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零四年留學日本時自題像片詩

一九零四年留學日本時自題像片詩

《一九零四年留學日本時自題像片詩》是近代詩人吳玉章先生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句用歷史典故來比喻國勢危亡,增加了詩作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充分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擔憂,以及願早日投身祖國革命事業的急迫心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九零四年留學日本時自題像片詩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吳玉章歷史文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吳玉章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一九零四年留學日本時自題像片詩
中原王氣久消磨①,
四面軍聲逼楚歌②。
仗劍縱橫摧虜騎③,
不教荊棘沒銅駝④。

注釋譯文

中原:原指中國中部地區,此處指代整箇中國。魯迅1932年1月作《無題》詩,起句為“血沃中原肥勁草”。王氣久消磨:王氣,指王者之氣,借指國勢。古代有望氣而推斷人之禍福、國之興衰的,國勢衰頹,王氣便顯得無生機。
四面楚歌:《史記·項羽本紀》記項羽被漢軍圍困垓下,“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此處喻指中國國勢衰弱,被帝國主義四面包圍,已處在危亡關頭。
③仗劍:仗:憑藉。仗劍,憑藉學習到的軍事本領。縱橫摧虜騎:掃蕩一切異族侵略者。
④荊棘:叢生有刺的灌木。銅駝:晉代以銅製駱駝做宮門外的裝飾。《鄴中記》記載:二銅駝如馬形,裝飾在洛陽宮西門外。《晉書·索靖傳》:“(索)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日:‘會(當)見汝在荊棘中耳!”’荊棘埋沒了銅駝,喻指都城淪陷,國家滅亡。

創作背景

1903年,作者隨其二哥與另幾位同齡人懷著“救國圖強一片心”、“不辭艱險出夔門”(《東遊述志》)的志向,別妻棄雛到日本留學。當時留日學生為抗擊沙皇俄國對中國東北領土的侵占,積極參加“拒俄運動”,並已發展到從組織拒俄義勇隊轉而改組為軍國民教育會。吳玉章積極參加拒俄運動,並參加了軍國民教育會。作為一名激情滿懷的愛國青年,他在積極進行軍事訓練時,寫下這首抒情述志詩。

作品鑑賞

共同的使命感曾經使中國的革命先輩們不期而然的選擇了相近的生活道路和產生了一致的思想心態。先於吳玉章一年赴日留學的偉大愛國者魯迅先生,在吳老寫這首詩的前一、二年,也寫了一首題在剪辮子後特地拍攝的一張照片上的《自題小像》詩:“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閹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因此,不難看出,對祖國危亡的憂心忡忡,但又不示弱不氣餒,四處尋覓救國之道,時刻準備為祖國出力獻身,是先輩愛國者的共有思想、共同心態。因此,吳老這首七言詩所表現的鮮明愛國思想,是屬於他個人的,也是屬於一代人的——一代人為國勢日衰的如焚憂心,一代人的現代國家民族意識的覺醒,一代人可欽敬的英才豪氣、鵬程大志和奉獻精神。可以說,這首詩最撼人心魄的地方就是在僅僅4句28個字中,包蘊著這樣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巨大主題。詩是詩人自己獨特心靈感受的語言符號化,只有巨大的思想主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和詩人的真情實感達到無任何問離的交融境界,方才能真正感人,這首詩具備了這一特點,這是它感人的第二層原因。第三,在具體選詞鍊字上,這首詩用典形象、貼切,特別選用“四面楚歌”這樣通俗化了的典故來比喻國勢危亡,更易被人理解接受,從而增加了詩作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作者簡介

吳玉章(1878—1966),原名永珊,號樹人,四川榮縣人。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和語言文字學家,新中國教育的開拓者,中國人民大學的創始人。1948年任華北大學校長,1950年一1966年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稱為“延安五老”。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吳玉章歷史文集》《吳玉章回憶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