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峰寺(江西省上饒市七峰寺)

七峰寺(江西省上饒市七峰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七峰寺,位於上饒縣境內,原名“七峰古剎”,自寬圓大師來寺住持後改為今名。該寺創建於唐朝鹹通年間,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初由四川峨眉山松月禪師興建,後福建雪峰寺靜室禪師至此,見七峰環抱,岩壑清幽,遂駐錫此地重修古剎。明朝曾有翰林出身的可成和尚居此修行。清道光年間永修大師又重新修整古剎。

七峰寺,其後不幸兩次失火,至民國年間原有建築已所剩無幾。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經當地趙輝南、潘冬梅等居士籌集資金,建造岩前大廳一棟,側房四間,已初具寺院規模。七峰寺真正隆盛的是在寬圓大師來此以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蘇州靈岩山寺寬圓大師重新修繕寺院,整飾佛像,大事弘揚佛法,接收皈依弟子,一時香火旺盛。文化大革命期間,七峰寺同樣罹禍,佛像均被毀搗毀,僧眾全部遣散下山,1982年,隨著宗教信仰政策的落實,被下放到農村種田已有十七年的寬圓大師又重新回到七峰寺主持寺務。1986年,建念佛堂一棟,面積四百多平方米。1996年,建圓通殿一棟,面積三百五十多平方米,內有四面觀音三十二應身塑像一尊;另有齋堂一棟,占地一百三十多平方米。

七峰寺亦名“七峰岩”,為1949年前上饒集中營高幹禁閉室舊址。1957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有鐵樹一株,樹齡已達兩千多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峰寺
  • 別名:七峰古剎
  • 地點:上饒市東南十二公里處
  • 特點:距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
寺廟由來,周邊景觀,歷史記載,興盛時期,文物保護,寺內住持,地圖信息,

寺廟由來

相傳,釋迦牟尼佛證悟無上正等正覺後,傳教時發現了世界東方有祥光出現,就派弟子化成一隻天白鶴,銜著舍利子飛往東土傳教,天鶴在飛途中發現這裡風光秀麗,不禁張口叫好時,一粒舍利子便從口中遺落地下,隨即化成一朵七瓣的蓮花,不知過了多少年後,就成了七座山峰。七峰寺正位於蓮花的中心。

周邊景觀

七峰寺又名七峰岩,位岩毗連其東,山林幽靜,古木參天,屬丹霞地貌,平原低丘,海拔70米至300米,主峰下有一岩洞,寬敞明亮,可容數百人,岩外七峰各異,曲徑通幽,翠竹古樹,遮天蔽目,可謂福地洞天。岩洞夏天清涼、冬天溫暖,還有流米洞,流油洞的傳說。

歷史記載

七峰寺歷史悠久,據《上饒縣誌》記載,七峰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41)。由四川峨嵋山的松月禪師雲遊到此,見其岩谷空曠,風光旖旎,遂結草堂於岩前,收徒傳教,一時名噪江南。松月禪師苦心經營,七峰岩寺院名聲大振,得到了唐玄宗的稱讚、扶持和御封。後由塵空禪師住持置田戶、建廟堂、塑佛像,歷代名人紛至沓來,留下許多游七峰岩的詩作。明天啟年間,大學士鄭以偉親題長聯勒於寺殿石柱上:“這道場自是壯嚴,空不大,大不空,丘壑川原,去住低徊,妙在補天一石。此幻境誰能了悟,無中有,有中無,風雲雪月,吞吐浮沉,廓然世界三千”。唐鹹通六年(865年),有文人作“老佛前經唐帝贊,高僧本自雪山來”一聯,刻於雄偉的七峰岩寺的山門上。

興盛時期

自此之後,歷代高僧輩出,香火鼎盛,遊客如雲,晨鐘暮鼓,化度十方。寺院占地約30畝,有房近60間,建築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常住僧眾十餘人。寺內有植於唐代的古鐵樹,遒勁翠綠,恰似一條千年老龍,於此參禪打坐,聞道修行。至今仍然枝繁葉茂,英姿勃發,千百年的風霜雪雨,凝鍊出它那龍脊一般的軀幹。1949年開花五朵至今象徵禪宗“一花開五葉”。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因七峰寺僻靜隱蔽,國民黨頑固派逐走了廟內僧尼,將突圍未成的新四軍幹部囚禁於此,軍長葉挺,三支隊司令員張正坤,教導總隊副隊長馮達飛等二十餘名高級將領被囚於此。
地藏王菩薩為拯救眾生曾立下了“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誓言。而當年的葉挺將軍與新四軍的幾位高級將領,為了四萬萬民眾的解放,身負鐐銬,在這遠離人煙的千年古剎中堅守自由解放的諾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七峰寺高幹禁閉室舊址按原狀保存有大小禁閉室4間。

文物保護

1957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公布為全國100條紅色旅遊線之一。2007年七峰寺被授予江西省首批重點寺院之一。2010 年被評為上饒市和諧寺院。

寺內住持

寬園老和尚(1919—2003)
寬園禪師,1919年正月初三日出生於江西上饒縣皂頭三聯村。俗名鄭子洪。1937年到當時東南地區著名的禪林寺院鉛山縣鵝湖峰頂山慈濟寺依悟機禪師出家剃度。1945年到我國著名的禪宗名剎浙江省寧波市天童寺淨星禪師座下受具足戒,並常住天童寺。1949年上半年回到鉛山縣鵝湖峰頂山慈濟寺,下半年被派往七峰寺任七峰寺任住持。1949年5月縣佛教會自行解散後,於1955年8月被全縣僧尼推薦為佛教聯絡小組副組長,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被遣回原籍勞動。1979年,上饒縣政府落實宗教政策時,重返七峰寺,率僧眾恢復正常佛教生活,並著手修復七峰寺親庭。禪師出家63載,戒臘55個春秋,先後收了一百餘名弟子出家為僧尼,收了一萬多名在家俗眾為皈依弟子。一直堅持從嚴持戒,規範弘法事宜,堅持愛國愛教,致力於佛教師業的恢復和發展,為倡導佛教正信,培養愛國愛教僧伽,為社會公益事業和佛教協會組織建設,做了大量工作,在縣內外佛教界享有崇高的聲望。

地圖信息

地址:七峰岩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