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

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

《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是安徽菲源水工業有限公司2017年03月14日申請的一項發明專利。該專利申請號為2017202441277,授權公告號為CN206706985U,公布日為2017年12月05日,發明人是石景潤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包括水泵基、靜壓式液位儀保護管、出水匯通管和扶梯,所述水泵基安裝在預製筒體的內部下方,所述扶梯安裝在預製筒體的一側與出水管同側位置處,所述出水匯通管安裝在出水管上。本水泵站具有一體化集成程度高的特點,通過在預製筒體的頂部設定廢棄淨化處理系統,將筒體內部廢棄處理後排出,避免有毒氣體對檢修人員的傷害;在預製筒體的頂部設定一個電器控制櫃,潛水軸流泵及廢氣處理系統由PLC控制,可實現無人值守,遠程控制,遠程監控功能,節省人力時間更加方便,並且在進出水口及安裝螺栓與玻璃鋼筒體聯接處使用環氧樹脂手糊無鹼玻璃纖維布,實現筒體高強度密封,無地下水滲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
  • 發明人:石景潤
  • 申請號:2017202441277
  • 申請人:安徽菲源水工業設備有限公司
  • 類 別:專利發明
  •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務區中僑中心a座11層
  • 公開號:CN206706985U
  • 申請日:2017.03.14
權利要求書,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附圖說明,實施例,

權利要求書

1.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包括水泵基(3)、靜壓式液位儀保護管(5)、出水匯通管(8)和扶梯(14),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泵基(3)安裝在預製筒體(1)的內部下方,所述水泵基(3)上設定有水泵(2),所述水泵(2)的上方設定有水泵導管(4),所述水泵導管(4)的後方設定有服務平台(13),所述靜壓式液位儀保護管(5)安裝在服務平台(13)上,所述預製筒體(1)的一側設定有進水口(11),擋水板(12)設定在進水口(11)的一側靠近預製筒體(1)的內部位置處,所述預製筒體(1)的另一側設定有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處設定有止回閥(6),所述扶梯(14)安裝在預製筒體(1)的一側與出水管(7)同側位置處,所述扶梯(14)的上方設定有扶手(15),所述預製筒體(1)的上方設定有安全格柵(17)和電器控制櫃(20),所述安全格柵(17)上設定有鋁蓋板(16),所述水泵導管(4)的一端靠近預製筒體(1)的上方位置處設定有蓋板(18),所述預製筒體(1)的上方靠近蓋板(18)的左側位置處設定有通風管(19),所述出水匯通管(8)安裝在出水管(7)上,所述水泵(2)與電器控制櫃(20)電性連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水口(11)與玻預製筒體通過進水管軟連線件(10)固定連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水管(7)共設定有兩個,出水匯通管(8)安裝在兩個出水管(7)上,出水匯通管(8)上設定有出水管軟連線件(9)。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水管軟連線件(9)和進水管軟連線件(10)均為環氧樹脂手糊無鹼玻璃纖維布材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泵導管(4)共設定有兩個,且兩個水泵導管(4)均安裝在預製筒體(1)的內部。

說明書

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澇泵站,具體涉及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

背景技術

排澇泵站是用於排除洪澇漬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泵站,在排水管道的中途和終點需要提升廢水時設定泵站,稱為中途泵站和終點泵站。當周圍環境有特殊要求時,中途泵站有時全部隱建在地下。但是,泵站長期處於封閉狀態,內部可能存在有毒氣體,對人體傷害大,不利於檢修人員下泵站檢查修理,並且需要人值守看管,排澇時需要看守人員啟動進行排澇,浪費人力和時間使用起來非常的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解決了泵站長期處於封閉狀態,內部可能存在有毒氣體,對人體傷害大,不利於檢修人員下泵站檢查修理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包括水泵基、靜壓式液位儀保護管、出水匯通管和扶梯,所述水泵基安裝在預製筒體的內部下方,所述水泵基上設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上方設定有水泵導管,所述水泵導管的後方設定有服務平台,所述靜壓式液位儀保護管安裝在服務平台上,所述預製筒體的一側設定有進水口,所述擋水板設定在進水口的一側靠近預製筒體的內部位置處,所述預製筒體的另一側設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處設定有止回閥,所述扶梯安裝在預製筒體的一側與出水管同側位置處,所述扶梯的上方設定有扶手,所述預製筒體的上方設定有安全格柵和電器控制櫃,所述安全格柵上設定有鋁蓋板,所述水泵導管的一端靠近預製筒體的上方位置處設定有蓋板,所述預製筒體的上方靠近蓋板的左側位置處設定有通風管,所述出水匯通管安裝在出水管上,所述水泵與電器控制櫃電性連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水口與玻預製筒體通過進水管軟連線件固定連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出水管共設定有兩個,出水匯通管安裝在兩個出水管上,出水匯通管上設定有出水管軟連線件,設定兩個兩個出水管排水更快,能夠迅速的幫助排澇。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出水管軟連線件和進水管軟連線件均為環氧樹脂手糊無鹼玻璃纖維布材料,這種材料具有高強度密封的功能,無地下水滲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水泵導管共設定有兩個,且兩個水泵導管均安裝在預製筒體的內部,排澇快,不易被堵塞,使用更方便。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水泵站具有一體化集成程度高、占地面積小、施工周期短、質量可靠等特點,通過在預製筒體的頂部設定廢棄淨化處理系統,將筒體內部廢棄處理後排出,避免有毒氣體對檢修人員的傷害;在預製筒體的頂部設定一個電器控制櫃,潛水軸流泵及廢氣處理系統由PLC控制,可實現無人值守,遠程控制,遠程監控功能,節省人力時間更加方便,並且在進出水口及安裝螺栓與玻璃鋼筒體聯接處使用環氧樹脂手糊無鹼玻璃纖維布,實現筒體高強度密封,無地下水滲入。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的俯視圖;圖中:1、預製筒體;2、水泵;3、水泵基;4、水泵導管;5、靜壓式液位儀保護管;6、止回閥;7、出水管;8、出水匯通管;9、出水管軟連線件;10、進水管軟連線件;11、進水口;12、擋水板;13、服務平台;14、扶梯;15、扶手;16、鋁蓋板;17、安全格柵;18、蓋板;19、通風管;20、電器控制櫃。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包括水泵基3、靜壓式液位儀保護管5、出水匯通管8和扶梯14,水泵基3安裝在預製筒體1的內部下方,水泵基3上設定有水泵2,水泵2的上方設定有水泵導管4,水泵導管4的後方設定有服務平台13,靜壓式液位儀保護管5安裝在服務平台13上,預製筒體1的一側設定有進水口11,擋水板12設定在進水口11的一側靠近預製筒體1的內部位置處,預製筒體1的另一側設定有出水管7,出水管7處設定有止回閥6,扶梯14安裝在預製筒體1的一側與出水管7同側位置處,扶梯14的上方設定有扶手15,預製筒體1的上方設定有安全格柵17和電器控制櫃20,安全格柵17上設定有鋁蓋板16,水泵導管4的一端靠近預製筒體1的上方位置處設定有蓋板18,預製筒體1的上方靠近蓋板18的左側位置處設定有通風管19,出水匯通管8安裝在出水管7上,水泵2與電器控制櫃20電性連線。進水口11與玻預製筒體通過進水管軟連線件10固定連線。出水管7共設定有兩個,出水匯通管8安裝在兩個出水管7上,出水匯通管8上設定有出水管軟連線件9,設定兩個兩個出水管排水更快,能夠迅速的幫助排澇。出水管軟連線件9和進水管軟連線件10均為環氧樹脂手糊無鹼玻璃纖維布材料,這種材料具有高強度密封的功能,無地下水滲入。水泵導管4共設定有兩個,且兩個水泵導管4均安裝在預製筒體1的內部,排澇快,不易被堵塞,使用更方便。具體的,在使用時,泵站在工廠完成所有管路系統安裝,到項目現場,將進水口11和出水管7與進出水口對接,通過扶梯14和扶手15進入到預製筒體1內,把水泵2放入到預製筒體1中的水泵基3上,然後進行回填調試使用,當發生洪澇時,靜壓式液位儀保護管5內的液位儀感應到水泵導管內水位過高時,自動啟動水泵2,當水泵葉輪快速轉動時,葉片促使水很快旋轉,旋轉著的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從葉輪中飛出,水源的水在水壓的作用下被壓入到出水管7處,由出水匯通管8排出。該一體化預製排澇泵站,本水泵站具有一體化集成程度高、占地面積小、施工周期短、質量可靠等特點,通過在預製筒體1的頂部設定廢棄淨化處理系統,將筒體內部廢棄處理後排出,避免有毒氣體對檢修人員的傷害;在預製筒體1的頂部設定一個電器控制櫃20,水泵2及廢氣處理系統由PLC控制,可實現無人值守,遠程控制,遠程監控功能,節省人力時間更加方便,並且在出水管7和進水口11處及安裝螺栓與玻璃鋼筒體聯接處使用環氧樹脂手糊無鹼玻璃纖維布,實現筒體高強度密封,無地下水滲入。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