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30度(拉薩、成都、重慶、武漢、杭州、南京、上海):不可見。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觀測綜述,軌道,
基本信息
極大流量(ZHR):可變,3-10
r值:3.0(極大時)
平均速度(無引力影響):47km/s
北緯20度(南寧、廣州、海口):午夜前後可見。
北緯40度(北京、呼和浩特、大連): 不可見。
北緯50度(塔城、哈爾濱):不可見。
觀測綜述
這個流星雨的活動時間是7月9-17日。最大值出現在7月14日(太陽黃經112度),極大中心位於RA=32 Decl.=-48。對於無線電觀測來說流量可達到30顆/小時,但目視觀測則在1以下。無線電觀測顯示出輻射點彌散。
軌道
不足夠的數據使得我們無法獲得肯定的軌道,因此計算者在一些尚不知道的參數上使用了通用值,如軌道半長徑為2.0(大多數流星軌道的平均值)。
AOP | AN | i | q | e | a |
25.5 | 292.0 | 86.1 | 0.967 | 1.0 | --- |
37.0 | 292.0 | 79.0 | 0.946 | 0.527 | 2.0 |
作者指出這個流星群軌道與蓋爾彗星(1912 II Gale)非常相似,也同樣和周期291年的佩蒂爾-惠普爾彗星(1932 V Pertier-Whipple)很相似,但最大問題就是其升交點。傑克·德拉蒙(Jack D.Drummond)認為來自這個彗星的另外一個流星雨將在9月8日極大,位置在RA=57 Decl.=39。
Comet | AOP | AN | i | q | e | a |
1912 Ⅱ | 25.6 | 297.5 | 79.8 | 0.716 | 1.0 | --- |
1932 Ⅴ | 38.5 | 344.8 | 71.7 | 1.037 | 0.976 | 43.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