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詩明朝王桐鄉寫的七言律詩,以詩詞形式緬懷南宋名臣李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七律·李忠定公綱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李綱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七律·李忠定公綱
公來方始是朝廷,爭奈吳兒苦諱兵。
當戾戴天寧國是,杜郵興念豈人情。
忍教丞相過海南,更有何人時北征。
自古浮雲能蔽日,重昏世及幾時明。
作品鑑賞
李綱(1083年-1140年),字伯紀,江蘇無錫人,祖籍邵武(今屬福建),自祖父一輩起遷居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他和趙鼎、李光、胡銓合稱“南宋四名臣”。
這首詩寫靖康之恥事件,指斥徽、欽、高宗昏庸無能,群奸蒙蔽阻撓抗金,使李綱欲報國不可得而感到遺憾。
詩的頭兩句,“公來方始是朝廷,爭奈吳兒苦諱兵。”北宋末,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底金兵大舉攻宋,徽宗信道教,早已不理政事,在國難臨頭措手無策之時,把帝位讓給兒子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圍攻北宋都城汴京(開封),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欽宗被迫任用主戰派李綱。李綱進入當國以兵為任,擊退金兵,挽回危局,這個朝廷始得安定,可是吳地的青年怕當兵打仗,要想恢復中原失地是很難的,奸臣耿南仲之流極力反對李綱主戰用兵,主張向金求和,排擠李綱。
三四句,“當戾戴天寧國是,杜郵興念豈人情。”“當戾”,當時的強暴者,指金。欽宗在眾奸的唆使下,竟然忘記靖康之仇,向金屈辱求和,答應割犬原等三鎮,寧願把國家弄成這樣子。群奸又謀勸欽宗殺李綱,當朝有人書“杜郵”二字示綱釋兵,起這種念頭的人難道是賣弄人情嗎?“杜郵”,古地名,戰國時秦昭王令其名將白起自殺於此。這裡書“杜郵”二字就是暗示威脅李綱,令他交出兵權,否則處死。欽宗釋除了李綱的兵權後,又制止各路援軍來京,這是群奸向欽宗獻的不抵抗政策。可是不久金兵再度南下,汴京城破,次年徽、欽宗一同被金兵俘而北去,北宋遂滅亡。詩人回顧這段歷史悲劇,心情是不平靜的,他既肯定了李綱的戰績,又憐其受排擠而想為國抗敵到底不可得,揭露群奸的可恥行徑,憤斥徽、欽宗的昏庸無能達到極頂。
五六“忍教丞相過海南,更有何人時北征。”鑒於上述悲慘狀況,詩人以十分沉重憂憤的心情來寫出這兩句。徽、欽宗被俘後,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又南遷揚州,繼而渡江南遷,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即南宋。南宋任用李綱為宰相,綱主張用兩河義軍收復失地,在職僅七天,又被奸臣黃潛善、汪伯彥所排斥,連貶萬安(今海南島萬寧)軍安置,李綱偕子宗之於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夜渡海到瓊島。高宗忍心把丞相李綱貶謫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島,往後還有何人說到北徵收復中原失地的事呢!這是詩人指斥徽、欽宗昏庸之後,再指斥高宗同樣昏庸。
七八句,“自古浮雲能蔽日,重昏世及幾時明。”詩人審度這段歷史悲劇,心懷深仇暗恨,深心慨嘆,寫出了這兩句,揭露那班奸臣的醜惡本質,自古以來都是蒙蔽君主的。“重昏”,二帝在金封徽宗為昏德侯,欽宗封為重昏侯。“世及”,《禮運疏》云:“父子相繼為世,兄弟相傳為及。”即徽宗傳位其子欽宗,欽宗傳位其弟高宗。詩人最後以失望而悲痛的心情,怨恨三位昏君始終痴迷遠悟。詩人的抨擊昏君奸臣,完全出於愛國義憤。
李綱被貶到海南,三日後遇赦,於同年十二月六日北歸,在海南逗留僅十一天。海南島人民為紀念這位愛國忠臣宗相李綱,於府城立了祠,即“五公祠”中之一公。詩人在這首詩中,以緬懷賢相李綱為由,擺歷史事實,充分揭露北宋末、南宋初的政治腐敗,社會紊亂,階級矛盾激化,宋王朝對外投降,對內採取鎮壓的政策,鎮壓愛國義軍與農民政義,貶逐功臣,殺害抗金將領,徽宗殺陳少陽,欽宗殺李伯華,高宗殺岳飛父子等,致使北宋滅亡,南宋衰弱,其原因也就在此。追究其責任則在於三位昏君,疏忠賢,親奸邪所造成的惡果。
這首詩通過擺事實進行評論,邏輯推理性很強,很有說服力。敘事以李綱的生平事跡與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來寫,條理又很清楚。
作者簡介
王桐鄉,又名王佐,字汝學,號桐鄉,臨高縣透灘村人,明代學者,詩人。生於宣德戊申年(1418)五月十五。祖籍福建古田井村。渡瓊始祖王恂瓊州千戶。曾祖王良先舉人司戶參軍。父親王原凱東黎土宮,曾二度率首王尋、王旺赴京貢方物,接受朝廷招安,增強黎漢民族和睦團結,被授為撫黎縣丞。母親唐朝選山東金鄉縣令之女,兄王斌、王賦、王(石武wǔ),和弟王俊均為廩貢生員,系異母所生。
王桐鄉所寫詩文很多,收集在《雞肋集》中,還著有《珠崖錄》、《瓊台外紀》、《經籍目略》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