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寬與讀寫導練

丁有寬與讀寫導練

《丁有寬與讀寫導練》是2006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有寬,本書內容包括作者的成長曆程、讀寫結合訓練法十三篇、讀寫結合教學導練教案、社會影響等。

基本介紹

  • 書名:丁有寬與讀寫導練
  • 又名:教育家成長叢書
  • ISBN:7303077286
  • 頁數: 219頁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丁有寬,男,1929年6月生。特級教師。全國農村作文研究會顧問,廣東省國小語文教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代表性論著有《我與頑童》《國小語文讀寫結合法》《小學生記敘文讀寫學習法》等。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獲香港“柏寧頓首屆孺子牛金球獎”。

內容簡介

嘉言懿行,博聞精思,匯成叢書。探索、積累、改革、創新、自成體系,反映了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成長規律。“叢書”是很好的教師培訓教材,也是教育內容廣泛深刻的社會讀物,讀者對象定位為在職教師、有志於獻身教育事業的莘莘學子,以及關心教育的廣大社會人士,重在可讀、可學、可借鑑。“叢書”除每本書的書名和內容外,編寫體例統一,主要從成長之路、教育思想、典型案例、社會反響、成果展示五個部分全景式反映名師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專業人格的形成過程和實踐過程。字數在30萬字左右,突出特色,力圖精煉,把結合自己買際進行思考的空間留給讀者。
為師者,勵志當先。教師成長需要智慧,需要機遇,更需要鍥而不捨的毅力和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精神。若無凌雲之志,難以堅持長期的探索、創新,形成系統的、鮮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若無遠大目標,難以在不懈的探索中形成獨具特色的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叢書”作者在立志為師,立志為名師,不斷超越自我的奮鬥中,探索的歷程、奮鬥的艱辛,教師職業生涯的斑斕,從每本書的成長之路部分展現出來。
為師者,首在樹德。古今中外的教育史證明,只有以崇高的師德激勵自己感化學生,影響社會,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叢書”作者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用整個人生投入的事業,書中充盈著每位名師在教師職業生涯中釋放愛心,“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崇高追求。這方面的內容,讀者可以從教育思想部分體會到。
為師者,教法為要。教育教學專家的成長經歷證明,欲得科學教法,貴在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銳意改革,探索創新,升華為理,始得其法。科學教法,貴在緊跟時代,獨闢蹊徑,自成特色,體現人類智慧,為學生提供人生理想、信仰與價值導向以及科學知識的探索路徑。隨著教師專業化進程的加快和教育內涵的日趨豐富,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視野已拓展到人的生存、發展的方方面面,這部分內容,讀者可以從典型案例部分學習到。
“叢書”雖然寫的是教書,但體現出來的首先是做人。讀者從書中可以感受到教師的生命活力隨文章噴涌而出,感受到濃烈的人文氣息,感受到文章升華出的教師超越學科教學的生命精華之美。教與學,理論與實踐,從教與做人,做人與為師的辨證關係,每位作者從書中富有詩意地娓娓道來,使讀者感受到教師職業生涯之樂。
這是一個需要教育家的時代。中國有過舉世公認的孔子、孟子、韓愈、朱熹、陶行知、蔡元培等著名教育家,他們凝聚著民族智慧的教育思想,需要繼承、創新、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推進教育改革發展,都需要教育家的品格,教育家的智慧,教育家的思想影響和推進。
這是一個產生教育家的時代。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廣闊的教育領域,為教育家的成長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巨大空間。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創新實踐,為教育家的成長提供了用武之地。全社會尊師重教,為教育家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環境。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教育體系和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教師隊伍。這些,是產生教育
家的最深厚的沃土。
古今中外教育家成長規律顯示,教育家成長的內因主要在於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敬業精神、創新實踐、開拓精神,同時也需要外部條件的支持。學校、教育部門、政府乃至全社會,應當共同創造教育家成長的條件和環境,使中華大地不斷湧現出走向未來、走向世界的教育家。
今逢盛世,全民重教,社會尊師,教師幸甚、人民幸甚。祈望中國教壇人才濟濟,名師輩出。誠願“教育家成長”叢書為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造就~批傑出的教育家助一臂之力。

圖書目錄

成長曆程
我走“科研興教”之路
(一)讓農村孩子也健康成長
(二)坎坷不移志,情系教育
(三)榮譽志不移,潛心科研
讀寫結合訓練法十三篇
一、語文教改歷程及特點
(一)語文教改的實驗歷程
(二)讀寫結合教材教法實驗的特點
二、讀寫結合教學導練三題
(一)讀寫結合導練的教學思想
(二)讀寫結合導練的教學原則
(三)讀寫結合導練的教學模式
三、讀寫結合的基本經驗
(一)有的——雜中求精,打好基礎
(二)有序——亂中求序,分步訓練
(三)有點——華中求實,突出重點
(四)有法——死中求活,交給方法
四、讀寫結合的理論依據
(一)讀寫結合符合學習遷移原理
(二)讀寫結合符合系統科學
(三)讀寫結合符合閱讀心理過程
(四)讀寫結合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
(五)讀寫結合符合認識論
(六)讀寫結合符合工程學中的“時動”原理
五、讀寫結合的教學體系
(一)讀寫同步
(二)一年級起步
(三)系列訓練
(四)整體結合
(五)綜合訓練型
六、讀寫結合教材的特點
(一)教材體現明確的指導思想和教改精神
(二)教材體現工具性和教育性統一
(三)教材體現讀寫結合的訓練型教學體系
(四)教材體現注重語文能力培養
(五)教材注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六)教材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的培養
(七)教材注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
(八)大量增加背誦章段,豐富語言積累,改造地方方言
(九)教材體現因材施教,有一定的彈性
(十)教材體現以教科書為主體的教材系列化
七、讀寫結合教材教學中的能力培養
(一)讀寫結合教學中的觀察力培養
(二)讀寫結合教學中的讀寫能力培養
八、讀寫結合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一)引導學生認知自己的學習過程
(二)訓練學生掌握思維方法
(三)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品質
九、讀寫結合教學中的尋美作文
(一)通過範文教學,培養美感
(二)組織尋美活動,發現美的素材
(三)教師要做孩子尋美、頌美的引路人
(四)挖掘美的實質,寫出真情實感
……
讀寫結合教學導練教案
社會影響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