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謎多底”是指以同一謎面猜出多個謎底來,前人列作謎病之一。總觀今昔謎人所說的“一謎多底”,應該包括“多猜”與“多底”二大類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謎多底
- 外文名:A mystery at
- 意思:同一謎面猜出多個謎底來
- 來源:猜謎
一謎多底,示例,卷我屋上三重茅,問姓驚初見,到黃昏點點滴滴,半推半就,蒙語(一),蒙語(二),
一謎多底
制謎,離不開通常所說的以底擬面,因面探底二途。有了謎底,先讀出底的別意再取自以為恰好的謎面來扣合;見一詩文成句,偶觸謎思也會搜求出能籠括面意的謎底來。這兩者是每個制謎人必由之路。但嚴格他說,實質都是以底擬面,因謎底是固有的事物,不能隨意杜撰,相信每個謎作者頭腦里都裝著不計其數的底材——已作的、未作的、作得好但還有別的路子可走的、作得不好或還作不出來需要覓面扣合的。所謂見一詩文成句,偶觸謎思,就是這些底材在腦子裡長期儲存的效應。人的思維是很複雜很微妙的,這面底產生的先後關係一如雞與蛋,本來就不必強分誰先誰後的,只要你的謎扣合得好,誰去顧及你的先後呢?制謎人既然是以自己的意見去取底擬面,扣合再好,也只能是一廂情願,用南通鄭抒先生的話來說,這只能算是燈謎創作的“第一次完成……只有經過‘讀者’猜射,桔出符合你原先所想迴避的對象本身(甚至超越你原先的創作)你的創作才算完成,這是第二次完成,它比第一次更有價值。”有很多謎就很難通過“第二次完成”這個關,那是你提供的謎面指向多端,或猜者思路與制者不同,這樣情況一出現,你的謎就可能被猜出底外底,這是常見的事,張起南的“有時所猜或突過原作,不宜固執己見,負人苦心。”就是針對這一情況而言,作為謎的主人,這就要看你臨場的反應和襟懷了,一般來說,突過原作的要接受,不相上下的可遷就,劣於原底的可不就,總之要使你的謎有個最恰好的底,古人稱猜謎為商燈,商字之義,即本於此。所以可說,一謎多猜本不屬病,只能算是有缺點的謎。
要說這類謎的缺點,就在於作者對自己的謎作是否會出現底外底缺乏把握,思慮不周。平心而論,這是一個人人碰到的防不勝防的老問題,有人因此立論:“一條燈謎若可同時猜出二底以上,則這條燈謎就不成立。”這個觀點是很偏激的,這和人的名字一樣,不可能因出現同姓名者而否認這人的存在。我們只能在多底的謎作中分辨出扣合的優劣,擇優而從。
示例
卷我屋上三重茅
例1 卷我屋上三重茅(猜成語一) 秋風過耳
問姓驚初見
例2 問姓驚初見(猜電影名) 新聞人物
到黃昏點點滴滴
例3 到黃昏點點滴滴(猜字一) 酒
評釋:按古代十二時辰的排列,酉時恰是黃昏謎底以“酉”加水即成“酒”字,但黃昏又是一日傍晚的泛稱,它不一定指酉時,它可代稱“夕”,“莫(通暮)”,“夜”,除“夜”的定義有些差別外,前二個都是對的,所以“液”不算還可猜“汐”、“漠”。臨場掛猜,人家以“汐”、“漠”應射,不單不能判錯,而且難分高下。
半推半就
例4半推半就(猜字一) 掠
評釋:此謎人們常稱為“一半兒謎”,即謎面出現半字,就以其字的一半來湊成謎底,這類謎有時很不嚴格,所謂一半是取其一部分而已,取哪一半也說不清,由猜者自各兒去湊,湊得字來就算,這樣往往就湊出別底,所以這個謎底也可能是“擾”。也難分優劣。
這樣的“多猜”,是因為制謎者只求簡單成謎,不顧後果而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即使不出現別底也是枯燥乏味的,所以這樣的“多猜”謎,也可以歸入病謎之中。
蒙語(一)
例5 蒙語(猜成語二) 一言蔽之不知所云
蒙語(二)
例6 蒙語(猜成語二) 一表非凡談吐不俗
上面二例,都標明要求猜兩個底,兩底中的任何一底都足以消納謎面意思,兩底雖用在一起,但無相互稗補之功反有重詞疊義之弊。這可能是有些作者,於創作過程中知道自己所取的這個謎面扣合原定的謎底,可能出現底外之底,而自己又未能分辨原底別底的優劣,更不願換面扣緊一底,乾脆標目同時求射,這就造成“一謎多底”的毛病。
這二個“一謎多底”的謎例,均採集自新近出版的《中國謎語大觀》,這部大觀里收集的謎良莠參半,這類似是而非的謎作不少,可能是編者在收集謎作之時,收到同面異底的謎作,不加審辨,未能分出優劣,胡亂採用同面同目歸併的方法,把兩條謎牽扯成一條,以致造成這“一謎多底”的毛病來。因為仔細分辨起來,例5兩底中“一言蔽之”是較“不知所云”好些的,因它詞義別解,雖難猜而較有味。例6情況相似“一表非凡”就比“談吐不俗”好得多。這是略有燈謎知識者,稍一分辨,就能決定取捨,亦就能夠避免的毛病。可知制謎不易,編書更難,諸多病謎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刊入正式出版的書籍中,以它的病患去感染為害那些未有免疫能力的初學者,其原因,往往就出在這“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