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二七林場
- 外文名:Seven two seven Forest Farm
- 位於:黑河市西部
- 南北長:91公里
- 東西寬:64公里
自然地理,社會經濟,森林資源,林業生產,發展方向,發展項目,
自然地理
山脈:林場所轄施業區均屬小興安嶺山系,小興安嶺主脈由北向南貫穿全境。地勢為南北高,東西低。海拔高度在300—867米之間,最高山為大黑山,海拔867米。沿河兩岸山勢較陡,起伏較大。大部分坡度在10—30度。
水系:均為黑龍江水系。一級支流有2條,分別為公別拉河和法別拉河。二級支流20餘條,較大的河流有泥鰍河、秀水河、古蘭河、臥都河等。
氣候:林場地處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短促而濕潤。年降水量400—550毫米。年有效積溫1600—1800℃。年平均氣溫-1℃。無霜期88—100天。早霜九月初,晚霜六月初。最高氣溫在每年的八月份,可達35℃,最低氣溫在每年的一月份。每年的五月份和十月份空氣乾燥,極易發生森林火災。
土壤:以暗棕壤為主,草甸土和沼澤土也有分布。暗棕壤分4個亞類。典型暗棕壤分布最廣,A層厚度10—20厘米,占暗棕壤總面積的85%;石質暗棕壤主要分布在山地,A層厚度為5厘米左右,占暗棕壤總面積的9%;草甸暗棕壤主要分布在地勢平緩的崗地、河谷階地,A層厚度為5—10厘米,占暗棕壤總面積的5%;潛育暗棕壤主要分布在河谷低洼地、小溪兩側谷地,A層厚度15厘米左右,占總面積的1%。
植被:屬大興安嶺植物區系向小興安嶺植物區系過渡地帶。主要喬木樹種有白樺、蒙古櫟、黑樺、興安落葉松等,灌木主要有榛子、胡枝子、毛赤楊、繡線菊、篤斯、刺梅果、興安杜鵑等,草本植物主要有苔草、蕨類、鈴蘭、小葉樟、地榆、五味子、蒼珠、黃芪等。菌類主要有蘑菇、猴頭、木耳等10餘種。
野生動物:主要有野豬、狍子、狐狸、熊、獾、野兔、野雞、飛龍、林蛙等。
社會經濟
林場現有人口1032人,林場職工364人,其中離退休81人,管理幹部16人,工程技術人員9人。下設學校、苗圃、汽車隊、機務隊、商店、衛生所、招待所。固定資產270萬元。年產值290萬元。施業區內有2個鄉(鎮),14個自然屯。黑罕公路由東向西貫穿全境。林區公路、大車道、草道較為發達。
森林資源
林場所轄18個施業區。經營總面積316243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36261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2357710立方米。有林地中用材林面積142142公頃,蓄積8715890立方米;防護林面積62572公頃,蓄積2986350立方米。疏林地面積22563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642公頃,非林業用地52982公頃。森林覆被率75.2%。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312205公頃,蓄積1229158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98.7%和99.4%。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面積6484公頃,蓄積35904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2.1%和2.9%;柞樹林面積61152公頃,蓄積350687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9.6%和28.5%;白樺林面積54620公頃,蓄積281812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7.5%和22.9%;楊樹林面積149公頃,蓄積1523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0.05%和0.1%;針混林面積708公頃,蓄積7984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0.2%和0.6%;軟闊林面積4775公頃,蓄積24549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5%和2%;硬闊林面積31686公頃,蓄積176824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0%和14.4%;闊混林面積 38140公頃,蓄積237654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2.2%和19.3%;針闊混林面積5588公頃,蓄積46674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7%和3.7%。
齡組結構:幼齡林面積51457公頃,蓄積1607460立方米,中齡林面積43019公頃,蓄積2885160立方米;成熟林面積64254公頃,蓄積4157140立方米。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面積177019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7.2%。其中重點生態公益林49960公頃,占林業用地的19%;一般生態公益林127059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48.2%。區劃界定商品林面積86242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2.8%。
林業生產
林場始建於1969年,建場30多年,森林撫育、主伐生產木材40餘萬立方米,創造產值9000餘萬元。造林面積6860公頃,其中已成林4038公頃。苗圃地16公頃,每年造林苗木自給有餘。
發展方向
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發揮生態效益為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充分依靠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的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發展經濟作物。
發展項目
依託當地的林草資源,大力發展養殖業;利用山野菜品種多,產量高的優勢,引進資金和設備,發展山野菜加工業;利用自然水系、河流、人工繁育和養殖林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