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蓬,中藥名。為菊科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L.) Pers.的全草。分布於吉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及西藏等地。具有消食止瀉,清熱解毒,截瘧之功效。用於消化不良,胃腸炎,齒齦炎,瘧疾,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一年蓬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屬:飛蓬屬
- 種:一年蓬
- 採集時間:夏、秋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別名
女菀、野蒿、牙腫消、牙根消、千張草、牆頭草、長毛草、地白菜、油麻草、白馬蘭、千層塔、治瘧草、瞌睡草、白旋覆花。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苦,性涼。
歸經
歸胃、大腸經。
功效
消食止瀉,清熱解毒,截瘧。
主治
用於消化不良,胃腸炎,齒齦炎,瘧疾,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消化不良:一年蓬全草15-18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胃腸炎:一年蓬60g,黃連、木香各6g。煎服。
3、治齒齦炎:鮮一年蓬搗爛絞汁塗患處。每日2-3次。(2-3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4、治淋巴結炎:一年蓬基生葉90-120g,加黃酒30-60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治血尿:鮮一年蓬、旱蓮草各30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粗壯,高30-100cm,基部徑6mm,直立,上部有分枝,綠色,下部被開展的長硬毛,上部被較密的上彎的短硬毛。基部葉花期枯萎,長圓形或寬卵形,少有近圓形,長4-17cm,寬1.5-4cm,或更寬,頂端尖或鈍,基部狹成具翅的長柄,邊緣具粗齒,下部葉與基部葉同形,但葉柄較短,中部和上部葉較小,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9cm,寬0.5-2cm,頂端尖,具短柄或無柄,邊緣有不規則的齒或近全緣,最上部葉線形,全部葉邊緣被短硬毛,兩面被疏短硬毛,或有時近無毛。頭狀花序數個或多數,排列成疏圓錐花序,長6-8mm,寬10-15mm,總苞半球形,總苞片3層,草質,披針形,長3-5mm,寬0.5-1mm,近等長或外層稍短,淡綠色或多少褐色,背面密被腺毛和疏長節毛;外圍的雌花舌狀,2層,長6-8mm,管部長1-1.5mm,上部被疏微毛,舌片平展,白色,或有時淡天藍色,線形,寬0.6mm,頂端具2小齒,花柱分枝線形;中央的兩性花管狀,黃色,管部長約0.5mm,檐部近倒錐形,裂片無毛;瘦果披針形,長約1.2mm,扁壓,被疏貼柔毛;冠毛異形,雌花的冠毛極短,膜片狀連成小冠,兩性花的冠毛2層,外層鱗片狀,內層為10-15條長約2mm的剛毛。花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邊及田野中。原產美洲,在國內廣布于吉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及西藏等地。
藥材性狀
根呈圓錐形,有分枝,黃棕色,具多數鬚根。全體疏被粗毛。莖呈圓柱形,長40-80cm,直徑2-4mm,表面黃綠色,有縱稜線,質脆,易折斷,斷面有大形白色的髓。單葉互生,葉片皺縮或已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披針形,黃綠色。有的於枝頂和葉腋可見頭狀花序排列成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花淡棕色。氣微,味微苦。
藥理作用
莖、葉有降血糖作用;抑菌作用。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瘧疾,急性傳染性肝炎,急性細菌性痢疾,感冒發熱和咳嗽等。
相關論述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消食止瀉,解毒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