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前後-抹去灰塵的記憶(2007年中國檔案出版的圖書)

七七事變前後-抹去灰塵的記憶(2007年中國檔案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七七事變前後-抹去灰塵的記憶》是中國檔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惠蘭,明道廣,潘榮"

基本介紹

  • ISBN:9787801668233
  • 作者:"李惠蘭,明道廣,潘榮"
  • 出版社:中國檔案
  • 出版時間:2007年5月
  • 頁數:309
  • 定價:32
內容簡介
七七事變是日軍蓄謀已久和精心策劃的。 當時負責守衛平津、河北、察哈爾兩省兩市的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1933年的長城保衛戰,二十九軍全體官兵同仇敵愾,以大刀和手榴彈打敗了擁有機槍大炮的日本兵,奪回了已被日軍占領的長城喜峰口。1937 年形勢更為複雜,日本依仗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各處有駐軍權,二十九軍則處於被動地位,但自7月7日日軍發動戰爭時起,二十九軍各處的守軍皆給入侵者以重創,不幸的是在上層主帥中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意見不一致,行動更不統一,其結果是平津迅速淪陷,二十九軍部分部隊幾乎流失,幾位高級將領流血犧牲。為此編者將戰後日本公開的檔案資料和20世紀80年代我國各省、市檔案館陸續公布的有關盧溝橋戰爭的會議記錄,當年二十九軍領導人和國民政府領導人往來函電,台灣方面的檔案資料以及有關書籍,集中對比閱讀,選出有關歷史資料匯集成冊,由大家去思考、分析以...(展開全部) 七七事變是日軍蓄謀已久和精心策劃的。 當時負責守衛平津、河北、察哈爾兩省兩市的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1933年的長城保衛戰,二十九軍全體官兵同仇敵愾,以大刀和手榴彈打敗了擁有機槍大炮的日本兵,奪回了已被日軍占領的長城喜峰口。1937 年形勢更為複雜,日本依仗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各處有駐軍權,二十九軍則處於被動地位,但自7月7日日軍發動戰爭時起,二十九軍各處的守軍皆給入侵者以重創,不幸的是在上層主帥中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意見不一致,行動更不統一,其結果是平津迅速淪陷,二十九軍部分部隊幾乎流失,幾位高級將領流血犧牲。為此編者將戰後日本公開的檔案資料和20世紀80年代我國各省、市檔案館陸續公布的有關盧溝橋戰爭的會議記錄,當年二十九軍領導人和國民政府領導人往來函電,台灣方面的檔案資料以及有關書籍,集中對比閱讀,選出有關歷史資料匯集成冊,由大家去思考、分析以收“知古鑒今”之效。 李惠蘭教授,1954年天津津沽大學歷史系畢業,長期在京、津高等院校從事歷史教學工作,後期專攻抗日戰爭史,著有《宋哲元傳》、《趙登禹傳》、《秦德純傳》、《佟麟閣傳》,參加修編有《樂陵宋氏族譜》、《中國抗日戰爭圖志》,譯有《二十世紀科學技術史》、《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並在《人民日報》、《天津文史》、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亞太地方文獻研究論文集》和《抗日戰爭研究》等報刊發表論文及人物傳記多篇,1995年獲天津市統戰系統理論徵文一等獎。 李教授曾任津沽進修學院院長,天津市政協委員,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世界(美國)宗譜學會會員,美國張學良研究會理事,退休於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晚年又編有《喜峰口羅文峪抗戰史料集》、《七七事變前後》。 明道廣博士,美籍華人.1954年台灣中興大學畢業,1958年年負笈美國,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供職於美國農林部。明博士熱愛祖...(展開全部) 李惠蘭教授,1954年天津津沽大學歷史系畢業,長期在京、津高等院校從事歷史教學工作,後期專攻抗日戰爭史,著有《宋哲元傳》、《趙登禹傳》、《秦德純傳》、《佟麟閣傳》,參加修編有《樂陵宋氏族譜》、《中國抗日戰爭圖志》,譯有《二十世紀科學技術史》、《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並在《人民日報》、《天津文史》、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亞太地方文獻研究論文集》和《抗日戰爭研究》等報刊發表論文及人物傳記多篇,1995年獲天津市統戰系統理論徵文一等獎。 李教授曾任津沽進修學院院長,天津市政協委員,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世界(美國)宗譜學會會員,美國張學良研究會理事,退休於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晚年又編有《喜峰口羅文峪抗戰史料集》、《七七事變前後》。 明道廣博士,美籍華人.1954年台灣中興大學畢業,1958年年負笈美國,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供職於美國農林部。明博士熱愛祖國,經常回國參加學術交流,對日本侵華史頗有研究,搜尋到大量的資料,曾在台灣《傳記文學》等刊物發表文章。1981年獲歷史學碩士,20世紀80年代曾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室和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工作。現任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曾參加編寫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民國史》,在《近代史研究》、《南開大學學報》、《歷史教學》發表論文多篇:1986年獲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獎及優秀調研成果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