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故事劇場(簡稱“一劇場”,英文名為“Playback Theatre”,簡稱PB)於1975年由美國Jonathan Fox 及Jo Salas等創立,是一種即興劇場,著重觀眾與演者之間的互動。觀眾於劇場上分享個人經驗及感受,演員在聆聽後以形體、聲音或話劇形式實時呈現,作為禮物回贈觀眾。在一場演出里,觀眾會欣賞到不同人士的故事被演繹,故事與故事之間往往存在著一種仿似互相對話的微妙關係。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演員”並以這種劇場形式去服務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人一故事劇場
- 外文名:Playback Theatre
- 國家:美國
- 創立時間:1975年
歷史發展,基本理念,理論架構,演出角色,相關組織,劇團的分布,國際組織,
歷史發展
在七零年代的美國,那個實驗劇場運動興起和政治解放的時代,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發起人強納生·福斯(Jonathan Fox)當時是即興劇團It's All Grace的成員,因為大學時期研習過口述歷史、以及心理劇的訓練,福斯認為每個人都有說故事的必要和需要,於是與劇團團員們開始玩了起來,他們即興演出彼此的故事,漸漸地發展出一人一故事劇場雛形,於是,福斯和他的妻子喬·莎樂思(Jo Salas)及其他創始團員,在1975年正式創立了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原始劇團(The Original Company),他們四處演出並且持續地發展一個人一故事劇場,一直到1986年原始劇團才告解散,但福斯和莎樂思不間斷地實踐他們對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理念,夫婦倆又創立了其他的一人一故事劇團和一人一故事劇場學校,並且致力於推廣經營相關組織與網路,至今仍非常活躍。
“一人一故事劇場”把藝術與社會元素結合,將戲劇帶進不同的社區,以及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對於演員和觀眾,無論在台上還是台下,都是在積累著豐富的經驗。“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發展深受口述故事的傳統、傳統社會部落的儀式及J.L. Mereno所創的心理劇場所影響。“一人一故事劇場”尊重每一個人都可以分享其感受和故事的權利,引起社區的共鳴,以此把人與人聯繫,凝聚社區。“一人一故事劇場”現已被推廣至全球,與世界各地超過50個國家或社區,在不同的語言和環境下,廣泛地被套用於社會服務、教育及社區文化發展。
“一人一故事劇場”在香港、台灣已有十多年的發展,廣泛用於不同的社群服務,及服務專業(helping professional) 發展上。2005年被引入中國大陸。在除了能促進個人成長、社會教育外,更廣泛地被套用於各種極俱挑戰的層面,例如探討:移民及難民、種族歧視、殘疾與非殘疾人士融合、不同性取向人士的互相了解、跨代、語言及文化等溝通議題。
基本理念
每個人都有分享與聆聽的欲望與需要。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而這些都是值得被聆聽和尊重的。它相信每個人都有分享的欲望,都有分享的需要,被聆聽的需要。相信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分享。和彼此的聆聽,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近一些。
觀看演出的作用
分享者可以在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出中,通過藝術性的呈現,重新回看、經歷自己的故事,演員提供的不同角色,幫助分享者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從多幾個角度去了解自己的經歷,也許是一種釋放,也許是觸碰到觀的人,他們看著別人的故事,也在看著自己的故事。
不批判
以一人一故事劇場很注重不批判。 “你不孝順父母,太離譜了。”“國慶你不去看閱兵去了上課,不可以這樣……”不會有這種批判。取而代之的是接納與尊重。我們尊重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選擇。我們尊重他做一個選擇,會面對他選擇的結果。他有他的後果,而這是屬於他的。
我們很喜歡多元,我們喜歡很多不同的聲音能夠被聽見。我們喜歡有不同的能力、國藉、性別、處境、經濟狀況,社會階層地位,不同的可以多些在一起,我們喜歡這樣。所以我們喜歡有一個很包容的氣氛。同時,我們也要付出代價,讓這個過程包容多一些。語言上的包容,時間上的包容,文化差異適應的包容,我們要有這樣的觸覺。
公民演員
一人一故事劇場有一個這樣的概念,叫做“公民演員”,它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做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員。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做的,而在這個多元和包容的氣氛之下,反而我們有更多有元素和火花,有更好的效果。當然,這些都是需要時間、耐心去磨合,相互適應,這些是需要的。
An Act of service
① Act,一方面代表一個行動,一些事情正在做。② Act1、Act2、Act3代表第一場,第二場,第三場,就恍如一人一故事劇場一場場地上演,但也是一個個的行動。③ 在基督教中,Sunday Service,主日崇拜。這裡的service不是指服務,一起來待奉,一起來一個儀式的活動。
紅線Red thread
一人一故事劇場裡的分享不是獨立的,故事的核心在相互關聯,故事間在對話。
理論架構
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理論架構,常被形容為三條支柱,缺一不可。藝術、儀式與社群或稱社群對話。
1)藝術就是音樂、樂器、也許有視覺藝術的東西,道具有樂和樂器,在台上的藝術呈現就是這么多。一個好的一人一故事劇團,它會有藝術的追求。
2)儀式。一人一故事劇場有一些基本而重要的儀式,而這些儀式的存在承載著當晚分享的故事。它承載著也許是開心,也許是不開心,也許是輕鬆,也可能是沉重的故事。這些儀式讓演員與觀眾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之下,慢慢、慢慢有這個經驗。這個儀式也許包括,我們有不同的位置,這裡是觀眾席,這裡是演區,這裡是領航員坐的位置,這裡是樂師做的位置。
儀式還包括,你看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出常常聽到的,Let’s watch.[請看/一起睇下]。這句話告訴大家,有東西看,有東西會發生。不說這句話,沒有東西看,還沒有開始。儀式也包括,領航員就是講這句話的人,領航員就是與觀眾交流,採訪觀眾的人了。演員不會出來做這件事情,就算作為演員聽故事,有些部分我也很想問,我也很好奇,你對領航員的信任與尊重,你不會這樣做。樂師負責給音樂,不會無端端地走出來做演員。當然在一場演出中,我們會有變換的時候,上半場做樂師,下半場位置調換,這是可以的。這是在儀式結構下進行。
儀式也包括,我們有分享者的椅子,他會出來。有的形式,分享者會留在位置上分享。我們每一次都是一個人分享,我們表演給一個人。我們有不同的表演形式,流動塑像、轉型塑像、一對對、三段故事、V型敘述,四元素、大合唱,最重要的“自由演繹”。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劇團因應自己的情況創作新的形式。
演出角色
1. 領航員。1位,他引領著整晚的演出,他負責問問題,他負責主持,他負責與觀眾交流,他負責提取一些元素讓演員表演,他負責決定用哪一種表演的形式,他負責整晚的氣氛與節奏,他負責場上的每一位。每一位包括正在分享的觀眾,沒有分享的觀眾,包括準備表演的演員,包括樂師。
2. 演員。通常是3-4名,有時也會有5位。只是負責表演,在台區裡面,用聲音,用語言,用身體,用表情,用各種的方法,用布,用椅子來站在高處,用以各種用途,用來做表演。
3. 樂師。通常1位,有時可以2位。樂師負責音樂,有的時候音樂提供結構。當領航員說:請看,他要給音樂,讓演員有步驟。有時是幫助氣氛的。樂師常有樂器,不要忘了我們的聲音,我們的身體,也是可以作為樂器的。
相關組織
劇團的分布
世界上有超過35個國家和地區有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團隊或一些活動。
亞洲區有日本、尼泊爾、南韓、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印尼等。
中國的大陸地區、台灣、香港及澳門都有相關劇團分布。
中國大陸地區專注於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內地劇團主要分布在以下城市:
- 北京:熔言劇團 信劇團 糖葫蘆劇團
- 上海:彩虹襪劇團十二鄰社區發展中心 朴貝殼劇團
- 廣州:木棉劇團 同聲同戲劇團 廣州臨時劇團(前有彎有直劇團)
- 深圳:牙牙劇社
- 成都:佳音戲劇工作坊
- 雲南:一二一劇社
- 貴州:菱時劇社
- 江西:大頭魚劇社
- 西安:死去活來劇團
國際組織
總部在紐約一人一故事劇場學校,提供訓練課程、計畫與服務。
IPTN:International Playback Theatre Network,國際一人一故事劇場網路,是一個國際性的組織。每兩年換屆。所有人都可以申請參加。分三種會員資格:a.團體會員 b.訓練者或實踐者會員 c.普通會員。
IPTN每四年有一次會議性的研討會。
亞洲區第四年一屆。第二屆由台灣的“一一擬爾劇團”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