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和胃丸(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香和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御藥院方》卷三。具有溫中和胃,止嘔進食的功效。主治脾胃不和,中脘氣痞,胸膈停痰,嘔吐噁心,脅肋刺痛,飲食無味,肢體倦怠。

基本介紹

  • 名稱:丁香和胃丸
  • 出處:《御藥院方》卷三
  • 功用:溫中和胃,止嘔進食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丁香、木香、沉香各半兩(15g),藿香葉、白茯苓(去皮)、白豆蔻仁、陳皮(去白)、白朮、人參各一兩(30g),半夏(姜制)三兩(90g)。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生薑汁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煎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功用

溫中和胃,止嘔進食。

主治

脾胃不和,中脘氣痞,胸膈停痰,嘔吐噁心,脅肋刺痛,飲食無味,肢體倦怠。

方義

本方是治療脾胃受寒,脾胃不和之嘔吐的常用方。外感寒邪,或脘腹受涼,寒邪內客於胃,或過服寒涼藥物,或恣食生冷,皆可導致寒邪傷中,胃氣失和,脾不健運,升降失常,可見嘔吐噁心,中脘氣痞;脾胃失和,運化水谷失司,則飲食無味;脾主四肢肌肉,脾虛則肢體倦怠;脾胃虛弱,肝氣乘脾,土虛木乘,則胸脅刺痛;舌淡苔白,脈弦為脾胃失和之象。
方中以辛溫芳香之丁香為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為治療胃寒嘔逆之要藥;木香行氣止痛,沉香溫中降逆,藿香化濕止嘔,姜半夏長於降逆止嘔,四藥相配為臣,以增強君藥丁香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效;人參、白朮、白茯苓合用以補氣健脾,白豆蔻仁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陳皮理氣健脾,諸藥合而為佐。全方共奏溫中益氣,降逆止嘔之功,使胃寒散,胃虛復,氣逆降,則嘔吐止。

運用

本方主要用於治療脾胃不和之嘔吐,以嘔吐噁心,飲食無味,肢體倦怠,舌淡苔白,脈弦為辨證要點。
現代運用現代常用於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妊娠嘔吐、食管炎等屬脾胃不和者。

加減化裁

胃納差者,加神曲、雞內金;脘腹疼痛者,加木香、元胡;大便爛者;疲倦乏力明顯者,加黃芪、五指毛桃。

重要文獻摘要

《傳統香療法精華》:“本方系六君子湯增益數味香藥而成。方中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等益氣健脾,和胃化痰;再加以丁香、木香、沉香、藿香和白豆蔻等芳香之品,行氣暢中,理氣止痛。凡脾胃氣虛,寒濕滯中,脘腹脹滿,胸悶噯氣,嘔惡納呆等症,尤為適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