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1997年11月29日,
國務院批准設立中方縣,丁家鄉由原縣級
懷化市劃歸中方縣管轄。
2015年11月24日,
湖南省民政廳批覆同意中方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銅灣鎮、丁家鄉成建制合併設立
銅灣鎮。
地理環境
丁家鄉群山環抱,地形起伏,土地肥沃,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是夏季避暑的好去處。全鄉共轄8個村,66個自然組,總面積5.4萬畝,總人口5612人。大蒲溪從中部穿過境內,溪水清澈,水流湍急,溪谷深壑,群山聳立,地形複雜,適合於漂流旅遊。森林資源豐富,股份制林場面積達2.1萬畝,油茶、桐油林面積1.1萬畝,屬典型的林區小鄉。但這裡不是一般普通的小鄉,它有著人文、地理、資源、自然景天然優勢,空氣清新,安靜舒暢,是一個備受關注,令人嚮往的地方。
土壤多為黑砂土壤和板頁岩紅壤,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十分適宜黃姜的生長。有小型水庫4座,以灌溉農田為主,兼營水產養殖。流經境內的大蒲溪發源於辰溪,流入沅水,沿途經過繞潭溪、羅卜灣等12個自然村落,全長13.5千米。溪水流量每分鐘達270立方米,流速在每秒鐘1米左右,不僅是木材的重要運輸線,也為發展小水電事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行政區劃
2004年,丁家鄉轄丁家村、蘿蔔灣村、獨田村、團山村、太坪村、青樹坳村、木良田村、梅樹村8個村。
人口狀況
丁家鄉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575
|
男
| 2417
|
女
| 2158
|
家庭戶戶數
| 1514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575
|
家庭戶男
| 2417
|
家庭戶女
| 2158
|
0-14歲(總)
| 1126
|
0-14歲男
| 581
|
0-14歲女
| 545
|
15-64歲(總)
| 3020
|
15-64歲男
| 1619
|
15-64歲女
| 1401
|
65歲及以上(總)
| 429
|
65歲及以上男
| 217
|
65歲及以上女
| 212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477
|
經濟建設
丁家鄉黨政領導班子銳意改革,開放思維,在內重點抓轉變幹部作風建設和乾和管理機制,在外重點抓財源培植和穩定工作。黨委、政府瞄準山區林業、水利、山地資源優勢,經過多次討論研究論證,提出了“林業立鄉、水利興鄉、黃姜強鄉”的經濟發展思路。境內林木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4%,木材蓄積量達9萬餘立方米,每年可供應優質木材3000立方米,林業收入成為經濟來源的一大支柱。用材林以杉、松、紫木為主,薪炭林以桎木、青象樹、白栗樹為主,經濟林主要以油茶、油桐林為主。木杉灣、十里灘、次樹塘、人形灣等5個林業基地,是丁家木材的主要產地,大部分是杉、松樹,樹幹直,木質纖維細膩,節少,氣味芳香,成林時間短,是優質的商品材。擁有楠竹林2800畝,銷售楠竹每年達3萬根,團山、獨田等村每年運往外地的竹器達1.8萬件。境內的1.1萬畝油茶、油桐林每年可產油12萬公斤,折合金額180萬元,此外還擁有柑桔林2100畝,板栗林800餘畝。
近年來,丁家鄉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大力進行封山育林工程,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態平衡,封山育林面積達2.3萬畝之多,依靠山林優勢,引得農戶發展養殖業, 烏骨雞、特色兔養殖初具規模。鄉黨委、政府在抓好樹種林種結構調整的同時,創新服務,加快生態建設步伐,使林木產業成為立鄉之本的龍頭產業。
丁家現有小型水庫4座,以灌溉農田為主,兼營水產養殖。流經境內的大蒲溪發源於辰溪,流入沅水,沿途經過繞潭溪、羅卜灣等12個自然村落,全長13.5千米。溪水流量每分鐘達270立方米,流速在每秒鐘1米左右,不僅是木材的重要運輸線,也為發展小水電事業提供了有利條件。現已有裝機容量為75KW和150KW的小水電站各一座,年收入可達20萬元。鄉黨委、政府根據水利資源優勢,通過聘請水利專家測量發現,在羅卜灣水段通過打涵洞的方式,可開發裝機容量為1500KW的電站一座,經預處總投資為300萬元。同時,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各界人士參與小水電事業的開發,讓投資者有一個寬鬆的投資環境,確保“進得來,留得住”。
在精心抓好林業、小水電、黃姜開發的基礎上,根據各村資源、地理條件分片劃為三個實驗區:太坪、團山等三個村為中藥材開發基地,丁家、羅卜灣等三個村為養殖區,梅樹、獨田兩村為林果開發區。
丁家山地資源豐富,土壤多為黑砂土壤和板頁岩紅壤,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十分適宜黃姜的生長。根據所年來試種黃姜的摸索實踐,積累了大量成功經驗和種植技術,加上市內具有實力雄厚的黃姜加工企業。鄉黨委、政府通過宣傳發動,提高農民對黃姜產業的認識程度,搞好技術培訓,實行科學化管理,打造合理的“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產業鏈條,籌集開發資金等。通過一系列措施,廣大農民充分認識到黃姜種植是脫貧致富的一條捷徑。全鄉已開發黃姜600畝,並準備立項建成丁家鄉3000畝黃姜生產基地,實現“戶平兩畝姜,致富奔小康”的目標,真正打好黃姜產業品牌。
風景名勝
丁家自然風景較多,有高坡塘、掌腰坡、烏溪、牽牛石、黃家洞、開花石、火力岩、觀音山等,其中最為有名的是觀音山和牽牛石,加上優美的風景配上優美的傳說,讓人回味無窮。在境內還保存著幾處文物古蹟,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將軍廟、高坡塘誹堂、宗祠。將軍廟位於大蒲溪口(古名夜觀兵書),溪水兩邊各一座,占地80平方米。建於明朝正統2年(1438年),當時廟內擺設有將軍椅、將軍案之類的石器,在宗譜中記載,高坡塘庵堂位於丁家、接龍兩鄉交界的高坡塘之上,海拔647米,內有大小觀音6個,羅漢4個,香壇1個,是信佛之人“敬菩薩”的好去處。宗祠現只有田壠界黃氏宗祠一座,德忙溪楊氏宗祠一座。
民情風俗
丁家鄉的大戲素來有名,尤其是“團山大戲團”最為著名,團內各種角色的扮演人才齊全,各種刀具、服飾具全,有《穆桂英大戰洪城》、《轅門斬子》、《薛仁貴征西》等深受民眾歡迎的劇目,其次還有陽戲等。
舞龍燈,耍獅子、蚌殼燈,是丁家民間古老的民眾性活動。用簚紮成龍骨,最長的有48節,一般為10多節,每節在2尺左右長,外有白紙糊好,再用白布作龍皮,龍頭描彩繪,舞龍燈時每節龍腰上有蠟燭,形象逼真,上下翻滾,鑼鼓助威,喊聲震天,夜間舞將起來頗是好看。最有趣的是龍燈進村時,當地人要出來接龍,“龍頭”與接龍人一問一答,均採用民間山歌唱詞式,聲音拖得長長的,對起來很是愜意耍獅子、蚌殼燈時,節日有“滾繡球”“跳龍門”等,大傢伙熱熱鬧鬧,很是開心。
長期以來,丁家人民形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產、生活、婚嫁、喪禮、祭祀、喜慶、方言等習俗。如農戶豎新屋時,地班先生要解匠,本匠用雄雞淹殺,地理先生以禱白鶴仙人、解匠以禱張良仙人,木匠以禱魯班仙人;用這裡的方言來說,把“螃蟹”說成“蘭安”,把“鋤頭”說成“仇台”,把“斧頭”說成“剁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