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勇

丁道勇,男,1981年出生,安徽肥西人,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道勇
  • 出生日期:1981年
  • 畢業院校:香港中文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教育學
  • 職務: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研究領域,獲獎記錄,主講課程,學術成果,書籍,文章,

人物經歷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副教授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課程與教學專業)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
蕪湖,安徽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
合肥,肥西師範學校,中專(普師)
2012年-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副院長(已卸任)
2014年-2015年:北京市中關村第一國小科研副校長(已卸任)
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培訓學院副院長(已卸任)

研究領域

杜威教育哲學
分析教育哲學後的國外教育哲學
課程哲學
學習哲學
民國教育思想研究
學校改進及區域教育改進
學校教育科研
課例研究
質性研究方法

獲獎記錄

2015年:教育學部年度優秀教師
2014年:北京師範大學“京師英才”獎
2014年:教育學部第十四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教育學部一等獎;北京師範大學第十四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研究生教學文科組二等獎;最受學生歡迎獎

主講課程

“教育哲學”,本科生學位基礎課,48學時,3學分
“學習哲學”,碩士研究生專業選修課,32學時,2學分
“教育哲學經典著作選讀”,碩士研究生專業選修課,32學時,2學分
“教育學”,本科生學位基礎課,48課時,3學分
“教育的理論基礎”,碩士研究學位基礎課,48學時,3學分

學術成果

書籍

克伯屈著,丁道勇譯:《蒙台梭利教育考察報告》,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待出版
舒爾茨著,丁道勇譯:《反思課堂參與:傾聽沉默的聲音》,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待出版
苑立新主編,霍雨佳、丁道勇副主編:《中國兒童參與狀況報告·201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
納爾遜著,丁道勇、徐逸桐、王馨玥譯:《以兒童為中心的學習環境的設計與實施:室外課堂》,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
丁道勇、石中英:《跨越高中與大學的鴻溝:大學先修課程的理論與實務》,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丁道勇:《喚起教師的理論興趣》,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丁道勇:《和優秀教師一起讀杜威》,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版
霍雨佳、丁道勇主編:《兒童生態道德教育導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文章

丁道勇:《為成年生活做準備:回歸Bobbitt的課程遺產》,載:楊智穎主編:《課程誕生百年風華:以Bobbitt作為探究中心》。台北(2018年待出版)。
伊師孟、丁道勇:《走出“人職匹配”的神話:中國教師招募的基本原理》《教育發展研究》(2018年待出版)。
丁道勇:《警惕“做中學”:杜威參與理論辯證》,《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8期,第3-221頁。(《複印報刊資料·教育學》,2018年第2期轉載,第123-135頁。)
丁道勇:《兒童的日常參與:一種觀察教育的視角》,《教育發展研究》,2016年11月下,第59-65頁。(河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文摘》2017年第2期轉載,第50-52頁。)
丁道勇:《兒童不是中心:對杜威教學思想的再認識》,《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11期,第110-128頁。(《複印報刊資料·幼兒教育導讀》,2017年第2期轉載,第26-39頁。)
丁道勇:《從“內容”到“結構”:教師信念研究的主題轉換及其價值》,《教育學報》,2016年第1期,第70-75頁。
丁道勇:《民主與教育:一種評論》,《教育學報》,2015年第6期,第10-22頁。
丁道勇:《德育理論發展的同質化陷阱》,《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5期,第74-84頁。(《複印報刊資料·教育學》,2015年第8期轉載,第42-49頁。)
丁道勇:《兒童觀與教育》,《教育發展研究》,2015年第15-16期,第26-32頁。
丁道勇:《兩種公德教育:基於民國經驗的討論》,《教育發展研究》,2015年第4期,第11-16頁。
丁道勇:《教師研究的是與非》,《教育發展研究》,2014年第22期,第25-32頁。
丁道勇:《基於教師“通曉”的高中教學改革》,《教育學報》,2014年第4期,第34-41頁。
丁道勇:《教育中的興趣概念》,《教育學報》,2014年第3期,第27-33頁。(河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文摘》2014年第5期轉載,第7-8頁。)
丁道勇、霍雨佳、李子建:《基於生態主題的道德教育:原理與建議》,《教育發展研究》,2013年第18期,第52-56頁。
丁道勇:《我們怎樣思維:信念結構理論及其套用》,《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1期,第95-104頁。
丁道勇:《教師反思的水平模型及其套用》,《教育發展研究》,2012年第22期,第31-35頁。
丁道勇、張錦玉:《學科加工與教師理智視角的培育》,《教育發展研究》,2012年第18期,第37-41頁。
丁道勇:《基於多元正義原則的教育公平觀》,《教育科學》,2012年第28卷第3期,第10-14頁。
丁道勇:《作為一種教育隱喻的“綠色教育”》,《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第136-142頁。
丁道勇、李子建:《榜樣的嬗變:中國大陸國小德育教科書的變化》,《香港教師中心學報》,2010年(總第94卷),第1-8頁。
Daoyong, Ding (2017). Views of Chinese scholars on the postmodern curriculum. In John C. K. Lee, & K. J. Kennedy (eds.). Theoriz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sia and Europe: A conversation between Chinese curriculum and European didactics (pp.55-74). New York: Routledge.
Daoyong, Ding (2017). Book review:Re-envisioning Chinese education: The meaning of person-making in a new age.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12(4), pp.549-551 (book review)
Daoyong, Ding (2018). From "learning by doing" to "participation": John Dewey's two influences on Chinese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ERA 2018 annual meeting, New York, Americ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