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80後“羊倌”的辯證人生觀

一對80後“羊倌”的辯證人生觀是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獲獎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對80後“羊倌”的辯證人生觀
  • 所獲榮譽: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獲獎作品
內容
在外人看來,這對“80後”夫妻身上有幾道難解的“不等式”——
全國頂級的科研所研究生畢業,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自願到貴州的大山里安家落戶當起“羊倌”……
三十出頭,卻憑著一股鑽勁,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幹,受到當地民眾的點讚……
身為基層的農技幹部,卻與國際養羊科技前沿緊密互動,立志為貴州的養羊業奉獻青春……
劉樹軍、伊亞莉,晴隆草地中心的畜牧師。
在這對“碩士羊倌”用“不等式”註解的人生觀里,跳躍著信念追求的花火,映照出成長關懷的溫暖,綻放出事業奮進的激情。
苦與樂的辯證
生活條件苦,但與鐘愛的事業相伴,就能樂在其中
5月17日,在位於晴隆縣沙子鎮三合村的“晴隆羊”繁殖工程中心內,記者陪劉樹軍、伊亞莉夫妻到羊圈“巡視”。一夜暴雨,讓他們很鬧心,一大早就趕來看他們的“寶貝”。繁育中心的羊圈裡,十幾隻從國外引進的種公羊安靜地咀嚼著“早飯”,倆人心裡的石頭落了地。“它們聽得懂你說的話,看它們活蹦亂跳,我們也很開心。”劉樹軍說。
2011年7月12日,劉樹軍、伊亞莉從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草業科學專業碩士畢業,自願到晴隆工作,成為縣草地畜牧中心員工。
劉樹軍的家鄉在內蒙,伊亞莉的家鄉在河北。卻在晴隆縣城一間樓頂搭建的板房裡安下家。劉樹軍擺放的第一件家居用具是一個室溫計。面對簡陋的居所,他安慰妻子說:“你看這裡多好,溫度、濕度都是最適宜人生活的。”
劉樹軍說:“晴隆是貧困縣,生活當然艱苦。選擇晴隆,是為了我們夢中的橄欖樹。”劉樹軍的那顆“橄欖樹”,就是晴隆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的南方草地畜牧業,“在這裡能發揮我們的專業,吃再大的苦,我們也不會放棄”。
儘管早有思想準備,但生活上的艱苦還是時刻考驗著這對“80後”。山路崎嶇,讓在北方平原長大的伊亞莉嚴重暈車;聽不懂當地話,常在溝通時鬧笑話;坡高路陡,一走幾十里山路,體力虛脫……
“咬牙挺住,儘快適應。”劉樹軍和伊亞莉暗下決心,決不退縮。
“說實話,我們是當時縣裡引進學歷最高的人,就怕工作出點閃失讓別人瞧不起。”劉樹軍說。初來的半年時間裡,每天吃完晚飯,兩人都繼續到辦公室加班看資料,從熟悉地名開始,逐步了解縣情,掌握工作情況。
報到不久,劉樹軍被派到馬場鄉貝佳山養殖場當技術員,手把手指導農戶種草養羊,同時負責草地中心的項目申報等工作。
接觸到自己的專業,夫妻倆就樂在其中。“最高興的事有兩樣,一是看到草場上的草又綠又肥,二是給小羊羔接生。看到自己的工作有了成果,生活再苦,心中也樂。”劉樹軍說。
遠與近的辯證
作別北京,遠離都市,卻能與世界科技前沿緊密互動
畢業之際,劉樹軍夫婦也曾想過要留在北京。但許多學長的“北漂”生活,又讓他們舉棋不定。“碩士學歷在北京很普遍,留在北京,最大的可能就是給科技公司做推銷員,再乾點售後服務的活。這也是我的許多師兄正在幹的事。”
是導師李向林“點醒”了他們,這位南方草地畜牧業研究的權威學者,曾十幾年釘在貴州威寧做研究,以自己的經歷告訴劉樹軍:你們的專業屬於大山、屬於草場,堅持追求,人生一定會給你回報。
作別北京,不再猶豫。沒想到,一來晴隆,就趕上了“好時候”。
從“黔草肥黔羊”到“黔種壯黔羊”,南方草地畜牧業的“晴隆模式”正在邁開跨越的步伐。以前,包括晴隆在內,國內優質的肉羊品種幾乎依賴進口,一隻優質種羊進口價在兩至三萬元左右,普通的養殖戶根本無力購買,嚴重製約了養羊產業發展。
跨越的第一步,就是突破品種的制約。
自2011年以來,晴隆草地中心引進了澳大利亞及紐西蘭胚胎移植專家技術團隊開展杜泊羊、澳洲牡羊的胚胎移植研究,並與中國羊業頂級專家趙有璋團隊,簽訂長期技術合作協定,建設繁殖工程中心,原種場和種羊基地。
因為學科基礎紮實,又有一股鑽勁,劉樹軍夫婦成為胚胎移植和繁殖中心建設的骨幹力量。向中外專家“偷師學藝”,加上自身勤學苦練,使劉樹軍、伊亞莉逐漸掌握了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前沿養殖技術,並始終保持了較好的國際聯繫和技術對接。
2014年上半年,在中外技術人員和專家團隊幫助下,晴隆縣繁殖工程中心和種羊基地相繼建成投用。劉樹軍成為中心負責人,帶領團隊奮力攻堅,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通過採用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技術手段,繁殖工程中心引進優質肉羊品種杜泊羊、澳洲白、克爾索羊與本地羊進行雜交擴繁,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南方喀斯特草地畜牧條件的種羊繁殖技術體系。培育出了生長快、肉質好、抗病能力強且多產的“晴隆羊”品種。
而“晴隆羊”培育成功後,一隻種羊僅需5000元左右,極大降低了農戶飼養成本,以致長期壟斷種羊對華出口的外國機構驚呼“對手來了!”
目前,“晴隆羊”已在全縣推廣,第五代種羊數量超過了5000隻。“晴隆羊”除在本地推廣養殖外,還被引進到周邊的關嶺等地。
面對這份成績單,劉樹軍夫婦慶幸,自己扣準了事業的第一顆扣子。“如果我們留在北京當北漂,根本不可能接觸到這些世界級的專家,更不可能有機會實地操作這些先進技術。幾年下來專業就荒廢了。”劉樹軍感慨道。
高與低的辯證
甘當“羊倌”,植根田野,讓事業之樹長高長壯
碩士畢業到貧困山區當養羊技術員,劉樹軍、伊亞莉選擇了一個看似很低的起點,但就是在這個起點上,他們的事業之樹卻越長越高。
來晴隆工作4年,雖然幾次被省直部門“相中”,夫妻二人都放棄了到省城工作的機會。在全身心投入種草養羊產業的同時,也收穫了事業成長的一粒粒果實。
2011年至今,他們先後參與實施了“晴隆縣純種杜泊羊胚胎移植”、“晴隆現代肉羊新品種(系)培育”等多個項目。其中,劉樹軍還領銜主持了“杜泊綿羊與小尾寒羊雜交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這個全省科技支撐計畫項目。
從昔日青澀的學子到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幹,“碩士羊倌”完成了人生中一次次重要的蛻變。今年,劉樹軍還擔起了縣草地中心副主任的擔子。
回溯不長的事業軌跡,劉樹軍夫婦始終心存感恩,“是晴隆、是貴州讓我們這么快就成長起來。”
劉樹軍夫婦心中,晴隆雖然地處偏遠,卻充滿溫情與關懷。
“工作上的事,一律支持。生活上的事,儘量照顧”。這是劉樹軍夫婦初來晴隆時,縣草地畜牧中心作出的承諾。不習慣飲食,草地中心食堂為他們開小灶。草地中心建起生活樓,劉樹軍夫婦第一批搬新居。與中外專家交流,總會派他們全程參與。今年出國學習,劉樹軍列上名單……
不只晴隆,貴州雖是西部欠發達省份,卻全力為人才創造事業成長的優良環境。
當初劉樹軍夫婦到晴隆,人事部門一路綠燈,直接進入事業單位編制。近年來,貴州又密集出台人才培養的諸多優惠政策,這些促動他們,要向自己的師弟師妹發出“遠山的召喚”,吸引更多專才到晴隆創業興業。
“如果我們當初沒選擇貴州、選擇晴隆,就不可能有這么多發揮專業特長的機會,就不會有今天的成長。”劉樹軍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