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定明

丁定明

丁定明,男,1982年5月出生,蕪湖市中醫院醫生。

2017年9月,入選2017年8月“中國好人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定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82年
  • 主要成就:入選2017年8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事跡

援非醫生在南蘇丹掀“針灸風” 無私傳醫術被譽中國“神針”
丁定明作為中國援南蘇丹醫療隊里的針灸師,在槍林彈雨的南蘇丹待了近9個月。在突然遭到炮彈襲擊隨時有人犧牲、受傷,艱苦的生活條件背景下,他一方面運用針灸療法為當地百姓解除病痛,另一方面通過言傳身教帶教當地醫生,使得針灸醫學在南蘇丹落地生根。他先後獲得第十屆蕪湖市十大傑出青年、“蕪湖好人”、蕪湖市十大“最美家庭”“安徽好人”。
正文:
中國“神針”治好病患
經過個人申請、組織推薦、省衛計委援外辦層層選拔,丁定明成為中國(安徽)援非洲南蘇丹醫療隊的一員。2016年2月28日,他隨團遠赴萬里之外的非洲南蘇丹共和國,從事醫療援外任務,此次也是安徽省中醫針灸首次參與對該國的醫療援助任務。
初到南蘇丹,丁定明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因為朱巴教學醫院的設備異常簡陋,而且連個像樣的診室都不能提供,這裡的理療科和國內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環境炎熱、蠅蟲亂飛,停水停電不說,簡單的幾張木床,幾台破舊不堪的理療燈,就是科室幾乎所有的家當。更糟糕的是,南蘇丹病患對中醫持懷疑態度,甚至有戒備心理。每次看到當地患者無助的眼神時,臨行前領導們的囑託叮嚀,就縈繞在他的腦海。於是他暗下決心,儘快改變現狀,造福當地百姓。
丁定明了解後發現,該科室有98%的病人適合於針灸治療。經過多次協調,當地院方終於同意中醫針灸可以在理療科開展診療工作。開診第一天,滿頭大汗、滿臉痛苦的查爾斯,在家人的攙扶下走進理療科,成為丁定明在朱巴教學醫院的第一位病人。經過問診,查爾斯前一天搬運重物導致腰部扭傷,當地醫生給予止痛處理,但效果不好,反而越來越疼痛難忍。經檢查發現,他的腰痛部位位於膀胱經巡行路線上,於是丁醫生再三真誠地告訴他,中國針灸可以減輕其痛苦。查爾斯在半信半疑中,同意接受針灸治療。經過針刺、放血、拔罐治療,10分鐘後查爾斯的疼痛消失,居然能站立走路。他向丁醫生豎起了大拇指:“不可思議,太神奇了!”
如果說查爾斯讓丁定明在南蘇丹打開了工作局面、幫助他樹立工作信心的話,那么患者伊薩,則讓他堅定了中國傳統醫學一定能贏得當地患者青睞的信念。就診的4個月前,外表帥氣的伊薩感受風熱邪毒得了“面癱”,在藥物和推拿治療後,症狀非但沒有改善,而且有逐步加重的趨勢,左眼已不能閉合,左側面部肌肉癱瘓,口角歪斜,不能鼓腮。經反覆研究考慮,丁定明給他取了牽正穴(左)、地倉透頰車(左)、陽白透魚腰穴(左)、合谷穴(右側),輔助電針和艾灸療法。經過一周的治療,奇蹟再次出現,伊薩的左眼漸漸地能閉合起來,歪斜的口角也漸漸康復正常。激動萬分的伊薩,逢人就說是中國的“神針”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讓針灸在南蘇丹落地生根
很快,朱巴教學醫院內颳起了一股“針灸風”,慕名求醫者越來越多,每天上午來他診室的患者就多達30餘人。患者有來自朱巴市內,也有來自偏遠的鄉村;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朱巴教學醫院的同行。更令人興奮的是,中醫針灸在這裡有了“信徒”,也有了“鐵桿冬粉”,康復醫學專業畢業的吉米就是其中之一。每天,吉米最早來到科室,然後就專心致志地研究辦公桌上的針灸模型,想要拜師學藝。
給當地的醫護人員當針灸老師,丁定明是有這個實力的。2009年,他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在蕪湖中醫醫院針灸1科工作至今。他善於用傳統針灸療法治療各類疑難雜病,首創“丁氏安眠六針法”,既是對傳統針法的繼承,又不拘泥於傳統針法,並且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工作至今,他從未出現一例醫療事故,多次收到患者的表揚信和錦旗。他曾多次代表醫院參加省、市各類比賽,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多年擔任《針灸治療學》授課和臨床實習生的帶教工作;參與多項省、市級科研課題,撰寫的論文獲市自然科學類一等獎、省自然科學類二等獎。
發現部分當地醫生和護士對中國針灸非常感興趣、並且願意跟他學習後,丁定明很是開心。中國有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他很認真地手把手教他們一些針灸理論及實踐操作。他深知,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僅是一名醫生,更像一名信使,在診療的過程中傳遞著中華文化、傳播著友誼,以期進一步增強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信任。而且,醫療援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一支留在當地永遠不走的醫療隊,那就是當地的醫護人員,好讓中國銀針在廣袤的非洲大地上落地生根。他的事跡,也被《中國日報》非洲版、歐洲版、《健康報》、安徽省及蕪湖市的相關媒體多次報導。
援非醫生的酸甜苦辣
“南蘇丹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沒有之一。”1月7日晚上,身在南蘇丹的丁定明,通過QQ說道。
在南蘇丹進行醫療援助,常與危險相伴。特別是2016年7月8日,南蘇丹首都朱巴爆發自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交戰場地一度逼近醫療隊駐地,情況萬分危急。但丁定明等人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始終堅守內心的信念,不忘初心和援外醫療隊的使命,繼續堅守在戰亂的南蘇丹。後來國家考慮到情況已經危及到援外醫療隊員的生命,強制要求他們撤離,7月16日他們撤回國內,休整了三個月後,於10月28日重返南蘇丹,繼續完成援外醫療任務。預計到2017年5月份,丁定明將結束援非任務。“這段時間,街上有很多士兵荷槍實彈的,不過已經習慣了。現在夜裡還能聽到零星的槍聲,這裡畢竟是首都,局勢基本穩定,如果在周邊的話,還是很亂的。”丁定明說道,在他們上班的路上,隨地都能看到各類的關卡,隨時有被當地軍人盤查的可能。
除了安全情況外,當地的生活環境和國內也是天壤之別。南蘇丹沒有國家電網,靠發電機發電,停電是常見的事情,特別是在醫院,外科醫生有時拿著自己的手機照明來做手術。尼羅河的水不能直接飲用,地下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屬,丁定明每次洗澡後,身上都是黏糊糊的,都要用一點淨化的水沖一下。由於長時間用這種水洗澡,很多人的腳和皮膚都乾裂。那裡沒有什麼蔬菜和水果,醫療隊員吃的榨菜、米麵等,都是國內海運過去的,因為缺少蔬菜和水果,丁定明患上了口腔潰瘍,現在正在吃複合維生素B。
不過,儘管條件很艱苦,但丁定明依然堅守在那裡。他說道,在工作上,針灸在那裡很受歡迎,一個是免費治療,另外一個是療效確切。看到患者治癒後露出笑容,是他最大的期盼。
遠在萬里之外,丁定明有時也想家,想自己快滿2周歲的女兒。“我走的時候,女兒啥都不會講,現在能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了。”雖然他沒有時間陪在妻女身邊,但妻子卻非常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默默承擔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他還有一對年邁的父母,母親身患病痛,作為兒子的他不能回家看望。當南蘇丹夜空升起思鄉的月光時,箇中滋味,也許只有丁定明自己才能體會。
在國家援外事業的召喚下,丁定明主動請纓,舍小家顧大家,面臨著受援國動盪、戰亂、各種傳染疾病等諸多不確定的風險,他發揚“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援外醫療隊精神,將仁愛之術惠及當地百姓,還將友誼的種子播撒在當地人民的心中,成為新時期青年人的楷模。

所獲榮譽

2017年9月,入選2017年8月“中國好人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