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黑暗

一切都是黑暗

《一切都是黑暗》是法國詩人皮埃爾·勒韋迪所創作的一首現代詩。這首詩中,詩人的視角是全方位的,無所不包的,他筆下構造出來的陰森、怪誕的世界立體感十足,並且涵蓋一切,令人產生人人身在其中無處可逃的感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切都是黑暗
  • 作品出處:《外國名詩三百首》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皮埃爾·勒韋迪
  • 譯者羅洛
  • 國家:法國
作品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譯文

一切都是黑暗
風兒歌唱著吹過
樹木顫抖著
動物都已死亡
再也沒有人活著
看吧
星星停止閃爍
地球不再旋轉
一顆頭傾斜著
它的發拂拭著黑暗
最後一座鐘樓還佇立在那裡
夜半鐘聲響起

作品賞析

這首詩中,詩人的視角是全方位的,無所不包的,因此,他筆下構造出來的陰森、怪誕的世界立體感十足,並且涵蓋一切,令人產生人人身在其中無處可逃的感覺。詩的1、2兩節的視角是平視,寫大地陷入黑暗、生機全無的景象;第3節的視角轉為從太空俯瞰,進一步強化萬物失去生機、一切歸於零之感,“頭”的意象則加重了畫面的陰森恐怖,同時又把讀者的意識由太空拉回到對人類自身的關註上;第4節仍然寫人間的景象,“鐘樓”的意象增加了這首詩構造的畫面的真實感,而半夜響起的鐘聲餘音不絕,向四處撒播著荒涼。
閱讀時,注意詩中採用的現代派技巧。如“一顆頭傾斜著/它的發拂拭著黑暗”兩句,現代派味道十足:首先,“頭”的意象單獨出現,顯得很突出;其次,“頭”的意象緊跟在“星星”“地球”之後,由此它也獲得了太空的背景,具有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再次,詩人的筆觸忽然細微至極,捕捉到“它的發拂拭著黑暗”的景象,如此描寫,大大增添了“頭”的實感。
一般認為,這首詩所描繪的世界末日圖,是對“一戰”後法國乃至整個歐洲頹敗凋敝的生動寫照,籠罩著強烈的世紀末色彩。值得玩味的是,“鐘樓”可以說是整個現代文明社會的象徵,而夜半的鐘聲,是過去時代的喪鐘,還是預兆新時代的黃鐘大呂,這需要讀者自己細心揣摩、體會。

作者簡介

皮埃爾·勒韋迪(1889—1960),法國詩人,超現實主義的先驅之一。他的詩追求洞察力,富有神秘感和孤獨感。他生於納博訥,1910年定居巴黎,與畢卡索、阿波里奈、雅各布等人一起參加立體派活動,1917年至1919年創辦並主編雜誌《北方--南方》,該刊聚集了後來發起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幾位重要人物,並大量發表實驗性新詩。他所著詩集總共有二十多卷,以《散文詩》(1915)、《橢圓形天窗》(1916)、《屋頂上的石板》(1918)、《入睡的吉它》(1919)、《青天的碎片》(1924)、《風源》(1929)、《破爛鐵件》(1939)、《大部分時間》(1945)、《勞動力》(1949)、《彩繪之星》、《死者之歌》等知名;散文集有《自衛》(1919)、《屋頂航海日記》(1948)等。
皮埃爾·勒韋迪像皮埃爾·勒韋迪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