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草胺是一種醯胺類除草劑,暴露途徑主要包括:呼吸吸入、食物和飲水攝入、經皮膚吸收。
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暴露途徑,生物效應,體內和體外效應,毒性閾值,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人體效應,人體健康危害防治措施,人體防護,預防措施,健康監測,泄漏應急處理,滅火方法,
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
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
丁草胺是一種醯胺類除草劑,殺草活性高,選擇性好,是我國用量最大的除草劑之一。大量使用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播種前用丁草胺處理土壤後,青菜從土壤吸收丁草胺的高峰期為其生長中期,約在出苗後45d,採收時青菜中丁草胺濃度很低,食用不存在危險性。丁草胺在蔬菜和土壤中的降解速率較高,屬於低殘留農藥,殘留積累現象不明顯,建議以900g/hm2和1350g/hm2兩種濃度使用較經濟安全。
暴露途徑
丁草胺的暴露途徑主要包括:呼吸吸入、食物和飲水攝入、經皮膚吸收,其中皮膚吸收能力很弱,6h暴露實驗中,顆粒劑只有0.02%被吸收,乳油劑有5%被吸收。
生物效應
體內和體外效應
丁草胺能顯著改變蟾蜍心肌的生理功能,使心肌收縮力減弱。也能顯著改變泥鰍心肌的生理功能,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心率紊亂。丁草胺可引起鯰魚的紅細胞變異、誘導人的染色單體畸形。
毒性閾值
大白鼠急性經口毒性LD50為3300 mg/kg,兔急性經皮毒性LD50為4 048mg/kg。原藥對大白鼠急性經口毒性LD50為2000 mg/kg以上,60%乳油對大白鼠急性經口毒性LD50為4 626 mg/kg。鯉魚樣品個體半數死亡(TLM)48h為0.86 mg/kg,96h為0.32 mg/kg。一日攝取允許量(ADI)為0.1 mg/kg。
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
丁草胺在體內的代謝轉化和清除過程隨動物種類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丁草胺在大鼠體內的代謝途徑複雜,既可通過大小便排出,又可以被消化道內的微生物代謝,代謝產物還能通過腸肝循環而周轉。主要途徑包括:(1)先與谷胱甘肽結合,再通過硫醇尿酸途徑代謝;(2)細胞色素P450介導的芳香環、乙基和丁氧甲基的水解;(3)在芳胺酶的作用下裂解醯胺鍵,生成2,6-二乙基苯胺,進一步氧化為4-氨基-3,5-二乙基苯酚。經口攝入的丁草胺48h內約有85%被機體清除,通過排泄清除的丁草胺中約有60%是通過糞便,40%經尿液排出的。
人體效應
丁草胺具有揮發性,它對人體皮膚和眼睛有輕微的刺激作用,中毒的主要表現為消化系統與神經系統症狀。輕者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噁心、嘔吐、吞咽困難、頭暈、頭痛等;嚴重者可引起麻醉作用,表現為頭痛、頭暈、無力、面潮紅,酒醉狀態,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狀和四肢麻木等。嚴重時可出現意識矇矓、抽搐、昏迷、心室纖顫,呼吸停止而即刻死亡。
人體健康危害防治措施
人體防護
(1)呼吸系統防護:農田噴灑操作接觸時,建議佩戴全面罩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
(2)眼睛防護:建議佩戴護目鏡。
(3)皮膚防護:穿相應的防護服,戴防化學品手套。
(4)其他: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預防措施
(1)安全生產防護措施: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全面罩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穿相應的防護服,戴橡膠手套。
(2)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菸。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須注意意外傷害。
(3)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密封包裝。應與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健康監測
接觸丁草胺人員,須依據接觸劑量和頻度接受定期的健康體檢,出現異常者應當及時診治。有皮膚疾病者,不宜從事接觸丁草胺的工作。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沙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滅火方法
儘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