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鳴盛

丁鳴盛,原名叫阿納托爾·蓋斯丹。

《我的名字叫丁》作者。原名叫阿納托爾·蓋斯丹,放棄了法國的優裕生活來到中國後,他有了中文名丁鳴盛。他任職的地方是河北獻縣,從此,這箇中國北方貧窮的縣城就成為了他的第二故鄉。在那裡,他梳起了辮子,努力學習中文。他在中國的53年,正值局勢動盪,戰爭頻發的時期,他與中國百姓一起,經歷了各種戰爭和災難。直至1961年,89歲的丁神父辭世,成為在華最後一名外國傳教士。丁神父最後一封家書寫於1960年7月14日,這封家書中有丁神父生命中最後的願望,他對妹妹說:“我想請你給我寄些朱古力來。”
在中國期間,丁神父用從法國籌來的少量的錢辦學校,他看到那些因缺食而黃瘦的孩子們在學校里2周就大變了樣而欣喜;他也記述了他的教民們如何地愛他,幾位趕了一百多里路來的教民,看到他咳嗽,說:神父冷,所以咳嗽。十幾天后,他們送來了厚厚的棉被。在他進入人生的最後階段,他寫給家人的信中這樣描述:他(當地人趙振生)對我像一個寵愛孩子的爸爸。
阿萊特女士稱,法文版《從此後,我叫丁鳴盛》收入了丁神父98%的家書,因為二戰時他們的一棟房子遭到轟炸,因此少量家書被炸毀了。而中文版《從今以後我叫“丁”》收入的家書在法文版基礎上又減少了一部分,一些談及清政府滅亡及其他重大歷史事件的家書並未收入其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