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中國經典誠信故事

一分鐘中國經典誠信故事

趣味故事,專家點評,誠信智慧,盡在其中。 誠信是一種道德,誠信是一種規範,誠信是一種制度,誠信是一種資產。一個民族不能缺乏誠信觀念,一個國家不能缺乏信用制度,一個社會不能缺乏信用體系,一個單位不能忽視信用管理。誠信是我們立身處世、治國安邦、事業發展的根本。正因為誠信如此重要,我們黨和政府才這樣高度重視誠信建設問題。誠信建設離不開誠信教育。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許許多多的驚天動地、感人肺腑的。

基本介紹

  • 書名:一分鐘中國經典誠信故事
  • 作者邸乘光
  • 類別:故事
  • 出版時間:2004年09月
書籍資料,作者,出版日期,誠信故事,晏殊信譽的樹立,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侯的對比,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曾參殺豬示誠信,郭汲不失信於孩子,曹操斷髮,

書籍資料

作者

出版日期

2004年09月
定價
12.80

誠信故事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侯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商鞅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曾參殺豬示誠信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兒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
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氣憤地對丈夫說:“我是哄兒子說著玩的,你怎么就真把豬殺了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麼都跟父母學。你現在哄騙他,等於是在潛移默化地教他學會欺騙。再說,你現在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後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後還怎么教育孩子?”

郭汲不失信於孩子

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貫注重恩德,在當時聲譽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職時,一次下去考察,途經美稷縣,當地的孩子們聞訊後,自發地聚集到一起夾道歡迎他。郭汲不知情,就問:“小朋友,你們這是在乾什麼呀?”孩子們回答說:“聽說您要來,我們特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一一答謝。在美稷縣辦完事後,孩子們又聞訊趕來送郭汲,並問他什麼時候返回。郭汲立即讓隨從計算返程的日期,告訴了他們。
由於事情辦得十分順利,返回美稷縣的日子比預期早了一天,但為了不失信於孩子們,郭汲下令在縣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曹操斷髮

曹操是三國時期人,這個人雖然野心很大,有很多壞毛病,但是他卻在他統領的軍隊中留下了誠信的美名。 一次,曹操親自統領大軍去打仗。行軍的路上,看見路邊的麥子都已經成熟了。原來老百姓因為害怕士兵,逃到外邊,不敢回來收割麥子。 曹操派人挨家挨戶告訴村里人和各處看守邊境的官吏,說:“我奉皇上旨意,出兵討伐叛逆的賊人,為民除害。現在正是麥田的人,只要有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眾,說到做到。父老鄉親們請不要害怕。” 老百姓們開始都不相信,仍舊躲在暗處觀察曹操帶領的軍隊的行動。
經過麥田的官兵,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地蹚過麥田,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相互傳遞著走過麥地,沒一個敢踐踏麥子的。 老百姓看見了,沒有不歡喜稱頌的,望著官軍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謝。 曹操騎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有一隻鳥驚叫著飛起來。曹操騎的馬受了驚嚇,一下子躥入麥田中,踐踏壞了一塊兒麥田。 曹操立即叫來隨行的官員,治自己踐踏麥田的罪行。官員說:“怎么能給丞相治罪?” 曹操說:“我親口說的話,我自己都不遵守,還有誰會心甘情願地遵守呢?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統領成千上萬的士兵呢?”隨即抽出腰間的佩劍,想要自刎。眾人連忙攔住。 這時,大臣郭嘉走上前說:“古書《春秋》上說,法不加於尊。丞相統領大軍,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殺呢?” 曹操沉思了好長時間,才說:“既然古書《春秋》上有‘法不加於尊’的說法,我又肩負著天子交給我的重要任務,那就暫且免去一死。但是我不能說話不算話,我犯了錯誤也應該受罰。” 於是,曹操用劍斷自己的頭髮,扔在地上,說:“那么,我就割掉頭髮代替我的頭吧。” 曹操又派人傳令三軍:“丞相踐踏麥田,本該斬首示眾,現在割掉頭髮找替。” 現在的人覺得剪頭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當時的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隨便割掉頭髮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是不孝的表現。因此,在當時的人看來,曹操當眾割頭髮和割腦袋沒什麼兩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