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唯一的宗教,建築規模,地圖信息,
簡介
1983年經甘孜州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一批開放寺廟。在縣境內有雍仲本教寺廟10座,有僧侶近600人,其中有活佛5名,眾繞覺7人。這10 座雍仲本教寺廟中,以丁青寺歷史最悠久,岳巴鄉的日班寺、中扎科的基扎日哲寺、浪多鄉的措通寺等的歷史也已逾千年之久。就寺廟規模、僧侶人數來看,丁青寺為之最,一向有康巴藏區本波教祖寺之稱;溫拖鄉的滿金寺則在寺廟規模、僧侶、教派聲望等方面僅次於丁青寺。
唯一的宗教
作為藏族地區古老而原始的佛教,雍仲本教早在隋唐之前便已在德格地區普遍存在。公元7世紀,雍仲本教在德格地區仍屬唯一的宗教;公元7世末、8世紀初,縣境內便已有了丁青寺、絨戈寺、仲薩寺等本波寺廟。《德格世德頌》載,於8世紀初逃難至康北地區的德格家族前9代均為本波信徒,世代在鄧柯、德格一帶傳演本教。公元11世紀以後,藏傳佛教寧瑪派(舊派)傳入德格、噶當、噶舉、薩迦派也相繼傳入德格並迅速擴張勢力,極大地削弱了本波教的實力。明末清初,青海蒙古族和碩特部與德格土司組成軍事聯盟,消滅了獨尊本教的甘孜白利土司武裝力量,在這次戰爭中,德格地區本教勢力亦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殘存下來的本波寺廟為求得生存發展,紛紛歸順勢力迅速擴大的德格土司,納入德格法王的管轄。此後,歷代德格土司均奉行較靈活的、不分教派一律給予挾持的宗教政策。縣境內本波寺廟也在生存與發展中與各藏傳教派相互吸收融合,逐漸演變為藏傳佛教一派系,也始終保持著僅次於寧瑪、薩迦、噶舉、略強於格魯派的教派勢力至今。
建築規模
丁青寺坐落在德格縣中扎科鄉一個三山合圍的開闊地上,建築群包括主殿、會客廳、保管室等。整個寺院占地面積13300平方米,實際建築面積1966平方米。其中主殿751平方米,會客廳及保管室1125平方米,廚房90平方米,藏戲壩822平方米,扎空10512平方米。現丁青寺主持活佛熱色屬第36代,是德格縣轉世活佛中經州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一批轉世活佛。該寺廟的建築規模由於“佛苯相爭”時期與格魯派發生衝突,寺院建築被毀,如今建築規模已不如以前宏大壯觀。
地圖信息
地址:昌都市丁青縣317國道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