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瑞魁,男,漢族,1935年3月出生,河南省武陟縣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二股弦代表性傳承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瑞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河南省武陟縣
- 出生日期:1935年3月
- 代表作品:《機房教子》、《訪崑山》《劈山救母》《對繡鞋》
- 性別:男
人物經歷,榮譽成就,
人物經歷
丁瑞魁出身於戲劇世家,爺爺丁春林是二股弦戲的主要演員,父親丁轉運是團長兼主演。從小就受到二股弦音樂和藝術表演的影響,直接從祖輩身上繼承了二股弦清代末年的本色藝術,加之聰明好學,九歲學戲,十二歲登台。
先後演娃娃生、小生、花旦、紅生、青衣、花臉、老生。根據丁瑞魁口傳整理劇本五十多部。如:《機房教子》、《訪崑山》《劈山救母》《對繡鞋》等,目前是二股弦劇團團長,是二股弦戲的靈魂人物,是各行當的藝術指導。在文革後期為恢復二股弦劇團起到了關鍵作用。
丁瑞魁經驗豐富,多次帶隊參加省、市、縣組織的文藝演出。他唱腔優美,尤其是演《機房教子》的娃娃生,活像一個老小孩,幼稚天真,使台下掌聲不斷,觀眾留連忘返。
多年來,丁瑞魁不僅潛心鑽研,使自身技藝水平不斷提高,而且一直把傳承下一代作為重點。青年演員雒麗1993年進入劇團後,丁瑞魁手把手傳授其演《訪崑山》 中的張秀榮的唱腔動作。 青年演員康娥跟丁瑞魁學《 劈山救母》中的楊二郎, 很受觀眾好評。 她們現在都是劇團的中堅力量。 丁瑞魁的另一徒弟邢季, 現在能演出《對繡鞋》、《皮秀英告狀》等十幾本戲,是劇團主要演員之一。2011年收的青年演員鄒淑霞、謝玉芹等,親自傳授給她們所有唱腔、表演。除此之外, 丁瑞魁還把二股弦藝術帶進校園、社區、企業。如:到河南師範大學藝術系及焦作師範專科學院等高等院校進行展演相互交流,不僅提高了在校大學生對二股弦藝術的認知度,而且進一步強社會大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榮譽成就
1.2010年12月25日, 赴河南藝術中心參加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2.2008年春節赴鄭州森林公園為省會人民匯報演出;
3.2006年10月率劇團赴河南師範大學演出, 相互交流;
4.2009年12月到焦作師範專科學院演出、交流,為學生的戲曲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5.2011年3月參加焦作市戲曲展演;
6.2006年以來, 每年傳統節日都參加市、 縣文藝匯演。
丁瑞魁最大成就是在從藝的六十年時間裡,經歷和創造了二股弦的鼎盛,也經歷了封殺和苦難,但丁瑞魁和其他老藝人一道,為二股弦保留了火種,延續了二股弦的藝術生命。
六十年來,丁瑞魁演過生、旦、淨、末、醜各個行當,演出的劇目難以勝數。二股弦戲是特定的地方獨特劇種,其憑著一腔熱血和對傳統戲劇藝術的摯愛,幾十年來,為二股弦的傳承發展默默地奉獻著,得到的僅僅是台下觀眾的喝彩。文革後丁瑞魁努力恢復了二股弦劇團,幾十年來編排了五十餘本劇目,從沒間斷演出。曾組織參加全省優秀傳統戲劇展演和市、縣組織的調演,並多次到河南師範大學、焦作師範專科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匯報演出及交流,《河南日報》等為此進行了專題報導。2010年被評為武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