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三日於後園聚家人用泰西攝影法摹小像

《七月十三日於後園聚家人用泰西攝影法摹小像》是清末近現代初詩人陳三立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七月十三日於後園聚家人用泰西攝影法摹小像
  • 作者:陳三立
  • 創作年代:清末近現代初
  • 作品體裁:詩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老味閒愈濃,病骨肯訾省。
閉關絕癘氛,把弄炎晝永。
雨零散花氣,澹日銜翠嶺。
孺人愛景光,理鬢步園井。
駕海收群兒,新婦亦來並。
層累列笄髦,翼石唾樹癭。
蕉露槐風間,簪佩色深靜。
嬌雛小垂手,笑探空明境。
依依雞犬前,錄此團圞影。
莊狎各有態,綢繆意自領。
歲時望八荒,羈跡飄蓬梗。
世棄完骨肉,娛我在俄頃。
盡比桃源圖,聚族誇奇景。

作者簡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為之一變,成為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