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適應症為用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
- 藥品類型:處方藥
- 用途分類:腦血管藥
成份,性狀,適應症,規格,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兒童用藥,藥物相互作用,藥物過量,臨床試驗,藥理毒理,藥代動力學,貯藏,包裝,有效期,執行標準,
成份
本品活性成份為丁苯酞,其化學名稱:dl-3-丁基-1(3H)-異苯並呋喃酮。
分子式:C12H14O2
分子量:190.24
輔料:氯化鈉、羥丙基-β-環糊精、注射用水。
分子式:C12H14O2
分子量:190.24
輔料:氯化鈉、羥丙基-β-環糊精、注射用水。
性狀
本品為無色的澄明液體。
適應症
用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
規格
100ml;丁苯酞25mg與氯化鈉0.9g.
用法用量
本品應在發病後48小時內開始給藥。靜脈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ml),每次滴注時間不少於50分鐘,兩次用藥時間間隔不少於6小時,療程14天。PVC輸液器對丁苯酞有明顯的吸附作用,故輸注本品時僅允許使用PE輸液器。本品在發病48小時後開始給藥的療效、安全性尚無研究數據.
不良反應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n=606)和對照組(n=243)不良事件總體發生率分別為24.59%和26.75%,研究者判斷不良事件與試驗藥物的關係多為無關或可能無關,其中,多形紅斑形藥疹(藥疹)可能與試驗藥物有關,未發生與試驗藥物有關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的不良事件如下:
不良反應如下:
Ⅰ期臨床研究(n=84):不良反應僅在單次給予丁苯酞較大劑量時出現,80mg組1例受試者出現輕度雙眼不適(1/6),100mg組1例受試者出現睏倦思睡(1/4)、2例受試者出現肢體酸軟(2/4)、1例受試者出現頭部昏沉感(1/4),120mg及160mg組共有6例受試者出現心率減慢(6/10),最慢心率42次/分鐘,多於停藥後逐漸恢復正常。多次給藥組10例受試者,用藥方法為每次50mg每日二次連續給藥,其中2例受試者出現AST升高、1例受試者出現ALT升高、1例受試者出現肢體酸軟。 Ⅱ、Ⅲ期臨床研究:丁苯酞組(n=522)和對照組(n=229)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7.47%和6.99%,按系統分類,兩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實驗室檢查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採用下列方法表示:非常常見(≥1/10);常見(≥1/100,<1/10);不常見(≥1/1000,<1/100);罕見(≥1/10000,<1/1000);非常罕見<1/10000)。
神經系統:不常見,包括頭暈(0.19%,對照組0.00%)、頭痛(0.57%,對照組0.44%)、昏迷腦疝(0.38%,對照組0.00%)。
呼吸系統:不常見,包括胸悶(0.57%,對照組0.00%)、呼吸困難(呼吸0.19%,對照組0.00%)。
胃腸系統:不常見,腹瀉(0.57%,對照組0.00%)
皮膚及附屬檔案:不常見,包括皮膚瘙癢(0.19%,對照組0.44%)、過敏性皮炎(0.19%,對照組0.44%)、輸液部位局部皮膚發紅(0.19%,對照組0.00%)、皮疹(0.57%,對照組0.87%)。
全身異常:不常見,肢體無力加重(0.19%,對照組0.00%)、症狀加重(0.19%,對照組0.00%)。
實驗室檢查結果異常:
谷丙轉氨酶升高(≥2倍),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2.49%(停藥後恢復),對照組1.32%。
肌酐升高: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0.38%,對照組0.00%。
尿素氮升高: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0.19%,對照組0.44%。
血液血小板和出血、凝血障礙:血小板計數升高,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0.19%,對照組0.44%。血小板計數降低,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0.19%,對照組0.44%。
禁忌
對本品任何成份過敏者。
注意事項
1.心動過緩、病竇綜合徵患者慎用;
2.肝功能損害者慎用。
3.有嚴重出血傾向者慎用。
4.羥丙基-β-環糊精通過腎小球濾過清除,因此,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慎用本品。
2.肝功能損害者慎用。
3.有嚴重出血傾向者慎用。
4.羥丙基-β-環糊精通過腎小球濾過清除,因此,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慎用本品。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本品用於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的安全性尚未建立。
兒童用藥
本品用於兒童的療效、安全性尚未建立。
藥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確。
藥物過量
尚無藥物過量的報導。單次給藥耐受試驗提示本品在劑量過大時可導致心動過緩,應予以關注(參見不良反應)。
臨床試驗
II期臨床研究採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多劑量平行對照的研究方法。共入組首次發病48小時內的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受試者199例,結果顯示2次/日,25mg/次劑量組療效與其他劑量相比具有優勢。
III期臨床研究採用多中心、隨機、雙盲雙模擬、陽性藥對照研究、共入組首次發病48小時以內的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受試者(NIHSS6-25分)552例,其中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370例,奧扎格雷鈉注射液組182例。
全分析集(FAS集)(n=552)統計分析結果: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在治療第8天、第15天NIHSS總評分(6.68±3.99、5.07±4.12)、BI總評分(54.70±25.50、63.78±27.06)與治療前NIHSS(8.72±3.13)、BI(45.27±20.81)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與治療前比較,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治療後第15天NIHSS總評分的下降值為3.56±3.29,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對照組為3.25±2.6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34)。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治療前後NIHSS變化率(總評分差值/治療前總評分)為44.05±40.90%,奧扎格雷鈉注射液組為41.24±34.2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88)以治療前的NIHSS總評分為協變數,治療前後兩組NIHSS總評分變化值的協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後第15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5)。
與治療前比較,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試驗組治療後第15天BI總評分的增加值為18.51±20.44,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對照組為16.15±18.1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65);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試驗組治療前後BI變化率(總評分差值/治療前總評分)為53.12±70.21%,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對照組為43.85±58.3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1);以治療前的BI總評分為協變數,治療前後兩組BI總評分變化值的協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後第15天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符合方案集(pps集)統計分析結果: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334例,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對照組165例,在治療後15天,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試驗組治療前後NIHSS變化率為49.14±39.90%,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對照組為44.88±33.5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4)。其他各項指標的統計結論與FAS集結論一致。在治療後15天,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試驗組治療前後BI差值(治療第15天總評分-治療前總評分)為20.42±20.84,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對照組為17.52±18.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4)其他各項指標的統計結論與FAS集結論一致。
本品III期臨床試驗結果提示,以“治療後第15天NIHSS總評分與基線值比較的下降值”作為主要療效指標進行評價,在急性腦梗死發病後48小時內給藥,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可促進缺血性神經功能的改善,療效不劣於奧扎格雷鈉注射液。
III期臨床研究採用多中心、隨機、雙盲雙模擬、陽性藥對照研究、共入組首次發病48小時以內的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受試者(NIHSS6-25分)552例,其中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370例,奧扎格雷鈉注射液組182例。
全分析集(FAS集)(n=552)統計分析結果: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在治療第8天、第15天NIHSS總評分(6.68±3.99、5.07±4.12)、BI總評分(54.70±25.50、63.78±27.06)與治療前NIHSS(8.72±3.13)、BI(45.27±20.81)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與治療前比較,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治療後第15天NIHSS總評分的下降值為3.56±3.29,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對照組為3.25±2.6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34)。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治療前後NIHSS變化率(總評分差值/治療前總評分)為44.05±40.90%,奧扎格雷鈉注射液組為41.24±34.2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88)以治療前的NIHSS總評分為協變數,治療前後兩組NIHSS總評分變化值的協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後第15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5)。
與治療前比較,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試驗組治療後第15天BI總評分的增加值為18.51±20.44,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對照組為16.15±18.1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65);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試驗組治療前後BI變化率(總評分差值/治療前總評分)為53.12±70.21%,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對照組為43.85±58.3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1);以治療前的BI總評分為協變數,治療前後兩組BI總評分變化值的協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後第15天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符合方案集(pps集)統計分析結果: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組334例,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對照組165例,在治療後15天,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試驗組治療前後NIHSS變化率為49.14±39.90%,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對照組為44.88±33.5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4)。其他各項指標的統計結論與FAS集結論一致。在治療後15天,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試驗組治療前後BI差值(治療第15天總評分-治療前總評分)為20.42±20.84,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對照組為17.52±18.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4)其他各項指標的統計結論與FAS集結論一致。
本品III期臨床試驗結果提示,以“治療後第15天NIHSS總評分與基線值比較的下降值”作為主要療效指標進行評價,在急性腦梗死發病後48小時內給藥,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可促進缺血性神經功能的改善,療效不劣於奧扎格雷鈉注射液。
藥理毒理
藥理作用
丁苯酞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與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結構相同。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丁苯酞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樞神經功能的損傷有改善作用,可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動物藥效學研究顯示,丁苯酞可阻斷缺血性腦卒中所致腦損傷的多個病理環節,具有較強的抗腦缺血作用,可明顯縮小大鼠局部腦缺血的梗塞面積,減輕腦水腫,改善腦能量代謝和缺血腦區的微循環和血流量,抑制神經細胞凋亡,並具有抗腦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丁苯酞可能通過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腦血管內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釋放,降低細胞內鈣濃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機制發揮上述藥效作用。
毒理研究
重複給藥毒性:大鼠腹腔注射給予丁苯酞20、40、80mg/kg,連續2個月。病理檢查可見各組肺泡上皮細胞明顯損傷,表現為肺泡上皮增生、腫脹、脫落等。高劑量組動物肝臟可見被膜增厚,纖維素膜增生包繞,慢性炎症細胞增生。各給藥組及賦型劑組可見腎小管出現明顯損傷,表現為腎小管腫脹、體積增大、胞漿淡染等,停藥後逐漸恢復。Beagle犬靜脈注射給予丁苯酞2、6、18mg/kg,連續2個月。病理檢查可見高、中劑量組動物肺部出現局灶性片狀肺泡上皮增生、腫脹、脫落,支氣管炎性改變。高中劑量組動物可見腎小管上皮細胞出現輕度濁腫,胞體腫脹、胞漿淡染、核固縮,間質輕度擴張充血,停藥後恢復。
遺傳毒性:
丁苯酞Ames試驗、中國倉鼠肺細胞(CHL)染色體畸變試驗及小鼠微核試驗結果均為陰性。
生殖毒性:
大鼠生育力與早期胚胎髮育試驗中,雌、雄動物經口給藥(雌性動物為交配前給藥二周,受孕後繼續給藥15天,雄性動物連續給藥8周)80、200和500mg/kg,結果對親代動物生育力未見明顯影響,未表現出明顯的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僅高劑量組動物攝水量明顯增加,給藥後前幾天出現流涎、爬伏症狀。圍產期生殖毒性試驗中,經口給予80、200和500mg/kg,高劑量組動物出現妊娠期延長趨勢,其中一隻孕鼠難產(剖檢為死胎),少數動物無乳汁分泌,並出現幼仔(4日齡)存活率下降,幼仔(4日至3周齡)體重明顯下降;高劑量組F1代大鼠斜板試驗和懸垂試驗分數降低(反映協調平衡能力),F2代幼仔骨骼發育有一定延遲;中、低劑量組未見明顯影響。
丁苯酞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與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結構相同。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丁苯酞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樞神經功能的損傷有改善作用,可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動物藥效學研究顯示,丁苯酞可阻斷缺血性腦卒中所致腦損傷的多個病理環節,具有較強的抗腦缺血作用,可明顯縮小大鼠局部腦缺血的梗塞面積,減輕腦水腫,改善腦能量代謝和缺血腦區的微循環和血流量,抑制神經細胞凋亡,並具有抗腦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丁苯酞可能通過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腦血管內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釋放,降低細胞內鈣濃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機制發揮上述藥效作用。
毒理研究
重複給藥毒性:大鼠腹腔注射給予丁苯酞20、40、80mg/kg,連續2個月。病理檢查可見各組肺泡上皮細胞明顯損傷,表現為肺泡上皮增生、腫脹、脫落等。高劑量組動物肝臟可見被膜增厚,纖維素膜增生包繞,慢性炎症細胞增生。各給藥組及賦型劑組可見腎小管出現明顯損傷,表現為腎小管腫脹、體積增大、胞漿淡染等,停藥後逐漸恢復。Beagle犬靜脈注射給予丁苯酞2、6、18mg/kg,連續2個月。病理檢查可見高、中劑量組動物肺部出現局灶性片狀肺泡上皮增生、腫脹、脫落,支氣管炎性改變。高中劑量組動物可見腎小管上皮細胞出現輕度濁腫,胞體腫脹、胞漿淡染、核固縮,間質輕度擴張充血,停藥後恢復。
遺傳毒性:
丁苯酞Ames試驗、中國倉鼠肺細胞(CHL)染色體畸變試驗及小鼠微核試驗結果均為陰性。
生殖毒性:
大鼠生育力與早期胚胎髮育試驗中,雌、雄動物經口給藥(雌性動物為交配前給藥二周,受孕後繼續給藥15天,雄性動物連續給藥8周)80、200和500mg/kg,結果對親代動物生育力未見明顯影響,未表現出明顯的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僅高劑量組動物攝水量明顯增加,給藥後前幾天出現流涎、爬伏症狀。圍產期生殖毒性試驗中,經口給予80、200和500mg/kg,高劑量組動物出現妊娠期延長趨勢,其中一隻孕鼠難產(剖檢為死胎),少數動物無乳汁分泌,並出現幼仔(4日齡)存活率下降,幼仔(4日至3周齡)體重明顯下降;高劑量組F1代大鼠斜板試驗和懸垂試驗分數降低(反映協調平衡能力),F2代幼仔骨骼發育有一定延遲;中、低劑量組未見明顯影響。
藥代動力學
單次給藥藥代動力學研究:中國健康受試者靜脈輸注含丁苯酞20mg、40mg和80mg的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100ml,Tmax的中位數分別為0.84、0.84和1.00小時;T1/2的平均值分別為6.10±3.13、8.84±2.98、和9.63±2.59小時;Cmax的平均值分別為199.5±76.7、378.7±134.1和847.4±356.6ng/ml;AUC0-t的平均值分別為246.5±65.5、591.2±126.0和1261.8±259.0ng.hr/ml.統計分析結果顯示,Cmax、AUC0-t和AUC0-∞隨劑量增加而成比例增加。
多次給藥藥代動力學研究:中國健康受試者連續靜脈輸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在第一天和第八天靜脈輸注55mg/次,1次/日,第3-7天靜脈輸注50mg/次,2次/日。在第一天和第八天單次給藥後取血,丁苯酞的血漿平均達峰時間中位數均為1.00小時;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別為9.16±3.76和16.70±7.20小時;平均峰濃度分別為1319.5±703.0和635.8±226.2ng/ml;平均AUC0-t分別為907.4±192.2和1363.5±326.6ng.hr/ml;平均AUC0-∞分別為942.5±186.6和1700.3±689.9ng.hr/ml.腎累計排泄量為18.81±8.95ug,腎清除率為21.2±10.4ml/hr,s腎排泄劑量百分比為0.04±0.02%,說明尿中原形藥物排泄比例小,大多數藥物在體內被轉化成代謝產物,穩態時的平均藥物濃度為78.50±12.50ng/ml,波動度(%F)為779.98±286.30%,在給予含丁苯酞50mg的氯化鈉注射液100ml,每12小時1次的情況下,第五次連續給藥起丁苯酞谷濃度不再增加,以達到穩態,觀察蓄積比(RO)為1.19±0.32,穩態蓄積比RS為1.02±0.18,基本沒有蓄積現象。
多次給藥藥代動力學研究:中國健康受試者連續靜脈輸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在第一天和第八天靜脈輸注55mg/次,1次/日,第3-7天靜脈輸注50mg/次,2次/日。在第一天和第八天單次給藥後取血,丁苯酞的血漿平均達峰時間中位數均為1.00小時;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別為9.16±3.76和16.70±7.20小時;平均峰濃度分別為1319.5±703.0和635.8±226.2ng/ml;平均AUC0-t分別為907.4±192.2和1363.5±326.6ng.hr/ml;平均AUC0-∞分別為942.5±186.6和1700.3±689.9ng.hr/ml.腎累計排泄量為18.81±8.95ug,腎清除率為21.2±10.4ml/hr,s腎排泄劑量百分比為0.04±0.02%,說明尿中原形藥物排泄比例小,大多數藥物在體內被轉化成代謝產物,穩態時的平均藥物濃度為78.50±12.50ng/ml,波動度(%F)為779.98±286.30%,在給予含丁苯酞50mg的氯化鈉注射液100ml,每12小時1次的情況下,第五次連續給藥起丁苯酞谷濃度不再增加,以達到穩態,觀察蓄積比(RO)為1.19±0.32,穩態蓄積比RS為1.02±0.18,基本沒有蓄積現象。
貯藏
密閉保存。
包裝
玻璃瓶,100ml/每瓶。
有效期
24個月
執行標準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標準YBH0134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