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笛

丁笛

"丁笛"顧名思義,是因樂器本身的形狀象形於"丁"字而得名.國家知識產權局於2005年12月31日授權公告專利號ZL200520006694.6.丁笛經國家文化部指定的專業測量機構一一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視聽技術實驗室的頻譜測量,系統總體誤差不超過0.5%,與十二平均律相比,最大誤差範圍均在10音分以內.我國聲學博士韓寶強先生在檢測報告中認定,丁笛在"音準、音色、音量上均能滿足專業演奏的音響水平".可以說,丁笛是竹笛母系中的又一新支,它在民族吹奏樂器的寶庫里有望占有一席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笛
  • 專利號:ZL200520006694.6
  • 載入:《中華樂器大典》
  • 榮譽:12年北京第五屆發明創新大賽金獎
丁笛簡介,丁笛的創新故事,

丁笛簡介

丁笛於2005年12月31日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專利號為ZL200520006694.6),被譽為“中國民族器樂改革綻放的奇葩”,載入《中華樂器大典》。並在2010年榮獲到中國民族器樂製作大賽金獎,2012年榮獲北京第五屆發明創新大賽金獎等。2011年4月28日,由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和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聯合主辦的丁笛研討會也在北京隆重舉行。丁笛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三項專利,獲得國家級認證有八項,中央電視台、北京衛視、人民日報都曾多次報導。
鄭文萍丁笛講座鄭文萍丁笛講座

丁笛的創新故事

在2013年舉行的北京科技活動周科普展上,一種全新的小型民族樂器丁笛,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欣賞。
丁笛因其形似於“丁”字而得名,與傳統笛子一根管不同,丁笛由橫笛管和豎吹嘴兩部分銜接組成。最大低音大丁笛,管長1050毫米,管徑52毫米。超高音小丁笛,管長只有42毫米,管徑4毫米。
“前後整整12年,太難了!”說起創造丁笛的過程,路文明、路文汗兄弟倆有道不盡的艱辛。
一支笛子要上千次地鑽孔,不行就再來
1998年,吹奏了30多年竹笛的兄弟倆在吹一種口笛時發現,有些高音或低音難以吹響,音調也不穩定,有時音準難以把握。對竹笛頗有研究的兄弟倆萌發了發明一種新型笛子的念頭。
想法一出,兄弟倆立刻前往江浙一帶盛產竹子的地方尋找材料。好在傳統竹笛製作成熟,他們只花了半個月就在江蘇的竹林里找到了合適的材質白竹。
材料買來,接下來就需要一根一根打孔試驗,看哪根竹子適合做丁笛。
“孔的精確度要求太高了!”路文汗感嘆道,“一根竹子上鑽好多孔,費了上百根的竹子才能定好一個音。一個音不準,另一個也跟著不準。”
不僅如此,由於竹子的筒內結構複雜,粗細不均,孔的大小得隨機調整。孔的大小、孔間距需要一根根試驗。
除了橫笛管,丁笛的豎吹嘴也是發音的關鍵部位。豎吹嘴上出氣孔的大小和角度決定了高音和低音的音域,也需要成百上千次試驗才能確定。路文明說:“一支笛子要上千次地鑽孔,不行就再來。有時候就用蠟封補一下,然後再試。”
家人反對、鄰居投訴、同事抱怨,都沒有動搖兄弟倆的決心
剛開始,兄弟倆在自己家裡試驗,打一個孔就試著吹一下,測量音準和音調。然而,吹出來的聲音往往都不成調。整日試驗整日吹,遭到了鄰居們的“上門投訴”。為了不影響家人和鄰居,兄弟二人只好挪到辦公室里去試驗,時間一長,辦公室的人也受不了,於是他們只好又租了一間偏遠的屋子,鑽到裡頭潛心研究。
“家人反對,投入這么大,也沒什麼效果。”路文明說,“一心制笛跟外界接觸很少,有時候都覺得有點自閉了。”
12年的反覆試驗讓兄弟倆傾盡所有,但他們仍一門心思撲在研究上。一次偶然的機會,路文明在某本書中讀到笛子界的泰山北斗趙松庭老先生說過的話,同管雙笛是世界尖端的樂器,古今中外的管樂器中都找不到這種形制的樂器。
“我們一定要攻克這個難關!”兄弟倆卯足了勁。
丁笛最大的亮點不僅在於專業性,還在於容易普及
2010年,中國民族器樂協會和齊齊哈爾大學聯合在北京召開丁笛研討會,經中國藝術研究院對丁笛的音色、音準、音量進行測驗,專家對丁笛給予充分的肯定,認定這一新型民族樂器可以全面推廣。
“丁笛最大的亮點不僅在於它的專業性,還有它的普及性。與傳統竹笛相比,丁笛好吹又好學,一吹就響。而傳統竹笛需要訓練一兩個月才能吹響。”路文汗說,剛開始他還擔心這一新鮮事物能否被人們接受,而現在他頭疼的是如何滿足人們源源不斷的需求。
竹材料製作的丁笛是手工製作,生產一支丁笛大概需要花費三四天的時間。而要想大批量生產丁笛必須要找到一種替代材料,既能不改變丁笛的音質音色又能實現工業化生產。
後來,經塑膠生產商推薦,一種台灣生產的無毒無味的ABS塑膠完全適用,這種塑膠跟嬰兒使用的奶瓶材質相同,對人體無毒無害。
如今,他們只需將設計好的丁笛模具交給ABS塑膠生產企業,30秒鐘就可以生產一支完整的小丁笛。
更讓兄弟倆感到高興的是,丁笛已納入齊齊哈爾大學公選課程,齊齊哈爾市的國小課堂也已開展了丁笛的教學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