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詩歌原文,詩歌譯文,創作背景,詩歌鑑賞,作者簡介,
詩歌原文
A Poison Tree
I was angry with my friend:
I told my wrath, my wrath did end。
I was angry with my foe:
I told it not, my wrath did grow。
And I watered it in fears,
Night and morning with my tears;
And I sunned it with smiles,
And with soft deceitful wiles。
And it grew both day and night,
Till it bore an apple bright。
And my foe beheld it shine,
And he knew that it was mine。
And into my garden stole
When the night had veiled the pole;
In the morning glad I see
My foe outstretched beneath the tree。
詩歌譯文
一棵毒樹
我對朋友生怨,
傾訴之間,怒氣消散;
我對敵人生怨,
悶在胸間,任其蔓延。
惶恐之中將其澆灌,
從早到晚,用我的淚眼;
用我的笑臉,
溫柔欺騙使其燦爛。
它日夜攀援,
直至結出鮮果閃閃;
敵人開始對其垂涎,
其主是誰胸中瞭然。
夜色遮掩,
溜入我園。
清晨見狀開顏:
敵人樹下四腳朝天。
創作背景
英國統治者唯恐法國革命的烈火殃及他們的利益,於是在政治上採取了一些鎮壓進步力量的措施,如逮捕大部分激進領袖並把他們交付“國家審判”; 地方政府也審判了一些激進人士;政府還驅散民眾大會;同時還頒布法律號召所有臣民抵制、 反對激進分子的行動;要求治安法官、 地方法官廣泛地積極地調查進行煽動宣傳的作者、出版商和散發、發行出版物的情況。這些措施遭到了布萊克等進步文人的強烈反對,在此特殊背景下,作者創作了這首詩歌,以戲劇性的情節,通過象徵性形象,表達了民主的進步思想,反映詩人敵友分明的鮮明愛憎態度。
詩歌鑑賞
這首詩由四個詩節組成。第一、二節,詩人用對比手法表現“我”對友善、對敵恨的態度。可見詩人是非分明,立場堅定。詩人在“眼淚”和“微笑”這兩個感情色彩完全不相同的詞語上用了兩個重疊詞“澆澆”、“曬曬”,從而形成“詭詐的色彩”,表現了人處在逆境中的鬥爭方式和策略,顯然是人生經驗的結晶。第三、四節描繪了生動的畫面,以喜劇性的結尾作結束,富於幽默色彩。
這首詩主題嚴肅,但風格明快。《聖經》中有偷吃樂園中蘋果的故事,而這首詩里的詩歌形象則完全不同。對象換了,內涵也變了。詩歌中顯示的形象是一個受欺侮的小孩子,但他不是一個逆來順受者,他善用智謀和敵人鬥爭,既天真爛漫,又巧於心計。他用他的眼淚澆他的憤怒之樹,並用假裝的微笑來曬他的憤怒之樹,致使敵人中計,在毒樹下死去。從思想內容看,既輕鬆又嚴肅,既天真率直,又老練深邃。平易中見人生哲理,是時代和現實狀況的觀照,又是對未來理想的抒發與展望,詩意盎然,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