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的世界較量是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獲獎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粒種子的世界較量
- 作者:李新雄
內容
曾經,這樣一組數據讓廣西人頗為擔憂:2003年至2006年,全區玉米種子市場洋品牌的占有率竟高達90%。種子,農之大事,國之大事!種子不控制在自己手上,糧食安全將無從談起。
如今,這樣一組數據讓廣西人深感欣慰:2012年廣西人培育出了優於洋品牌的玉米新品種。該品種當年示範種植時只種了3000畝,到2015年突破150萬畝,約占全區玉米播種面積的1/3,結束了洋品牌壟斷廣西玉米種子市場的歷史。
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玉米雜交品種名為“桂單0810”,是廣西農科院專家文仁來及其團隊近10年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玉米育種沒有捷徑可走
本科學土壤專業的文仁來,於1983年畢業分配到廣西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從事農化樣品分析工作。“玉米所每年都開展課題檢查,經常有機會跟國內外知名玉米育種專家接觸,專家每每談起玉米選系、品種培育等話題,臉上的使命感和滿足感深深打動了我。”正是受良好業務氛圍的薰陶和感召,1993年,文仁來主動加入玉米育種隊伍。
文仁來一直關注國外玉米育種前沿信息,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1998年,國際育種機構給中國一個學習名額,文仁來有幸赴墨西哥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進修玉米群體改良及雜交育種技術。
“如同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珍貴的文獻資料、先進的儀器設備、豐富的種質資源、權威專家的精妙點子、學員思想碰撞出的火花,讓我腦洞大開。”短短6個月的學習讓文仁來對育種工作有了精準認識:玉米育種沒有捷徑可走,培育一個優良品種往往需要10年時間甚至更長,成功的機率僅為三萬分之一,所以要搞好育種,光靠吃苦和撞運氣行不通,必須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為了彌補育種理論知識的短板,文仁來回國後埋頭苦讀,於2001年考取廣西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研究生。從此,玉米育種征程上多了一個無怨無悔、迎難而上的探索者。
“育出優於洋品牌的種子是我的使命”
育種成功的機會與進行試驗的次數成正比,誰捨得花時間在田間地頭侍候玉米,擁有的材料多、選系多,誰就更接近成功。
記不清試驗田裡種了多少株玉米,灑下了多少汗水,實驗室里奮戰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文仁來開始在廣西玉米育種舞台上嶄露頭角。2001年,他和團隊選育出玉米新品種——隆玉2號,參加廣西玉米篩選試驗,其平均產量在22個參試品種中均列第一。而後連續幾次的廣西玉米新品種展示和新品種生產試驗中,各項指標均列第一、第二位。因為“隆玉2號”的不俗表現,被一家種業公司買斷了經營權,成為廣西首個以技術轉讓方式轉讓的玉米品種。
美中不足的是,文仁來在後來的開發過程中,發現“隆玉2號”因制種產量低,導致制種成本高,不適於大規模開發的需求。這一弱點讓“隆玉2號”曾一度無人問津。
2000年,中國新種子法頒布實施,作為全球第二大種業市場,跨國種子巨鱷大舉搶灘中國市場。僅僅幾年時間,迪卡007、正大619等外國品種,憑藉抗旱、耐瘠、優質、穩產、豐產等特點,搶占了廣西90%以上玉米種市場。
文仁來憂心忡忡,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他更明確了自己的使命——選育出各項指標都優於洋品牌的玉米種子,贏得市場,保障國內糧食安全。
壯鄉的玉米地種上了自己的種子
2003年發生的“假種子風波”事件深深刺痛了文仁來。當時,百色石山區一農民投訴說買到了假玉米種子,單位派文仁來到現場了解情況。
在那塊玉米地里,文仁來看到玉米苞谷個頭小,顆粒稀疏。而在相同的地理環境下,泰國產的正大619結的玉米棒子個頭大,很飽滿,一個頂三個。農民就此認為買到了假種子。後經調查後發現,該農民買的是玉米所自己培育的真種子,只是該種子在乾旱、貧瘠的環境下,抗旱、抗瘠等能力比進口品種差,導致產量不佳。農民聽不進文仁來的解釋:“真種子怎么會結出那么差的玉米,以後我還是買外國的才放心……”
“儘快培育出完美的玉米品種,跟洋品牌一較高低,讓廣西玉米地種上廣西種子。”文仁來發下誓言。
如何才能選育出完美的品種?他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細細梳理思路——國內外成功的育種經驗都提倡保持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特色在哪裡?“隆玉2號”的優點是很耐旱、耐瘠,弱點是制種產量低,導致制種成本高,如果能夠揚長避短,研發出一個制種產量高、綜合抗性好的品種,不就完美了么?思路理清後,文仁來和他的團隊決定在“隆玉2號”身上再做文章。
玉米人工授粉是培育良種的重要環節。玉米開花散粉僅有關鍵的數天時間,如果錯過了,幾年的辛苦便會前功盡棄。每年“五一”和國慶假期期間,都是玉米開始抽穗揚花的節點,也成了整個團隊最忙碌的時候。
文仁來幽默地把下田給玉米授粉稱為蒸桑拿。“南寧的五六月,玉米地里熱得像一個大蒸籠,一絲風都透不進來,中午氣溫更是高達攝氏40度以上,文老師帶著我們,穿著特定的授粉服,扎進玉米地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文仁來的助手何雪銀說,有一次下地給玉米授粉,因為高溫他差點中暑暈倒在玉米地。
為了預防中暑,文仁來和助手拿毛巾裹住頭臉,露出兩個眼睛,再戴上草帽。早上七八時開始,套袋、采粉、授粉、扎袋、掛牌、記錄,一直做到腰酸背痛。到了晚上還要整理當天的數據。文仁來經常為了追趕時間,顧不上吃飯,身體落下病根。
就這樣,年復一年,文仁來和他的團隊跟玉米較上了勁。有時候強強聯合不一定得到想要的結果,為此只有千挑萬選,一棵棵選配,一棵棵雜交,一株株鑑定。上天仿佛在有意考驗他,有時候一個選育的品種抗性確定了,第二年又得重複種植以確定其是否適應環境;優良品質和抗性都選育出來後,又面臨新的難關——制種的產量問題。產量和品質常常是一對矛盾,如果解決不了這個矛盾,前一輪的努力被推翻,新一輪的改良選育工作又得重頭展開。
6年的煎熬和探索換來了喜人的收穫。2007年,“桂單0810”初步成型;2008年新品種開始在田間進行各類試驗,2012年通過廣西審定。經過多次試驗,新品種表現優異——籽粒深、籽粒排列密、苞苞滿頂、產量高;抗旱耐瘠抗病性特彆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蛋白質、澱粉含量高;易種易管理;制種容易,制種產量高。
2012年第十一屆亞洲玉米論壇大會在南寧召開,全世界200多個頂尖玉米品種亮相角逐。起初誰也沒注意到的“桂單0810”在測產驗收時,脫穎而出,勇奪第一名。2013年該品種推廣面積一下達到15萬畝,2015年更是突破了150萬畝。廣西的玉米地終於種上了廣西的種子!
如今,“桂單0810”不僅播撒在祖國的大西南地區,還走向了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