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偶題》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首聯謂織女嫁與牽牛,婺女近為其搖佩,嫦娥遠為其照輪。頷聯謂牛女這一對仙侶配於天上,而七夕美俗長留人間。頸聯謂七夕之夜,家家戶戶陳列花果於庭中以乞巧,管樂之聲相聞。尾聯謂明日曝衣,才相信我同阮鹹一樣清貧。結句有寓意,借言雖有家室,但依舊貧窮。這首詩語言平實,章法平創,卻有寓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七夕偶題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李商隱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七夕偶題
寶婺搖珠佩1,常娥照玉輪。
靈歸天上匹2,巧遺世間人3。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
明朝曬犢鼻4,方信阮家貧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寶婺(wù):即婺女星。又名須女,有四星,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之第三宿。首聯寫織女嫁牽牛,婺女近為之搖佩,嫦娥遠為之照輪。
2、靈匹:神仙配偶。謝惠連《牛女詩》:“雲漢有靈匹。”
3、巧:乞巧。遺(wèi):給予,交付。農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織女相會,婦女於當晚穿針,以能連續穿七孔針者為聰明,此種風俗稱為乞巧。《荊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鈴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得。”
4、犢鼻:犢鼻褲,形如犢鼻的圍裙。
5、阮郎:阮鹹,阮籍之兄子也,竹林七賢之一。《晉書·阮鹹傳》:“鹹與籍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服,錦綺粲目。鹹以竿掛大布犢鼻於庭,人或怪之,答日:‘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白話譯文
寶婺搖響了珠現,嫦娥將月光照射過去,催促著織女趕緊渡過銀河。
織女的才智是上天賦予的,她又將自己的機巧傳給了人間。
庭中擺滿了鮮花果品,它們的香氣飄送到千家萬戶,吹奏的笙等聲也響徹四鄰。
而我呢,等到明天將把犢鼻渾晾曬出來,大家就會相信我的貧寒了。
創作背景
會昌五年(845年),因七夕,李商隱就牛、女事而聯類及己,又借“靈匹”而自抒慨嘆,寫下這首詩,故又稱為《偶題》。是年春夏間應鄭州從叔李褒之招,盤旋於洛下,酌編。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有借七夕感慨與王氏結婚卻未改貧窮淪落的感嘆。首聯言婺女、嫦娥促成牛、女之會合,以比婚於王氏實友人鼎力相助焉。三句“靈匹”切七夕,又以喻婚姻的諧美,“靈匹”又以寓匹偶王氏婚姻如娶嫦娥,美如神仙,世間所無。四句“巧”亦雙關,言“乞巧”以切七夕外,又寓王氏女的嬌好、美艷。五、六正寫七夕乞巧,亦憶婚時的情景。然美滿的婚偶並無改自己一生的淪落困頓,故有“明日曬犢鼻,方信阮郎貧”的慨嘆。
一至六蓋追憶議婚、婚娶之時,故七、八慨嘆於現實境況之貧困,有“明日”云云。而“方信”二字,則原未意料也,言下與節鎮聯姻,即不令己“富貴”,亦不至如今的淪落貧窮;無奈今日竟如阮郎七夕的竿挑犢鼻。
該詩記錄了農曆七月初七的風俗掌故。前四句寫牛郎織女之間的相會,後四句寫人家的富足與自己的貧窮,傳達詩人與妻子貧賤相守的情形。從章法上看,前六句敘事,較為平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頷聯別具匠心,一句承上,一句生下。其中可見詩人在運文方面的機巧。末兩句用典,以阮鹹事跡寄慨,使詩作翻出新意,給人以回味。
名家點評
清·沈厚塽:朱彝尊曰:平實。(《李義山詩集輯評》引)
清·姚培謙:天上果有牛、女,豈能以巧遺世人?花果笙等,世俗之狂痴,大率如此。貧如阮郎,實不屑為此態耳。蓋以嘲仕途之妄營者,故曰“偶題”。(《李義山詩集箋注))
清·張采田:因七夕以寄婚於王氏之感,結言非歆其多財也。(《李義山詩辨正》)
清·馮浩:極平實,卻有寓意,蓋借言婚於王氏也。一二謂作合者,即《戊辰會靜中)西山南真之意;三四謂成婚得佳偶;五六即事;七八則自訴清貧,與王氏之富於財者異也。《祭外舅文》中有數語可互參。(《玉谿生詩集箋注》引)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文宗開成二年( 837)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