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阿拉善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最西端,乾旱少雨,風大沙多,據專家測算,阿拉善地區的生態會影響周圍超過20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涉及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八個省市自治區,可以說,阿拉善地區的生態治理好壞直接影響我國整體環境。
由於自然、地理、歷史等原因,阿拉善地區著名的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已在規劃區域內多處交匯握手,並呈擴張之勢。恢復天然生態屏障,阻止三大沙漠“握手”,防治荒漠化已經迫在眉睫。
阿拉善地區歷史上曾有的800公里的以梭梭林為主體的荒漠植被帶已經嚴重破壞和退化,而荒漠區梭梭的天然更新發展的速度是十分緩慢、艱難的,因此,必須採取人工促進的方式來恢復這片天然生態屏障。
隨著荒漠化加重,阿拉善地區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沙塵源地之一,我國沙塵暴北方的路徑和西北路徑均通過阿拉善地區,而沙塵暴會造成的危害絕不亞於颱風和龍捲風。
阿拉善地區荒漠化影響著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三大商品糧基地和西北、華北生態安全,而且還嚴重威脅東風航天城周邊的生態安全,影響輻射範圍超過200萬平方公里,同時流沙進入黃河導致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下降,有引發洪水的威脅。
荒漠化導致阿拉善地區三大沙漠呈“握手”趨勢,嚴重製約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加重了農牧民的貧困化程度,許多地區失去了人畜生存條件,轉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已迫在眉睫。
荒漠化還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許多動、植物在迅速消失,或者分布面積、種群數量銳減,一些嚙齒類動物的天敵,比如狐狸、狼、禿鷲、鷹等在近幾十年內迅速減少甚至基本滅絕,而一些鼠類、昆蟲等因缺少天敵制衡大量繁殖而導致的危害則大面積發生。
目標
總目標:在重點區域通過種植一億棵梭梭恢復阿拉善地區的荒漠植被,搭建公眾參與公益平台,減緩阿拉善地區荒漠化的進程。
具體目標1:種植一億棵梭梭為阿拉善地區增加200萬畝植被;
具體目標2:通過建設1.5萬畝SEE公益治沙示範基地為一億棵的實現探索有效的植被恢複方法;
具體目標3:搭建公眾參與環保公益項目的平台並探索公益機構+政府+社區+公眾共同參與的多層次、多部門、多形式的荒漠化防治新模式;
具體目標4: 探索出適應與SEE與一億棵梭梭項目的可持續籌資模式。
一億棵梭梭規劃圖➡️
SEE的解決方案
為了實現“一億棵梭梭”的理想和規劃,SEE與政府、社區、牧民共同努力,尋找既能實現荒漠化防治、生態恢復,又能為牧民增收、改善經濟生態循環的模式和機制。
在此基礎上,SEE生態協會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向各類社會團體、企業、個人募集資金,積極探索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生態建設的機制,形成合力。具體包括:
1、與當地政府達成共識:統一區域規劃,統一操作標準;
2、蘇海圖社區的成功經驗表明:以社區為基礎的梭梭林恢復模式是實現可持續的保證,因此,項目要儘量在有社區的地域開展;
3、政府造林資金+SEE管護資金造林模式是確保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4、“梭梭-肉蓯蓉”沙產業可以促進項目可持續性。
蘇海圖項目區人工回復梭梭林實景拍攝➡️
進展和成果
1、一億棵梭梭區域規劃: 區域規劃基於國家二類地質普查數據,根據選擇標準,篩選出綠色區域為梭梭適宜種植區域,目前該區域僅恢復了15萬畝/1400萬畝。
選擇標準:
年降雨量:50-150mm;
地下水深:3-5 m ;
地形地貌:半固定沙地
植被蓋度:小於30%
社區基礎:有常住戶
原始狀況:歷史上有梭梭
2、與阿拉善盟林業局達成“一億棵梭梭”戰略合作協定,協定約定與當地政府“共同投資、共同打造”的核心原則,一起推動項目落地執行。
3、項目啟動以來(2014-2015)已恢復面積32萬
2014年 7.5萬畝
2015年 16.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