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坵山戰役烈士紀念碑

七丘山戰役烈士紀念碑位於惠安縣紫山鎮藍田村頂街自然村的空地上,南側為村道,其餘三側均為民居。紀念碑始建於1992年8月,系紀念1951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香港雄師部隊和惠安縣獨立營與偷渡登入竄入蘭田村七丘山的國民黨武裝匪徒展開激戰而英勇犧牲的解放軍戰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丘山戰役烈士紀念碑
  • 地區:惠安縣紫山鎮藍田村
  • 其它:惠安紫山藍田烈士墓
  • 投用時間:1992年8月
歷史背景,歷史沿革,碑身構成,獲得榮譽,

歷史背景

1951年9月上旬,在敵占島——烏丘島盤踞的“福建省反共救國軍”370 餘人,在原國民黨仙遊縣警察局督察長、"泉州縱隊"陳令德和原國民黨德化縣縣長、“永安縱隊司令”陳偉彬的率領下,分兩股在福建惠安縣登入並於第二天越過福廈公路。陳令德率領的“泉州縱隊”和陳偉彬率領的“永安縱隊”,均系台灣當局聘請美國軍事顧問進行強化訓練並給予“全美式”裝備的精悍匪特組成。 登入後,“泉州縱隊”憑藉優勢火力,一路連續擺脫了地方民兵的阻擊,向著既定目標戴雲山進竄。而“永安縱隊”全部偽裝成解放軍,一路冒充“剿匪”部隊,使一些地方民兵和民眾被其誘殺。 台灣當局的內竄作戰,正中解放軍“誘敵深入”的“口袋戰術”。正當這兩股匪特武裝做著在戴雲山安營紮寨的美夢之時,卻已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解放軍預設的包圍圈中。
1951年9月6日和7日,福州軍區司令員葉飛親臨戰區,指揮圍殲戰。“泉州縱隊”和“永安縱隊”在習義路、東山寨和七丘山、白洋山等地被解放軍74師、87師和地方武裝的 23個連隊、9個區中隊以及幾個縣的上萬名民兵分割包圍。9月7日,“永安縱隊”司令陳偉彬在七丘山的圍殲戰中被解放軍戰士擊斃,其屬下只得分散逃竄。少數匪特想出假扮民兵押解俘虜的模樣矇混過關,最終還是被圍剿軍民揭穿,全部被俘。“泉州縱隊”司令陳令德,在戰鬥中隻身逃跑,而後裝扮成化緣和尚“雲遊”躲避搜捕,直到9月15日,在逃竄路上被村設崗、路路放哨的民兵識破而做了階下囚。經過福建晉江地區軍民歷時半個多月的全力清剿,兩支匪特武裝,除 8人從海上逃跑外,全部被殲和被俘。台灣當局內竄建立“根據地”的企圖,又一次遭到慘重的失敗。

歷史沿革

1954年4月,七丘山戰役烈士紀念碑樹碑。
1992年8月,七丘山戰役烈士紀念碑建立。

碑身構成

紀念碑由碑台和碑身組成,通高3.9米。碑台為四角形,碑身長方形錐體,碑座四方形,採用花崗岩嵌輝綠岩,碑身正面輝綠岩陰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後刻紀念碑文,頂端雕有五角星。碑台的右側有當時參戰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香港雄師部隊犧牲的七名烈士墓,分別是陳玉龍(江西省水晉縣人)、匡德興(四川省中成縣人)、周德玉(貴州省龍里縣人)、賀國志(貴州省煤炭縣人)、朱慶明(河南省人)、李照(廣東省華五安俺流縣人)、唐順金(四川省廣安縣人)。

獲得榮譽

1997年,七丘山戰役烈士紀念碑被公布為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