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位帝師的百年孤獨
- 創作年代:2014年
- 作品出處:江山文學網,中國作家網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周浚安,筆名風流雲
- 類型:傳奇,穿越
內容梗概,角色介紹,創作過程,點評鑑賞,作品影響,
內容梗概
一個21世紀的小伙子,懷著對歷史的嚮往,穿越到了元末明初的南京,卻始終無緣見到與他家鄉宣漢縣有著重大淵源的名儒唐瑜。直到三十年以後,已成為永樂帝師的唐瑜身在巴蜀時,他化身為難民,回到川東北,才終於得以走近這位名垂青史的教育家。在一次次交談中,他終於對唐瑜傳奇的一生有了明晰的認識,並發現在榮耀與尊貴的背後,這位大名鼎鼎的帝師,心裡竟然也有著不為人知的隱痛。
角色演員介紹
唐瑜:永樂帝師,浙江蘭溪人,一生輔佐兩位帝王,成就卓然,終老於東鄉縣。
朱元璋:明太祖,有著雄才大略的洪武皇帝,能開闢一個王朝,晚年卻終日擔心兒孫江山不穩。
朱棣:燕王,朱元璋四子,唐瑜的學生,推翻侄兒的皇位卻又功炳千秋的永樂大帝。
馬和:航海家、外交家,唐瑜另一位學生,被朱棣賜名為鄭和,以下西洋之名搜尋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
熊氏:唐瑜的妻子,明宣宗朱瞻基曾誥封其為一品夫人。
小那:穿越時空的“我”,苦苦等候三十年,最終追尋歷史的足跡,回到那時名叫東鄉的宣漢縣,終於見到了一直念念神往的帝師唐瑜,見證了其輝煌的傳奇人生,以及其誤落宦海、身不由己的孤獨與痛苦。
創作過程
此篇小說創作於2014年。其時,周浚安正致力於川東北文化研究,其中宣漢帝師文化引起了他的注意。驚訝之餘,他愈發感到好奇,總想一窺唐瑜輔佐明朝兩位帝王那段歷史的全貌。在桂德承等文化專家的幫助下,他日夜查詢史料,深入民間採風,走訪帝師故里,對終於對這位歷史名人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
唐瑜,字敬鼎,浙江蘭溪人,宋朝宰相唐介十世孫,明朝五經博士唐祥泰之子。洪武十二年(1379年)考中進士,賜為翰林,任近顏日講官,後任東宮教諭,負責四皇子朱棣的教養。永樂十二年(1414年),奉旨入川監視避難巴蜀的建文帝朱允炆,從此終老於宣漢。其一生成就卓然,培育出了一位治國明君,培育出了一位外交家,並躬身社學,俯身平民教育,推動了地方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受其家族文化延續浸潤,在明末清初,其十一世孫唐甄,以“抑君富民”的社會啟蒙思想,成為彪炳史冊的民主先驅,被評為中國百名思想家之一。
感懷這段歷史,懷著對這位教育家的崇敬,周浚安萌生了要寫一點東西的想法。幾經醞釀,他最終確定採用穿越的手法,以一個親歷者的身份來刻畫這個人物,講述這段早已塵封了的故事。小說完成之後,發表於《宣漢文學》,後又經認真打磨,刊載於江山文學網、中國作家網等網站。
點評鑑賞
此篇小說在敘事手法上極其特別,首先從歷史的角度,回顧帝師唐瑜的生平與成就,然後以穿越的方式、以第一人稱走近這位帝師,扮乞丐,做食品採辦員,安身唐府,以“我”的視角與他聊詩文,聊官場沉浮,接著跳出“我”,以“他”的視角詮釋為官之道,介紹“伴君如伴虎”的一生,最後在“我”與“他”的對話中結束。小說以獨特的視角,迥異的手法,將歷史人特立體再現,刻畫出了一位帝師的孤獨與憂慮。
此外,小說堅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人物相關資料都歷經無數次查考論證,又跳出了史實的束縛,賦予文學手法,加以演繹,既普及了那段風起雲湧的歷史,又平添了現代人閱讀審美的趣味。在人物塑造上,作者不再只著眼於唐瑜的歷史功績,而是從一個人的角度去看待這位帝師,著重寫這位鴻儒大賢,在面對政治風波,面對身不由己的人生時,他那種辛酸與苦澀的心路歷程,其立意讓人耳目一新。
作品影響
此篇小說問世以後,因其歷史的真實,敘事的精巧,以及刻畫的細緻,引起川東北文化界的普遍關注。周浚安跳出了人們以往為研究而研究的窠臼,以創作演繹的手法,刷新了文化研究的方式,豐富了文化研究與傳承的內涵,引發了人們的深層次思考,進一步推動了唐甄(唐瑜)文化研究,成為該項研究的一個重要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