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文化節

七夕文化節

農曆七月七,是民間傳說的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南陽市將舉辦首屆七夕文化節。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夕文化節
  • 英文名:Double Seventh Festival
  • 別稱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 節日時間:農曆七月七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
  • 節日起源:始於漢朝
  • 節日活動祈福
  • 節日飲食巧果
  • 節日意義:美滿愛情
簡介,現存遺蹟,專家考證,

簡介

農曆七月七,是民間傳說的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南陽市將舉辦首屆七夕文化節。8月19日一大早,宛城區檔案局征編股的同志放棄休息時間,奔赴“牛郎織女故鄉”----溧河鄉詹莊村牛郎莊,參與整個活動的記錄及有關材料的收集。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存遺蹟

參加完牛郎織女雕像揭幕儀式,在當地“牛郎織女研究會”會員勾振西的帶領下,沿著鄉間小路,參觀了飲牛坑、黃牛冢、牛家宅、鵲橋等牛郎織女傳說中的遺蹟。經過一上午緊張的忙碌,蒐集了《牛郎莊的來歷》、《牛家宅的古今》、《石榴河的演變》、《飲牛坑的清水》、《神牛冢的傳說》、《人間鵲橋》、《牛郎的悲劇》、《織女莊的變遷》、《月牙湖的傳說》等9個故事和南陽市郵政局專門為七夕文化節發行的“探尋牛郎莊 七夕鵲橋會”郵戳一枚。

專家考證

2006年,經專家考證,宛城區溧河鄉被認定為牛郎織女傳說的發源地,隨後該傳說被列為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向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衝刺。為了豐富檔案館館藏,宛城區檔案局非常關注此事,積極主動介入,希望通過真實全面翔實地記錄重大活動,為提升牛郎織女故鄉的影響,打造宛城獨有的文化品牌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