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秀君(原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丁秀君(原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秀君(1904~2005)女,四川南川人。193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以成績居全校之首,留校作助教。1932年回川,先後在萬縣女中、江津女中及重慶北碚兼善中學作教務;在重慶市立二國小、合川瑞山國小、威遠縣女師、資中女中、省立成都女師、省立重慶女師、省立成都女中作校長。曾任四川省教育廳編審、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國大代表。1981年受聘為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秀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重慶南川
  • 出生日期:1904.02
  • 職業:教師、文史錧員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學位/學歷:大學
  • 專業方向:教育學
  • 職務:校長、文史錧員
個人資料,工作經歷,主要成就,

個人資料

丁秀君(1904~2005)女,四川南川人。1904年2月5日生於南川北街皂桷井,2005年5月17日逝世於成都省文史館寓所,享年101歲,20日火化於新都縣寶光寺遵囑儀簡。193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以成績居全校之首,留校作助教。1932年回川,先後在萬縣女中、江津女中及重慶北碚兼善中學作教務;在重慶市立二國小、合川瑞山國小、威遠縣女師、資中女中、省立成都女師、省立重慶女師、省立成都女中作校長。曾任四川省教育廳編審、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國大代表。1981年受聘為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工作經歷

1912年,她啟蒙於南川縣立第一女子國小,秉性聰明而勤奮好學,名列前茅。
1920年,考入重慶四川省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時肖楚女等革命前輩在校任教。值“五四”新文化運動勃起,西方科學民主思潮輸入,反帝反封建思想在知識分子中產生極大影響,學校愛國思想活躍之際,她深受啟迪,立志為復興中華民族發奮讀書。她學習成績優異、品德高尚,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她組織活動能力強,同學們都很敬重她,被推舉為學生自治會會長。
1925年春,孫中山先生為維護國家統一大業,帶病去北京,召開臨時國民代表大會,她被重慶學界遴選為代表赴京開會。不幸孫中山先生逝世,她為先生執拂守靈。8月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時結識周寶韓、楊仲夷等校友一起縱談天下事,常以教育為話題。寶韓校友秉承兄長周佩難先生(道南學校創建人)意願:要改變貧窮落後狀況,必須從教育入手——創辦道南之意就在於此。她和道南建立了特殊感情,1927年受聘為道南董事。
1931年在北師大教育系畢業,以全校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留校任第一女助教。“九·一八”事變發生,日寇入侵,時局動盪即離京返川,先後執教萬縣、重慶等地。1937年春,任重慶第一國小校長。“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她率先在重慶市組織全校師生上街宣傳抗日,和廣大民眾一道積極捐款購買武器支持抗戰。
1938年夏,國民政府被迫遷都重慶,遭日本狂轟濫炸,各機關學校疏散下鄉。這年秋,丁被調省教廳任編審職。時我縣各界人士,為家鄉學子入學方便,建議道南擴辦國中,擬申報南川縣政府轉四川省教廳批准立案。經駐蓉校董丁秀君、劉榮鄉等多方奔走方得核准。1939年春南川私立道南國中正式宣告成立,為此丁老盡心盡力。
1939年春,她無意於青雲直上的機關工作,要求重返杏壇。先後任涪陵女中、資中女中、省立成都女師校長。她教育學生關愛國家,勤奮學習,立志成為社會有用人才,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認識社會鍛鍊自己。1943年愛國名將馮玉祥視察成都女師時,表揚她是“教育實幹家”,“愛國不空談”。
1946年春,執教江津女中。6月,經當時重慶市長張篤倫提名,當選為重慶教育界“國大代表”。8月任省立重慶女師校長。她把當年獻身教育的理想,寄托在青年一代的身上,辦好重慶女師,聘任一批德才兼備、思想進步的人士來校執教。周寶韓、鄧虎章、張德敷、孫禮嫻、冉琴舫、鄭化石等,學生入校進行“艱苦的抗戰教育”,“讀書是為了強國而求知”,“做一個合格的教師”。學校校風良好;學生學習勤奮,崇尚科學民主;培養出一批關心國家命運的熱血青年;每次學生運動,女師都積極參加。12月,北京發生美軍強姦北京女大學生事件,師生們率先組織遊行示威運動。直至1949年掀起的反飢餓,反內戰運動,學校搞得轟轟烈烈,反動當局對學生採取鎮壓時,一批師生能安全撤退,未受損傷,丁校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9年成都解放時,丁任成都女中校長。1月她和前國民政府立法委員會龍文治結婚,當年5月龍文治前往廣州出席立法會議,被有關當局秘密殺害。此後,她忠貞不渝的走完她人生的路程。
解放後,作為前政權的“國大代表”、“立法委員”,被集中學習,改造思想。有的人認為她富甲一方,其實她卻家無恆產,身無餘財,過去的工薪除個人簡樸的生活用度外,悉捐贈給那些家境貧困而勤奮的學生。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高級知識分子,被改造成一個自食其力的城市勞動者,她的經歷是多么曲折、艱辛。
撥亂反正後,落實政策,她被安排為四川省文史館館員。她過去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有高度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不顧年事已高,堅持撰寫文史資料,作品有《夏之時傳略》《四川最早的一所女校——成都女師》《富於革命精神的重慶女子師範學校》《盧作孚先生事略》《世紀回眸》等數十篇,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精神財富。
丁老一生熱愛祖國,鐘情教育,特別關愛道南學校的發展。1927年聘任為學校董事。1938年為擴辦中學,她積極奔走備案,功不可沒。1988年學校復名,校友會恢復活動,聘丁老任校友會顧問。她積極參加在蓉校友聚會,多次向校友會獎(助)學基金捐款,以鼓勵資助優秀及貧困學生。

主要成就

丁老上世紀二十年代獻身教育,三十年代初北師大學成返川,執教成、渝等地,數度掌教杏壇;治學有方,深受師生愛戴,在四川教育界中頗負盛譽。備受艱辛波折,1981年落實政策,任省文史館官員,始得頤養。
個人作品:《夏之時傳略》《四川最早的一所女校——成都女師》《富於革命精神的重慶女子師範學校》《盧作孚先生事略》《世紀回眸》等數十篇
人物評價:丁秀君校友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各個歷史時期都參與活動,都有難能可貴的表現。她是一個教育家,以教育工作為己任,培養出一大批合格的教師。她為人正直、善良,光明磊落,在政治上比較開明。她品德端莊,各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堪稱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婦女表率。她享盡天年,平靜安詳的走了。她得到人們無限的敬仰,她的精神讓人們永遠難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