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七佛洞石窟位於陝西省韓城老城西南10公里的巍東鄉牛家坡村西溝內。屬禹山東麓,西鄰謝家嶺,北靠香源村,南望周家山,東出牛家坡。原為興隆寺七佛洞,為興隆寺一部分。
興隆寺七佛洞的四址範圍:東至南西莊溝河,西至巍山山頂,北至洞溝河,南至黃柏原。
交通:(1)南線:約12.5公里。韓城市沿108國道至八仙鎮(國道約4公里)------南陽
村------南趙村------嵬東鎮政府(縣道約4公里)------東頭村東側------趙家坡------牛家坡(鄉道約2公里)------七佛洞(徒步約2.5公里)(2)中線:約11公里。韓城市沿108國道至北陳村北側(國道約3公里)------陳村寨子(縣道1公里)------北趙村------南西莊村-------趙家坡------牛家坡(鄉道約4.5公里)-------七佛洞(徒步2.5公里)(3)北線:約10公里。韓城市老城南橋------夏陽村------新彭村------張堡北側鐵路橋(縣道約4公里)------南西莊村------趙家坡------牛家坡(鄉道約3.5公里)------七佛洞(徒步約2.5公里)。從西禹高速芝川口下,也可到達,只是距離相反。
歷史沿革
興隆寺七佛洞石窟,據洞壁所刻唐、宋、明碑記及題記題刻,寺建於唐貞觀八年(634
年),宋崇寧元年(1102年)、宣和四年(1122年)、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均進行過重修。寺東向,自南向北鑿石洞五孔,自南1、2、3號洞緊靠,與4、5號洞相距稍遠。
1號洞高3.60米,寬2.50米,深4.60米。
洞壁刻有石碑四通,其中洞南壁有宋崇寧《七佛閣記》碑一通,題記“時崇寧元年歲次壬午八月十四日”。洞壁四周石雕小佛像74尊和臥佛1尊,泥塑小佛像約500尊,已被毀或殘缺,唯臥佛與門洞佛像完好。
2號洞高3.20米,寬2.50米,深3.90米。第二窟整體應為彩繪,共有石碑兩通,分別位於左右主牆體上,洞口右側牆壁外石刻“折桂洞”。窟里疑似煙燻火燎,疑似曾有人員長期在里居住生活。
洞南壁雕刻有一碑記,通高210厘米,寬80厘米。碑首浮雕一佛和二龍戲珠, 碑座雕牡丹、荷花。碑文為明弘治十三年季春《重修興隆寺七佛洞妝塑聖像碑記》,碑文記“乃唐貞觀之時勑剏也其窣覩賻乃尉遲敬德親以監造”。署名知縣郭松,縣丞杜章,主簿劉瑛。
洞北壁雕刻有一碑記,通高209厘米,寬81厘米,碑首中雕坐以蓮花須彌座佛一尊,並邊飾龍鳳呈祥,碑座浮雕以獅、象、虎。
主碑文記“貞觀八年四月初八日”“聖旨說與大監羅昂監修”“敕賜大興隆寺七佛洞右那和尚頌”“聖旨說與巡捕官員不許在寺攪擾”等。
副碑文記“小曲頭寶俊薛同 薛(儉) 薛(牡) 薛(鋒)薛企男薛才薛倉薛燈二尊 薛志通 薛迪 薛宙一尊 薛()薛() 薛廉”等。
3號洞高3.20米,寬2.50米,深4.20米。第三窟整體為空牆壁,洞口右側牆壁有石刻“登雲洞”,共有方形孔8個。左、右側牆壁方孔各一個,邊長為16厘米,正面牆壁左右各有長方形孔兩個,長32-35厘米,高16厘米,門內牆兩側內各有長方形孔一個,長20厘米,高16厘米,正面牆壁右頂部和右側牆壁後頂部有一深槽,深6-8厘米,高16厘米,總長500厘米,地面為瓦礫。右側、正面牆體中間均有裂縫。
4號洞高1.58米,寬1.20米,深1.74米。第四窟整體為空牆壁,左側牆壁靠一正方形自然花紋石板,兩側花紋相似,不規則,石板兩側花紋類似現代的雞蛋盤面,邊長約60厘米,厚度約8厘米。窟頂有裂縫。
洞窟外諸多圓孔、石台,疑似當年此洞窟外搭設有出檐房子,有門柱通道。
洞窟外刻有“宣和四年“”楊記”字樣。
5 號洞未能考查。
另有石洞兩窟疑似倒塌,位於現第一窟南側,應為地震或自然倒塌。
民間傳說位於牛家坡西溝內約2.5公里七佛洞山崖上。共七個石窟,其中六窟洞口朝東,北側一窟洞口朝南(因年久失修,南側兩窟已倒塌,被山頂下落土石淹埋)。窟內分別為:500羅漢洞,羅漢造型別異,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現代人稱“平民羅漢”,有游士、農夫、學者、官宦、小販、樵夫、貧民、乞丐,甚至有將軍、皇帝等。石碑數個,鑲嵌於牆體上。壁畫數幅,圍繞窟壁四周。等等。洞窟五大兩小,大如民間窯洞,小如家中小窯。洞窟里均為四方形。洞窟外均加蓋有出檐房。
據傳為春秋或唐初修建,皇家寺院,趙氏孤兒趙武下旨修建或薛仁貴下旨由尉遲敬德監造。興隆寺應包括西至禹山頂的“娘娘廟”等諸廟宇,南至關圪澇的“關帝廟”,東至趙家坡的“關帝廟”,北至香塬的“三關廟”。以及在附近地域修建的諸多寺廟應為統一整體,總稱為興隆寺。
歷史價值 1、將有可能再度掀起“芮國”之爭的研究。2、將有可能揭開佛教,特別是藏傳佛教在韓城的起源。3、將有可能成為《趙氏孤兒》趙武藏匿韓城的有力佐證。4、將有可能成為完善司馬遷《史記》的又一重大發現。5、將有可能成為證明名將薛仁貴族人移居韓城的實據。6、將有可能成為白居易先祖是韓城人的又一證據。7、將有可能是“嵬峰摩霄”的真實見證。
景區特點 均在牛家坡溝內,總長約3公里,共20餘個景點。有各類寺廟的殘廟、遺蹟和古柏,有七佛洞石窟五孔、石碑數通,有“佛心石”、“祛鬼洞”、“還魂石”,有“蟾蜍石”、“半仙石”、“兩半石”,有“石匣”、“馬蹄石”、“馬尿窩及王鬍子溝”,有“仙人台”、“擎天塔”、“御井”,有“藏嬰洞(藏經洞)(無底洞)”,有“忺馬槽”、“孝子淵”、“無名湖”,有“香山寺”、“白公祠”,“白羅廟”。輔助景點有《三滴血》中的杏花村,有白居易家的《白公祠》,有八仙鎮的八仙洞,有杜鵬程的故居。還有南西莊村的柏抱樓,有北趙村的樹上樹等。
神奇傳說 時空穿越約1400年甚至更長。有天庭大帝,神話八仙,帝王將相,史聖詩魔,平民凡人。設其名人有薛仁貴、趙武、司馬遷、白居易、杜鵬程等。有土地神堵黃河造的禹山,有帝王封山、大禹治水禹山得名,有八仙過海的聚居地八仙鎮,有《趙氏孤兒》趙武、司馬遷的《史記》的藏隱洞,有白居易的香山寺,有薛仁貴族人藏隱的村,有楊三郎御遼的“三郎溝”,有秦腔名劇《三滴血》,有稀奇古怪的“七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