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寺巷

杭州歷史地名,南起慶春路,北至五福樓,長170米,因有七寶寺而得名,因1997年舊城改造拆除,地名消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寶寺巷
七寶寺巷南起慶春路,北至五福樓,長170米。因有七寶寺而得巷名。1997年舊城改造建青春坊住宅區時拆除,地名消失。《鹹淳志》:七寶院,在鹽橋東。舊在七寶山,貞明四年(918)錢氏建。舊名上方多福(院),大中祥符初改賜。舊有六游堂,元祐中,名賢游者六人,逸其名。臨暉閣,王欽若有詩。七寶寺屢毀屢建,光緒中重建,前後兩進,三開間。第一進有樓,後天井兩邊有廂房。1984年址七寶寺弄6號。1950—1955年由寺僧及居民組織生產自救,以寺為工場,製作天竺筷,糊紙盒。1955年生產合作,先後為電鍍廠、儀表元件廠,佛像陸續被毀,“文化大革命”期間全部拆除。
佛教“七寶”各有說法,泛指多種寶物裝飾的法器,以持威嚴。《新唐書·后妃傳》載則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號金輪聖神皇帝,置七寶於廷,曰金輪寶、白象寶、女寶、馬寶、珠寶、主兵臣寶、主藏臣寶,率大朝會則陳之。”
北宋元祐五年(1090)十二月十二日,時任杭州太守的蘇軾(東坡)和名賢景山、義伯、聖塗、次元、伯固、仲蒙等七人同游七寶寺,見篁竹幽徑,遂題詩竹上:“結根豈殊眾,修柯獨出林。孤高不可恃,歲晚霜風侵。”蘇軾以竹喻人,抒清明孤潔之情。
明代,陳士寧、陳雍父子居七寶寺巷。士寧涉獵書史,喜接賢士,與同里鄭璧、夏誠為友,有《湖山游詠》行世。喜收藏書法、名畫及古鼎彝。閒時和鄭、夏兩友品鑑。全斯立《贈士寧》詩:
青字營西小巷幽,衡門寂寂思悠悠。
一生清事無閒日,夾徑黃花滿院秋。
賣帖偶逢官巷口,評詩共宿獨山頭。
誰知擾擾紅塵里,荷簣行歌得自由。
陳雍幼讀五經四書,尤長於《易》,為文敏捷,下筆千言,詩書俱工。地方官以其才能兩次薦他出仕,陳雍皆辭不就,悠哉游哉,從事耕釣終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