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不生育人群)

丁克(不生育人群)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克的名稱來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個單詞首字母D、I、N、K的組合--DINK的諧音,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時也寫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漢語解釋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人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克
  • 外文名:Double Income No Kids
  • 縮寫:DINK
  • 定義:能生但選擇不生育
丁克含義,五大考驗,十三理由,出現原因,未來發展,心理根源,女性心理,男性心理,更多觀察了解,派生辭彙,家庭利弊,常見特點,家庭現實,境界一說,眾說不一,孩奴丁克,

丁克含義

僅從單詞字面意義解釋,意思是:雙收入,沒有孩子。那么被動選擇不要孩子的就不叫丁克了嗎?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因為被動的原因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經濟,個人發展或者家庭等等非生理因素。
丁克
因此,最合理的定義是:能生但選擇不生育,並且主觀上認為自己是丁克的夫婦或者個體,稱之為丁克。成為丁克的首要標準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其次,主觀上對自己丁克身份接納和認可--他們認為丁克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現實生活中,也正是這些認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體,能夠較好堅持自己的選擇,並經營與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
嚴格來講,丁克是不能有生育的反悔念頭,如果有了生育的念頭而反悔的人就不再是丁克!
丁克不包括以下情況終生不曾生育的人:
1. 被迫因素致使一個人終身不曾生育;
2. 沒有生育能力而永久不曾生育的人;
3. 生育能力不足有欠缺而一直不曾生育的人;
4. 終身不曾生育的人出現生育的念頭而反悔的。

五大考驗

1. 很難融入周圍的人
人們時常在社交圈子中敏銳地發現,只有自己一個不是為人父母的。這確實讓人感到孤獨,尤其是到了假日,人們紛紛談論成年的子女回家探望令他們有多么的開心,或者如何準備子女的婚事,又或者女兒媳婦懷孕了,孫子孫女準備出生……丁克族永遠也體驗不到這些人倫體驗,會感到自己是一個另類。
丁克
走少有人走的路,需要創造性思維。當你花了不少心思打造自己的節日活動傳統,通常和丁克族的朋友或者遠離家庭的人一起過節。在社交場合中,丁克族通常為數不多,她就和一些生活經歷豐富、興趣廣泛的人約好,談論孩子以外的事情。不談孩子對於家庭主婦或者以孩子為生活重心的媽媽來說是很難的,全職工作的沃爾克與她們沒有什麼共同語言,甚至成為她們眼中的怪人。
2. 需要更多社會支持
一個丁克男稱,有一年他跌傷了背,康復期間沒有人照顧,只好讓自己秘書上門來伺候。丁克族非常個人主義,也非常獨立,這在大部分時間都是行得通的,但也很有必要和別人建立緊密的聯繫以備不時之需。有孩子的人很自然地建立好這種聯繫,因為他們在生活中需要別人幫忙照看孩子,以及與孩子有關的事情。而且,別人也很願意給帶孩子的父母伸出援手。
丁克族丁克族
3. 財產可以留給誰?
4. 太多的空閒時間
帶孩子是很耗時間的,有研究發現,養育兩個孩子就要每天花上8個小時。丁克族怎樣打發這些時間?他們會感到無聊空虛嗎?人們發現並非如此,這些人忙於自己的興趣愛好、事業和人際關係,花上更多的時間來煮健康食品和鍛鍊身體,還有睡眠。
5. 尋找人生的意義
大多數父母都以養育孩子為人生的中心,因為這占據了大量的時間,還涉及大量的感情投入。丁克族沒有了這個人生中心,就要考慮其他的事情作為中心。即使是丁克族專家,為這個群體寫作和代言成了她的人生重要意義。此外,還花相當多的時間在廚藝和寵物上。建議丁克族培養一些需要很多時間、精力和情感的愛好,使之成為自己的人生意義。

十三理由

1. 持有《生命層次說》、《生命工具說》觀念的人,認為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存在都是宇宙進化與發展的工具而已,人類不過是社會——這個相對高層次的生命體身上工具一般的“細胞”。
2. 覺得世界太亂,社會競爭太殘酷,不希望孩子也來受苦、重蹈覆轍。
3. 職場競爭激烈而又必須把握,不希望放棄長期努力的事業成果。
丁克丁克
4. 希望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兩人世界快樂足矣。
5. 對於婚姻穩定還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暫時不想要孩子。
6. 受經濟條件制約,還不足以給孩子安穩健康的生活條件。
7. 覺得人生的快樂多種多樣,沒有兒女承歡的天倫之樂一樣也有別的幸福。
8. 當代養育孩子非常艱巨,而且不一定有回報,孩子本身也未必感到快樂,所以寧可不養。
9. 不認為人生的價值僅僅是養育後代。
10. 過去認為“養兒防老”,可如今的孩子,比如我們年輕一代有幾個留在父母的身邊的?又有多少老年人在家靠保姆照顧著!
11. 不喜歡孩子。
12. 男方畏懼養育孩子的千辛萬苦,女方畏懼分娩的疼痛,所以不想要孩子。
13. 激進的環保主義者,認為人類是地球的禍害,把其他物種看得比人類更寶貴,所以不要孩子,來拯救地球和其他物種。

出現原因

曾經數千年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丁克家庭”很難成為全社會的生活潮流,但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較高的家庭里,這一觀念卻大有市場。證據之一是,從90年代初到90代末,在中國的各大城市裡,“丁克家庭”的數量正穩步上升,其成為某個特定階層的婚姻時尚,也就在所難免。
丁克丁克
90年代中期一份對“丁克家庭”的調查問卷顯示,選擇不生育這一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對中國人口問題的憂慮;第二位是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輕鬆;第三位是為了自我實現。
第二位原因是為了生活得更輕鬆些。不少人認為周圍的人和父輩生活得太累了。雖然有人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的選擇是享樂主義的,但許多人將追求享樂同追求輕鬆作了區分。一位被調查者說,追求享樂是追求刺激,追求瞬間的快感,但追求輕鬆卻是逃避罪惡,追求一種適意、淡泊、優雅的生活,二者是有區別的。儘管有這些差異,自願不育者給人總的印象是摒棄了傳統中國人的忍辱負重、無條件地為後代犧牲的生活模式,更看重自身的快樂,不願以犧牲個人的幸福、快樂和輕鬆為代價去換取被他們稱為“身外之物”的傳宗接代。
第三個主要原因是自我實現。自我實現這一目標與尋求輕鬆的生活相比有較多的積極意味。有些調查對象提到生孩子會毀了自己的事業和成功的機會,尤其是一些中年夫婦,他們痛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白白耗去的青春,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不願意為生養後代浪費自己的寶貴精力與年華。

未來發展

丁克丁克
隨著大學不斷擴招,大學生變得越來越多,而就業現狀卻不容樂觀。另外,剛剛踏入社會的畢業生經濟水平不高,難以承受有孩子的負擔,而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丁克一族的後備軍。持有丁克思想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可以預見,丁克現象在今後二十年之內必將迅速發展。

心理根源

對生命的責任感與存在意義的反思
持有《生命層次說》、《生命工具說》觀念的人,認為人類是一種被迫以欲望作為動力的多功能工具而已。持有此觀念的人認為,親自結束繁衍,是對那些本會被迫誕生並成為世界的工具、承受未知未來的子孫後代的一種極具遠見、責任心的無私的選擇!
認為 繁殖、存在 是造成和感受世間痛苦的根源,是無中生有的利己行為、是目光短淺的被欲望迫使的行為,是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悲哀,更是作為擁有高級智慧的人類不去實行遺憾。
民族責任感強烈
面對中國人口過剩的紅色警報,面對白色浪潮的呼嘯而至,為國分憂的民族責任感使一些人放棄自身生育。這種情況,一般是夫婦雙方受教育程度較高、社會責任感較強的夫婦。如一對來自農村的本科畢業生夫婦說:“如今社會知識競爭激烈,我們希望一邊工作,一邊考研,希望在事業上有成就。正是我們的父母一代在‘人多力量大’的年代裡生育了那么多孩子,才造成如今中國人口大爆炸的狀況。我們不但不希望像我們的父母一樣庸庸碌碌一生,而且打算讓我們的父母能過上高層次的生活。我們認為,有了孩子,將是我們努力和奮鬥的休止符”。當有朋友勸他們說:“一輩子沒有孩子,將來會有遺憾……”他們說“沒有小孩,我們可能有一個遺憾,但有了小孩,我們會有更多的遺憾!”
自身責任感極強
因為心理上擔不起上一代父母所承擔的一種責任。當然,上一代人 ,也不是與生俱來就有的,也是有了孩子之後才有的,而丁克看到來了這一點也很清楚這一點,自己的膽怯了。也許,是過度的自我了,和責任使命感太強。
自我價值願望強
一些文化素質較高、事業心強的夫婦,他們有他們的人生觀、生育觀。覺得人生苦短、精力有限,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為了讓自己的才華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內得到最大、最有效地發揮,為實現自我價值,婚前雙方就訂立了一輩子相知相守而不生育的協定。如一對雙方均為博士研究生且婚前即訂了自願不育協定的夫婦,當有人勸他們說“一輩子不當父母的人不算完整的人……”時,當丈夫的回答:“當了父母無法體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更是不完整的人!”他的妻子更是直截了當:“把沒有當過母親的女人視為不完整的女人的論調是完全錯誤的,是對南丁格爾等以及全世界1/7女性的侮辱!”
堅守兩人世界
在現代社會中,在富貴場的誘惑、影視文化的裹挾、商業信息的糾纏下,一些夫婦追求現代化的享受、高質量的生活,他們吃要生猛新鮮,穿要名牌服裝,行要有私人轎車,身材要保持少女身材,玩要進歌廳、舞廳、酒吧、網咖……看到現代人為撫養、教育子女所付出的昂貴費用,現代社會生存競爭的劇烈,也使這些城市新潮人物望而生畏。而丁克家庭由於可以省卻養育子女的大筆開銷,生活質量肯定高於普通家庭。
丁克丁克
放棄生育
有的婦女特別是從事婦幼工作的婦女,看到婦女分娩的痛苦、婦科疾病的折磨以及養育兒女的艱辛而在婚前就向男方提出不唱“搖籃曲”。在大城市的大醫院,在婦產科中的醫護人員中丁克家庭往往占較高比例。
生活環境不好
也是自願不育的原因之一
有的家庭婚後住房問題不能解決,蝸居斗屋,為此不願承受添丁加口所帶來的煩惱。這在上海、北京等人口較密集的城市較為突出。A女士夫婦與公婆同居一屋,她的婆婆是個口囉嗦得叫人難以忍受的老太太,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事,她可以嘮叨幾個鐘頭。而她的公公又非常粗暴魯莽,對老伴的污言穢語、拳腳相對,老兩口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雖然老頭老婆抱孫心切,但A女士苦惱地對別人說“把孩子帶到世界上來,就應該給予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一個充分的親情,否則寧可不要孩子,保持丁克狀況。”
夫妻婚姻不穩定
C女士婚後3年一直沒有孩子,當她的知己好友問及緣由時,她說:“我們婚後性格不合,生活目標不同,吵架幾乎成了家常便飯,常常打冷戰,各自為政……孩子一出生,就得尊重他的人權、生存權。讓孩子出生於一個爭吵不休的家庭,是對孩子的人權和社會義務的不負責任!”
不願意接觸兒童
創造生命不難,只要10分鐘;見到他也容易,長不過10月
但從精神到物質,請每個將為人父母者準備好
漫長的操勞周期,從他落地到你死去,也請事先考慮到
他需要的,不只是你的餵飽了不凍著
他需要的,也不只是9年義務一晃即了
不要光看到,鄰居家小孩子蘋果小臉多可愛
不要只聽到,院子裡的孩童們童言童語多讓人發笑
更請你看到,他家父母及一堆長輩在背後付出的無數辛酸與眉頭緊鎖的煩惱。
成長的一路上,他需要的愛與照顧很多很多
請不要以為,一生即快樂終了,
今天起,就要為他存錢為他儲備
創造前,就請想好,誰來把他給照料~
生了他,就要對他從身體到精神的健康負責
生了他,就要給他一個溫暖和穩定的環境
否則,你這樣的父母可實在不算好

女性心理

(一)覺得世界太亂,社會競爭非常殘酷,不希望孩子也來受苦。孩子過得不開心,父母看著也心疼,所以寧可不生。
(二)成功養育一個孩子是非常艱苦的過程,而且往往影響工作事業。
丁克(不生育人群)
(三)兩人世界的浪漫沒過夠。
(四)學習或者生存壓力大,年輕時沒有時間生孩子:等到年長些,事業算有小成,比以前更忙:或者是考慮到高齡產婦對於胎兒健康和產婦本身都不利,索性就不生孩子了。
(五) 當代成功養育孩子是需要非常多的精力財力人力時間的。孩子本身壓力很大,父母也十分焦急,這在發達地區尤其突出。
(六)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某些女性本身並不是很喜歡孩子,生了孩子又不是很願意全心全意照料,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所以寧可不生。
(七)安穩的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眾所周知,離異的破碎家庭往往導致孩子內心消沉、恐懼婚姻。然而更實際的情況就是現代婚姻的不穩定性越來越高了,婚外情越來越司空見慣。所以,對婚姻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寧可不生孩子。

男性心理

據有關資料表明,中國大約有10%的育齡夫婦不準備要孩子。這些丁克家庭夫婦兩人平均教育水平一般都在大專以上。而在這些家庭中,由男性提出不要孩子的比率占到60%,比女性要高,那么,這些不想做爸爸的男人們到底在想什麼?
無能力負擔孩子
在被採訪的7位丁克家庭的男性成員中,有4個人的答案是:“我沒有能力負擔孩子。“而幾位放棄做父親權利的男性平均年薪為3.5萬元,其中最高的年薪為7萬元。但這些男性異口同聲地聲明理由是:“如果生孩子,就要讓孩子過最好的生活,受最好的教育,不然就不生。“
不想讓孩子受罪
這類人認為,所謂的“受罪“並不單指經濟上的問題,更多的是來自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從小到大為學業、為工作、為社會地位奮力拚搏,在將來的社會,競爭更加激烈,只有更奮力地拼搏,才能掙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們吃的苦夠多了,不想再讓孩子吃這個苦。看看如今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沒有星期六、星期天,背著書本去上這個班、那個班,這是沒辦法的事,如果不學習“十八般武藝“,將來就會被有“十八般武藝“的人擠垮!
丁克丁克
不想被孩子打擾
這類人多為前衛青年,不想做爸爸的理由似乎很簡單:“我不想被孩子打擾。我和妻子都覺得二人世界很好,我們有很多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也有各自的自由空間。如果有了孩子,我們就不能去旅遊,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說白了,我覺得孩子是個負擔。”當記者問這類人覺不覺得這種想法有些逃避責任的時候,而他們說:“我倒覺得我這是負責任的表現。如果我有了孩子,可我沒有耐心和時間去照顧他,那叫負責任嗎?”

更多觀察了解

豆瓣:
無後為大小組
我宣誓我不生孩子小組
百度貼吧:
丁克吧
微信公眾號:
丁克族

派生辭彙

丁克:亦即DINK,是英語Double Incomes No Kids的縮寫,直譯過來就是有雙份的收入而沒有孩子的家庭,說白了就是兩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的一種組合。據說一些漢語詞典已經吸納了這個外來的名詞。
白丁:曾經立志要做丁克;但過了一定年齡之後後反悔了,於是生孩子了。這種人通常被稱為偽丁克,或者是“白丁”,意思就是“白白地丁克了一回”。
丁克ing:丁克進行時,也就是那些仍然在堅持丁克的人。
丁克ed:"被迫"丁克----這樣的丁克,實際上很希望生孩子,但是由於不孕不育、經濟困難等原因被迫沒生孩子,苦於膝下無兒。這並不是真正的丁克。
偽丁寵就是不要孩子,喜歡養寵物的人,但把寵物當孩子的替代品,內心還是渴望孩子,只是出於某種原因”被迫“放棄。這並不是真正的丁克。
丁寵:就是不要孩子,喜歡養寵物的人,但並不把寵物當孩子的替代品,本質上是養寵物的“鐵丁”。
鐵丁:斬釘截鐵的丁克,始終如一的鐵了心的丁克。

家庭利弊

家庭變遷是社會變遷的縮影,丁克家庭能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主要是因為人們的家庭功能觀念有所轉變。不過,人們在接受的同時還是有一些疑問。有人認為不生育有悖於人類正常繁衍的自然規律,“不育文化”的無限擴展,對人類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也有醫學界人士提出,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生育過程,就能提高免疫力,不生育不利於身體健康。
家庭具有生產、生育、教育、宗教、娛樂等功能,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這的確是一種進步,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價值觀念和理想憧憬來選擇自己的家庭結構,這也是需要全社會理解和接受的。不過,生育後代,維持人類的繁衍也確實是家庭的責任,孕育兒女可以使夫妻雙方心理更加健康,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可以體會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從養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
嫌麻煩、怕身材走樣,不少青年夫婦婚後不要孩子,做新潮的“丁克一族”。然而,不少醫生髮現,如今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年輕時立志不生育,到了中年隨著夫妻情感變化而“反悔”的人。

常見特點

1. 常見於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發達城市
2. 夫妻雙方的文化程度較高
3. 收入水平較高
4. 熱衷旅遊
5. 高智商人群

家庭現實

1. 作為傳統觀念的叛逆者,“丁克”夫婦必然會遭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首先是來自雙方家庭的壓力。作為長輩,希望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而抱孫心切。兒女一結婚,全家人的目光全聚焦於女方的肚子上。一年半載沒有動靜便千猜測萬擔心千囑咐萬叮嚀的。一旦得知是自願放棄生育,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眾口矢之有之,大罵不肖有之,尋死尋活有之……有些自願不育者屈服於此壓力而放棄初衷。對此,B女士自有她的見解:“如今,中國社會已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發展,我們女人再也不是傳宗接代的生育機器。個人自主自願是生育的必要前提,公婆的心愿並不能代替一切。”
2. 輿論的壓力。他們往往被人議論為“沒有生育能力”,或者被指為“個人享樂主義者”、“絕代佳人”、“行為怪異者”……
還有人認為,孩子是連結夫妻關係的紐帶,是決定婚姻是否牢固的因素,一對配偶如果沒有血緣親情作為補充後備力量的愛情,則難以戰勝婚姻常有的疲軟與倦怠。如一對事業型夫妻,感情甚篤,協定不育。但男方在一次酒後失態使小保姆懷孕,他後悔不已,哀求小保姆打胎,但精明的小保姆堅持把孩子生下來,並鳩占鵲巢地當上女主人。男人流著眼淚對震怒不已的前妻說:“我與她毫無感情,也深知無論哪一方面她都比不上您,但孩子可以擊垮一切!”
不過,在現實中,也有與上述說法有悖的情況。如一對婚後嗑嗑碰碰的夫婦也認為生了孩子後家庭氣氛會溫馨一些,丈夫的野性也會收斂一些。但事與願違,剛有孩子時家庭氣氛才好沒有多久,丈夫野性又故萌復發,兩人又開始不休止的爭吵。當別人的孩子在充分享受父母的嬌寵時,他們的孩子在兩歲多時卻學會了跪在地上流著眼淚哀求道:“爸爸媽媽,你們不要吵架好不好!”他們的婚姻最後以勞燕分飛而告終。
住房的壓力。一些單位,在福利分房時,往往把“丁克”家庭與獨生子女家庭區別對待,即按人頭做為分房的基數。為了獲得合理的分房資格,在些夫婦只好取消不育計畫。
3. 養老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意識觀念的變化,丁克家庭的數量日漸龐大,丁克家庭養老也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中國傳統是“養兒防老”,但是丁克家族,無小孩,不存在這一說法,養老問題也越來越多的被提及到生活話題中。

境界一說

近幾年網上流行的丁克的境界,分為三種境界:
第一種,“白丁”,即夫妻雙方原本是決心做丁克一族,但是後來由於某些原因改變了心意,還是決定生孩子與養育孩子的,詼諧的意境指代丁克了這么久,最後沒有堅持,所以叫“白丁”。
第二種,“偽丁寵”。意思是丁克一族不生孩子,但是卻養育寵物,當作為自己的兒女,來寄託自己的心緒,這類人感情上還是需要養育一個生物來當寄託,所以這類人成為白丁的機率比鐵丁要高。之所以稱之為”偽“是因為這些人把對兒女的情感投射在寵物身上,他們從心裡是渴望孩子的,只是由於某種原因而被迫放棄孩子,是一種被動行為而並非主動,不是真的丁克。真正的“丁寵”是雖然養育寵物,但是並不是當作為自己的兒女,來寄託自己的心緒,而是真正出於對動物的喜愛,本質上可以歸為“鐵丁”。
第三種,“鐵丁”,即丁克之最高境界——夫妻雙方鐵了心要一直堅持做丁克一族。而且不需要養育任何生物來當自己的感情寄託,成為白丁的機率最低。因此是丁克的最高境界。
此境界一說,並無科學根據,只是詼諧幽默地能代表三種境界。

眾說不一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如是說有些強人所難,要是人家生理缺陷、天生不育,即便具有孝心,也難兌現孝行。千百年來,正是這個“無後大不孝”演繹了無數休妻納妾的悲喜劇。如今出現的無缺陷、有能力,而又選擇不生育的“丁克家庭”,將聖人聖言拋至腦後,對傳統婚姻發起衝擊。(補充說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從原文裡能看出,這裡的“無後”,並不是指沒有後代,是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的意思。由此可見,我們現在對於這句話的看法是對孟子原意的曲解,沒有後代並不是不孝)
丁克家庭,只是家庭形式的變化,而不是家庭性質的變異。繁衍生息,一直是動物的本能,在進化的過程中,作為高級動物的人類,已經完成了以感情為基礎進行性愛的進步,那么,再把繁殖拋在腦後,盡情地享受純粹的兩人世界,在無憂無慮之中度過人生,不是更有意義嗎?丁克家庭的出現,向傳統的家庭提出了挑戰,並暗示著建立一種新的家庭關係與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要使社會這個有機體充滿活力,完成新陳代謝,應該積極探索一種以傳統家庭為主體、以丁克家庭為輔助的新型家庭模式和社會狀態。

孩奴丁克

字典里對於“奴隸”的解釋是:為奴隸主勞動而沒有人身自由的人。對照這一含義,繼房奴、卡奴、車奴之後,“孩奴”的概念也順理成章地被大家接受並認同了。引用《蝸居》小白領海萍:“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6000,女兒上幼稚園1500,吃穿用2500……孩子吃進去的奶粉進口的一百多塊錢,拉出來用的尿不濕名牌的又要一百多塊錢,無論進出都要錢,整個兒一雙向收費!” 這的的確確是年輕父母們生活的真實寫照。買套房子還貸的期限可能是10年、20年,或者30年,但是養個孩子的花銷卻一眼望不到頭,吃穿用的、教育方面的開銷、醫療費外加上保險。把孩兒拉扯大了以後還要供他上大學,等他畢了業以為終於熬出頭了,結果多數情況下父母依然要為孩子承擔很多方面的開銷,例如找工作、供房子,以及置辦婚禮等,任何一項都是不小的開支……不算不要緊,面對眼前的一長串數字,很多已經到了生育年齡的小夫妻開始猶豫,到底要不要生孩子?要不要成為孩奴?也許在撫養孩子的花銷這個問題上,本來就是沒有期限和封頂的最高上限的,面對五花八門、鋪天蓋地的育兒花費更是如同一片濃重的烏雲籠罩在了身上,“生還是不生”這的確是個問題。
選擇不要孩子,就實現了個人某些方面的灑脫與自由,但卻失去了人類新陳代謝的內在快樂與充實,體驗不到為人父母的感受,也就感受不到人之為人的諸多含義和情懷。
選擇要孩子,或者養育孩子,就是實現人類自我延續的表現,就是對自身文化和社會進行傳遞更新的最實質表現。是放棄了自身的一切私人責任,而為整個人類社會持續發展承擔義務和責任。
綜合地看,在社會條件比較寬鬆的條件下,在人口增長,社會延續不成為問題的情況下,人們是可以很好的做出單方面的選擇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選不選,如何選擇,須從社會條件,個人意願,文化承接等多方面作出最後的權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