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的白血病致病基因Bcl11a的致病機理和臨床意義》是依託蘇州大學,由尹斌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個新的白血病致病基因Bcl11a的致病機理和臨床意義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尹斌
- 依託單位:蘇州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白血病雖經多年探索,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治癒率仍然低下。申請人基於多年對白血病發生機制和治療學研究前沿的把握,提出尋找潛在的治療性分子標靶的雙層研究戰略,首次證明Bcl11a基因參與誘發白血病,可能作為白血病分子治療的新靶標,為深入開展Bcl11a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奠定了一塊基石。以往由於缺乏確切的證據表明Bcl11a與疾病的關係,Bcl11a在白血病發生髮展中的意義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因而相關的研究甚為貧乏。本項目擬通過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及臨床標本的分析,研究Bcl11a在中國白血病人亞型及疾病進程中的表達規律,Bcl11a的作用通路,主要是Bcl11a下游的轉錄調控靶基因的鑑定、表征及其在白血病細胞中的表達水平,以及Bcl11a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表達對白血病細胞株的影響。本項目的實施,預計將會有助於弄清Bcl11a的生物學基礎和致病機制,進而合理地設計藥物,達到對白血病更有效的治療。
結題摘要
白血病雖經多年探索,其病因仍未完全清楚。Bcl11a基因已經證明參與誘發白血病,可能作為白血病分子治療的新靶標,但由於缺乏確切的證據表明Bcl11a與疾病關係,Bcl11a在白血病的發生髮展中的意義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相關研究比較匱乏。本課題通過分子、細胞、納米水平以及臨床標本的分析,對Bcl11a基因在白血病發生髮展中的作用進行深入探討:成功摸索並繪製了Bcl11a的qPCR檢測標準曲線;套用Taqman時定量PCR的方法研究Bcl11a基因在中國白血病患者亞型中的表達規律及其分布特點,初步發現與正常骨髓對照相比,Bcl11a在不同亞型白血病中顯示異常高表達;套用生物信息學方法,結合納米磁珠分離與5’-RACE技術,發現Bcl11a轉錄起始位點並非NCBI公布的位點,而是在NCBI公布的基礎上向上游延伸142bp,該新位點隨後通過RT-PCR進行了驗證;構建啟動子系列缺失體,發現有些片段無論在293細胞還是K562白血病細胞,均具有比較明顯的啟動子活性;針對活性顯著的啟動子片段再次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分析篩選出兩個比較有意義的轉錄因子GATA-1與ICSBP;經過反覆摸索,最終通過逆轉錄病毒包裹目的基因Bcl11a侵染白血病細胞,成功構建了THP-1與K562兩個可誘導表達Bcl11a的Tet-on調控細胞系;強力黴素誘導Bcl11a高表達,收集RNA送公司做Microarray,發現K562細胞高表達Bcl11a之後與對照相比有130個基因表達上調,60個基因表達下調;THP-1細胞高表達Bcl11a之後與對照相比有54個基因表達上調,16個基因表達下調;另外我們還做了一些與課題相關的研究,比如套用自身攜帶內源性小鼠白血病病毒的BXH-2品系小鼠,成功構建病毒協同MRP8-PML/RARa轉基因小鼠白血病模型,發現PML/RARa和Sox4基因協同作用可以增加白血病的外顯率以及降低其潛伏期;通過納米量子點有效、瞬時的標記白血病細胞及骨髓細胞,這是一種安全、簡單、快速的標記方法;通過腺苷末端引物延伸聚合酶鏈式反應 (APE-PCR),研究基因組內的原病毒插入位點。上述研究為深層次揭示Bcl11a在引發白血病過程中的重要介導分子,了解Bcl11a生物學基礎及Bcl11a異常所致疾病的機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與技術基礎,有助於將來合理地設計藥物,達到對白血病更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