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考古學文化交匯區的發現:涼山考古四十年

一個考古學文化交匯區的發現:涼山考古四十年

《一個考古學文化交匯區的發現:涼山考古四十年》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涼山彝族自治區博物館。

基本介紹

  • 書名:一個考古學文化交匯區的發現:涼山考古四十年
  • 作者:涼山彝族自治區博物館
  • ISBN:9787030444813
  • 頁數:776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涼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古代文化傳播和古代民族遷徙的走廊,被學界稱為"藏彝走廊"。《一個考古學文化交匯區的發現——涼山考古四十年》一書對涼山四十年來考古資料做了詳細的收集與整理,對過去已有的研究作了回顧與總結,並對各時段的研究作了系統梳理。作者在學術界前輩的研究基礎上對涼山考古學文化作了進一步研究,提出了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的新觀點,並討論了涼山考古學文化圈在東亞大陸"X"文化傳播帶上的位置。

目錄

三詠為序(i)
專家筆談《一個考古學文化交匯區的發現——涼山考古四十年》(代前言)(iii)
第一篇涼山概況
第一章四種不同視角的涼山(3)
第一節自然地理實體的涼山(3)
第二節行政地理區劃的涼山(5)
第三節多民族聚居區的涼山(7)
第四節考古學文化圈的涼山(12)
第二章涼山地區的歷史沿革(14)
第一節古蜀時期(先秦時期)(14)
第二節秦時期(15)
第三節兩漢時期(15)
第四節蜀漢時期(16)
第五節兩晉南北朝時期(含成漢)(16)
第六節隋、唐、宋時期(含南詔大理)(18)
第七節元、明、清時期(19)
第八節漢源、石棉、永勝、寧蒗、華坪5縣的歷史沿革(19)
第三章涼山地區的六個考古學文化地理單元(21)
第一節大渡河中遊河谷(21)
第二節安寧河河谷(22)
第三節鹽源盆地(23)
第四節城河流域(23)
第五節大涼山腹地(24)
第六節金沙江攀枝花大峽谷(24)
第二篇涼山地區考古簡史
第一章涼山地區田野考古工作大事記(1974~2013年)(29)
第二章涼山地區考古學文化研究綜述(57)
第一節石器時代文化研究(57)
第二節大石墓文化研究(62)
第三節鹽源青銅文化研究(76)
第四節其他青銅時代文化研究(83
)第五節漢代文化遺存研究(84)
第六節唐宋(南詔大理)文化遺存研究(88)
第三篇涼山地區的考古與研究
第一章石器時代考古(95)
第一節舊石器時代考古(95)
第二節新石器時代考古(100)
第三節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重要課題研究(131)
第二章商周時期考古(237)
第一節大渡河中遊河谷(237)
第二節安寧河河谷(246)
第三節大涼山腹地的石棺墓(251)
第四節商周時期考古學文化重要課題研究(257)
第三章西南夷時期考古(280)
第一節大渡河中遊河谷(280)
第二節安寧河河谷(284)
第三節鹽源盆地(316)
第四節城河流域(336)
第五節大涼山腹地(346)
第六節其他地區(350)
第七節西南夷時期考古學文化重要課題研究(354)
第四章兩漢時期考古(381)
第一節城址(381)
第二節遺址(384)
第三節墓葬(389)
第四節石刻(403)
第五節兩漢時期考古學文化重要課題研究(408)
第五章蜀漢兩晉(含成漢)時期考古(435)
第一節屯戍遺址(435)
第二節墓葬(437)
第三節蜀漢兩晉(含成漢)時期考古學文化重要課題研究(441)
第六章唐宋(含南詔大理)時期考古(454)
第一節城址(454)
第二節遺址(457)
第三節墓葬(458)
第四節石刻(460)
第五節岩畫(463)
第六節唐宋(含南詔大理)時期考古學文化重要課題研究(467)
第四篇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與涼山考古學文化圈
第一章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509)
第一節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研究的濫觴(509)
第二節從考古學材料看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511)
第三節如何看待反映“X”形文化傳播帶客觀存在的文化因子(567)
第二章對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形成及其走向原因的探討(571)
第一節我國自然地貌的三大階梯及其生態環境(571)
第二節我國農耕文化區與遊牧文化區的形成(572)
第三節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的形成及其走向的原因(578)
第四節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形成的時間(583)
第三章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的幾個相關問題(584)
第一節從考古學角度看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與歐、亞、非文化的聯繫(584)
第二節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的功能(586)
第三節對反映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客觀存在的考古學文化元素的初步分析(588)
第四節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與絲綢之路和藏彝走廊(590)
第四章位於東亞大陸“X”形文化傳播帶交匯處的涼山考古學文化圈(591)
第五篇專題考古、民族學田野調查與科技考古
第一章專題考古(595)
第一節西昌地震考古概述(595)
第二節四川鹽源縣古代鹽業與文化的考古調查(603)
第二章民族學田野調查(614)
第一節木里藏族自治縣項腳漢族調查報告(614)
第二節涼山土司衙門遺址(627)
第三節涼山彝族民居略述(639)
第四節美姑侯播乃拖岩畫的發現及初步研究(646)
第五節攀枝花市發現的一種么些人插竿二次掛肢葬(653)
第三章科技考古(658)
第一節冕寧縣高坡遺址2011年度浮選結果鑑定簡報及初步分析(658)
第二節麥坪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水稻植矽體的發現及其意義(666)
第三節四川漢源麻家山遺址出土陶器的科技研究(674)
第四節四川鹽源出土的一件鍍錫九節魚紋雞首杖金相分析(681)
第五節四川鹽源地區出土青銅鉞的科學分析(688)
第六節西昌市橫欄山遺址2011年及2013年度浮選結果簡報(696)
第七節其他數據(709)
涼山考古今後的發展方向(代結語)(715)
附錄(717)
後記(733)
插圖
圖1.1-1涼山地區自然地貌圖(4)
圖1.1-2涼山地區行政區劃圖(6)
圖3.1-1涼山地區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96)
圖3.1-2大渡河中游新石器時代石器(麥坪遺址)(103)
圖3.1-3大渡河中游新石器時代陶片紋飾拓片(麥坪遺址)(104)
圖3.1-4大渡河中游新石器時代陶器(105)
圖3.1-5橫欄山文化類型陶片紋飾拓片(111)
圖3.1-6橫欄山文化類型陶器(112)
圖3.1-7橫欄山文化類型石器(113)
圖3.1-8禮州遺址BM4墓葬平面圖(117)
圖3.1-9禮州遺址出土石器(118)
圖3.1-10禮州遺址AM10齣土陶器(120)
圖3.1-11禮州遺址BM3出土陶器(121)
圖3.1-12東咀遺址T5~T7探方平面圖(125)
圖3.1-13東咀遺址陶器(126)
圖3.1-14涼山北端石棺墓平、剖面圖及其出土陶器(129)
圖3.1-15涼山南端石棺墓平面圖及其出土陶器(130)
圖3.1-16雲貴川三省石片石器分布示意圖(132)
圖3.1-17元謀石片石器(133)
圖3.1-18貴州觀音洞石片石器(135)
圖3.1-19四川資陽九曲河兩刃刮削器(136)
圖3.1-20呈貢龍潭山石片刮削器(137)
圖3.1-21宜良九鄉石片石器(138)
圖3.1-22經修理過的台面石片(139)
圖3.1-23小型石器(141)
圖3.1-24勒瓦婁石器(凸邊刮削器)(142)
圖3.1-25漢源地理位置圖(145)
圖3.1-26富林鎮舊石器遺址剖面圖(147)
圖3.1-27劍狀矛蚌(148)
圖3.1-28單台面石核尺寸比例曲線圖(149)
圖3.1-29富林遺址出土石器(一)(150)
圖3.1-30富林遺址出土石器(二)(153)
圖3.1-31麥坪遺址位置示意圖(166)
圖3.1-32麥坪遺址第一類遺存與橫欄山遺存比較(170)
圖3.1-33麥坪遺址第二類遺存與馬廠類型比較(171)
圖3.1-34麥坪遺址第三類遺存與禮州遺存比較(173)
圖3.1-35麥坪遺址第四類遺存與十二橋文化比較(174)
圖3.1-36橫欄山文化類型石器(178)
圖3.1-37橫欄山文化類型陶器(179)
圖3.1-38禮州遺址新石器時代遺物(181)
圖3.1-39禮州遺址土坑墓出土陶器(183)
圖3.1-40一期1段遺物(姜家屋基遺址出土)(192)
圖3.1-41一期2段陶器(獅子山遺址出土)(193)
圖3.1-42一期3段遺物(麥坪遺址出土)(194)
圖3.1-43二期4段器物(195)
圖3.1-44二期5段陶器(麻家山遺址上層)(196)
圖3.1-45二期6段器物(197)
圖3.1-46三期7段陶器(199)
圖3.1-47麥坪文化類型和橫欄山文化類型陶器比較(212)
圖3.1-48聚落遺址分布圖(216)
圖3.1-49四川西南部的地質結構(218)
圖3.1-50聚落遺址海拔(219)
圖3.1-51聚落遺址環境(220)
圖3.1-52聚落遺址大小(221)
圖3.1-53聚落遺址發掘和採集的時期(按種類分)(229)
圖3.1-54原料和石器種類關係(231)
圖3.2-1麥坪遺址商周文化遺存A類墓葬出土器物(239)
圖3.2-2麥坪2008M11平、剖面圖(240)
圖3.2-3麥坪2008M13平、剖面圖(240)
圖3.2-4麥坪遺址商周文化遺存B類墓葬出土器物(241)
圖3.2-5麥坪2006M12平、剖面圖(242)
圖3.2-6麥坪2006M15平、剖面圖(242)
圖3.2-7桃坪遺址西周祭祀坑H2平、剖面圖(244)
圖3.2-8桃坪遺址西周祭祀坑出土陶器(245)
圖3.2-9高坡遺址出土陶器(247)
圖3.2-10大洋堆M2平面圖(248)
圖3.2-11大洋堆M3平面圖(248)
圖3.2-12大洋堆遺址早期器物(249)
圖3.2-13大洋堆遺址中期T8、T9平面圖(250)
圖3.2-14大洋堆遺址中期陶器(251)
圖3.2-15大涼山腹地石棺墓分布示意圖(253)
圖3.2-16大涼山腹地石棺墓瓦寨山M4平面圖(254)
圖3.2-17大涼山腹地石棺墓爾巴克苦M3平面圖(254)
圖3.2-18大涼山腹地石棺墓出土器物(255)
圖3.2-19高坡遺存、野石山遺存、雞公山文化典型陶器對比圖(261)
圖3.2-20B型石棺墓(濮蘇波涅M3)(268)
圖3.2-21C型石棺墓(俄巴布吉M1)(268)
圖3.2-22D型Ⅱ式石棺墓(拉一木M6)(269)
圖3.2-23E型Ⅱ式石棺墓(濮蘇波涅M6)(269)
圖3.2-24F型石棺墓(加工廠M3)(271)
圖3.2-25陶罐(271)
圖3.2-26隨葬陶器、銅盆和有機質手鐲(273)
圖3.2-27大涼山地區與周邊相關遺存的對比(277)
圖3.3-1永和墓地M15平、剖面圖(281)
圖3.3-2永和墓地M16平、剖面圖(282)
圖3.3-3永和墓地土坑墓出土器物(283)
圖3.3-4安寧河流域大石墓墓群及其相關遺址分布示意圖(插頁)
圖3.3-5阿七白家寨大石墓平面分布示意圖(286)
圖3.3-6A型大石墓平、剖面圖(289)
圖3.3-7B型大石墓平、剖面圖(289)
圖3.3-8安寧河流域大石墓出土陶器(293)
圖3.3-9安寧河流域大石墓出土銅器(295)
圖3.3-10安寧河流域大石墓出土石器(296)
圖3.3-11安寧河流域大石墓出土器物(297)
圖3.3-12棲木溝土坑墓M1平、剖面圖(299)
圖3.3-13棲木溝土坑墓出土陶器(300)
圖3.3-14大洋堆遺址晚期H1平、剖面圖(305)
圖3.3-15大石墓器物坑出土陶器(306)
圖3.3-16大洋堆遺址晚期H2平、剖面圖(306)
圖3.3-17鹽源盆地土坑墓分布示意圖(318)
圖3.3-18鹽源老龍頭墓地墓葬分布平面圖(319)
圖3.3-19老龍頭M4平、剖面圖(321)
圖3.3-20老龍頭M6平、剖面圖(322)
圖3.3-21老龍頭M9平、剖面圖(324)
圖3.3-22八家村墓地TG2平面分布圖(327)
圖3.3-23鹽源盆地西南夷時期銅兵器(329)
圖3.3-24鹽源盆地西南夷時期銅器(331)
圖3.3-25鹽源盆地西南夷時期出土器物(332)
圖3.3-26城河流域古代文化遺存分布圖(337)
圖3.3-27糞箕灣墓群墓葬分布平面圖(339)
圖3.3-28糞箕灣墓群M26平、剖面圖(340)
圖3.3-29糞箕灣墓群M148平、剖面圖(340)
圖3.3-30糞箕灣土坑墓出土陶器(341)
圖3.3-31糞箕灣土坑墓出土器物(343)
圖3.3-32雷家山土坑墓出土陶器(345)
圖3.3-33俄巴布吉M1平、剖面圖(347)
圖3.3-34大涼山腹地石結構墓出土遺物(347)
圖3.3-35和平村M1平、剖面圖(349)
圖3.3-36和平村M3平、剖面圖(350)
圖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