元正紀大論篇”、“至真要大論篇”在內的七篇文章。

價值

《內經》中的七篇大論是王冰在整理《素問》時補入的,主要論述運氣學說,為《內經》主要學術內容之一。洋洋灑灑七篇大論,總計五萬二千多字,篇幅約占《素問》的三分之一,內容上及天文,下涉地理,中傍人事,主要論述了天體運行的規律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氣候變化對人體的生理、病理影響。
在對疾病的治療方面,七篇大論作了重大貢獻,主要表現在創立了諸多治則治法:
第一次提出 “ 逆者正治,從者反治 ” 原則。 “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 堅者削之,客者除之,勞者溫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緩之,散者收之 ……” 均屬正治法, “ 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 則屬反治法。但無論正治、反治,其本質則一,目的均是 “ 疏氣令調,則其道也 ” 。
第一次對虛寒虛熱的治療提出了治則 ——“ 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 。此法後被王冰注釋為: “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 ,成為歷代醫家補益陰陽虛衰的至理名言。
第一次對方劑配伍制定了君臣佐使的法則 ——“ 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 ” ,並且設立了大、小、奇、偶、緩、急、復七方的配伍與主治功效。其中的 “ 反佐法 ” ,確實打開了醫家的治法思路,使許多疑難危重病者在緊急關頭得到了救治。
首倡了用藥原則,應 “ 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 ”“ 發表不遠熱,攻里不遠寒 ” 。對婦人重身而病,治療可遵循 “ 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 之訓,大膽施治,因 “ 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 ” ,藥達病所,攻下的是邪氣,無礙母子之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