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組照片紅遍網上,一個4歲男孩萌翻眾人。他留一個鍋蓋頭,在建築工地上,手握一根鋼筋當話筒,唱得很投入、很快樂。網友稱其為“工地萌娃“。
基本介紹
人物影響,人物背景,社會影響,
人物影響
很多人在這個男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自己同樣單純,同樣無憂無慮的往昔。從“起跑線”開始,在為生存而奮鬥的路途中,我們自覺不自覺地丟棄了這份快樂;在各種名利的誘惑面前,在不無殘酷的競爭面前,我們甚至還在內心裡鄙夷過自己無知的童年——一位小有名氣的名人,在電視訪談節目裡後悔自己小時候沒能早一點懂事,早一點開始奮鬥……當我們收穫了春風得意或鼻青臉腫時,我們才發現自己失去了什麼。好在五千年文明為我們準備了諸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得必有失”等哲言俗語,讓我們易於忘卻,易於解脫。
人物背景
這個男孩的快樂也確實有限。照片上,他的腳下是一個沙堆,他的身後有一輛手推車,還有一個黑瘦的民工。沒有被攝入畫面的,還有工地上來往穿梭的載重卡車,頭頂上來回擺動的起重機鋼鐵吊臂……這才是這個男孩生活、生長的真實環境!安全隱患沒有被攝入照片,不等於它不存在,更不等於我們可以當它不存在。
社會影響
有報導說,這個叫丁俊軒的男孩,是四川自貢人,已隨父母在新疆輾轉了兩年,換了幾十個工地,只上過3個月的幼稚園。跟這個男孩相比,到底還是大部分城市的孩子幸福一點。經常有這樣的報導,隨父母外出務工的兒童,因父母一時疏於照看而遭遇不測,還有不時發生的工地民工宿舍火災,這一切,不能不讓人替這個工地男孩捏一把汗。雖然城市孩子要上各種培訓班、補習班;住在單元樓里沒有玩伴,活動場所狹小,但他們的父母畢竟有更多的時間陪伴、照看他們,他們人身安全更有保障一些……
這么萌、讓人這么快樂的工地兒童,也許並不多,但快樂或不怎么快樂的工地兒童肯定更多。對這些工地兒童來說,社會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安全。但是,這個安全責任,具體應該落到誰的頭上?跟兒童有關的機構、團體有很多,但是,仔細想想,如果發生一點什麼意外,竟然沒有一個機構有不可推託的責任;或者說,每一個跟兒童有關的機構、團體都有“責任不在我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