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古道

七星關古道

七星關古道沿關隘山勢蜿蜒盤旋,現存石階571級,有的石階從石崖鑿出,有的由青石鋪就。青石鋪就的石階長期人踐馬踏、霜浸雨蝕,光華浸潤。從石崖上鑿出的石階上,現存馬蹄印痕5個,印痕深三厘米左右。2013年3月,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星關古道
七星關古道,是中國古代南絲綢之路的重要實物遺證。南絲綢之路,為春秋時期西南人在崇山峻岭中開闢出的一條民間“走私通道”,史料記載為“竊出商賈,無所不通”,遠遠提前於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開通的時間。南絲綢之路主要輸出中國的蜀布、邛竹杖、漆器和夜郎美酒、蒟醬等,同時進口緬甸、印度和中亞等地區的五金、海貝、玉石、琥珀、琉璃製品等物資。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興起了歷史上號稱秦朝七大工程的長城、阿房宮、始皇陵、靈渠、直道、馳道、五尺道的大規模建設。秦將常頞奉秦始皇之命入西南夷,對從宜賓經昭通、畢節、曲靖、昆明至大理的絲綢之路進行了鑿、砌、擴改造,因道路不同於秦朝常制,僅寬五尺,故稱“五尺道”。從秦初開始,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七星關因其險要的地理位置,不僅是古代西南軍事、政治要衝,而且兼具了古代交通、經濟、文化等多種功能。經過七星關的五尺道由於貫穿了黔川滇接合部的西南夷境,因此又叫西南夷道,後又稱夜郎道,明清、民國時期因流通物資多為食鹽,又稱為“鹽道”。
七星關古道位於七星關區楊家灣鎮七星村。三國時孔明在此祭奠七星,乞求上蒼佑其早日平定南方以便統一中原,恢復漢室。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命潁川侯征南大將軍傅友德率30萬大軍平定西南,在七星關一帶與元軍和芒部土司大戰數月,奪取七星關要隘,後命周必賢為守御千戶指揮,扼守七星關。次年便修七星關城。1936年2月,紅二、六軍團在賀龍、蕭克的率領下,在七星關與楊正榮、朱益齋等國民黨地方武裝進行殊死戰鬥,擊潰了地方武裝的多次進攻……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夏曦在此渡河溺水犧牲,至今,七星河畔尚建有夏曦紀念碑。現存古道長2公里,寬1-2米,基本完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